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文/《小康》·中国小康网记者 胡妍
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推广“黄龙模式”创新基层治理,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开创新局面,推进村居人居环境治理,以一张蓝图决胜村改,以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人民创造高品质的生活。
2012年12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考察了北滘镇黄龙村,了解农村基层党建情况,提出了“农村党建要让群众更满意”的殷切期盼。在这里,习近平与村民握手交谈,给低保户张锡尧家送来了慰问品,临走时还向他的女儿赠送了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字典和一本电子词典,并嘱托她好好学习。
七年多过去了,村民张锡尧一家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顺德区、北滘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持续推进黄龙村建设发展。黄龙村也从昔日发展较慢村、软弱涣散村,转变成为党委领导有力、党组织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增强、基层和谐稳定的发展典范村。7月1日,顺德区委书记郭文海在黄龙村调研时提出,要打造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黄龙标杆”,推广“黄龙模式”。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是全面深化改革部署取得决定性成果之年,也是北滘镇推进高质量发展再出发的起步之年。北滘镇坚持新发展新理念,立足“一流城市”的目标,坚决打赢村改“歼灭战”,推进城乡治理体制机制和制度创新,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人民。
黄龙:树立起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标杆
在黄龙村三丰河畔,一幢两层半小洋房成为了张锡尧一家的新家。如今张锡尧一家早已脱贫,这些年来,为帮助张锡尧一家渡过生活难关,北滘镇慈善会筹集资金,在公益组织和社会热心人士支持下,经全体村民表决通过,在村内另一地块为张家建起经济实用的新房。而7年前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过的旧房,已经变成了党员教育基地。
“除了居住条件的改善,政府持续对张锡尧一家跟踪扶贫,包括协助解决就业问题。”黄龙镇党委副书记陈忠青介绍,张锡尧儿子毕业后从事船务贸易工作。女儿受到习总书记的鼓舞,努力学习英语,大学毕业后,婉拒了政府的就业帮扶,坚持自力更生,如今成为一名英语老师。子女有了稳定工作,加上新房一楼商铺放租与村集体收入分红,张锡尧一家走上了脱贫奔小康的道路。
发生在张锡尧一家的变化,也正是黄龙村过去七年发展的一个缩影。
黄龙村按照北滘镇部署安排,对全村贫困户实施精准扶贫,村委入户对每个贫困户家庭情况进行摸底,为因病致贫的贫困户申请镇福利会资金,减免医药费;对就业困难的贫困户,通过政府的“乐业工程”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并为贫困户优先推荐村里安保、保洁等公益性岗位。截至今年,全村贫困户基本实现脱贫。
现在的黄龙村,道路宽敞整洁、树木葱郁、人流如织……黄龙村面貌已焕然一新,集体经济指标更是高于全区平均水平,拥有省生态村、市“五好”新村居等多个荣誉,村民幸福指数大幅提升。村里老人昌叔说,“这几年村环境好了,经济上去了,村民生活质量大大改善,大家都乐呵呵!”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视察过的星光老人之家,如今建设成了党群文化活动中心。黄龙村党委将黄龙书院、党群文化活动中心、重温入党誓词展台、红歌台、鲤鱼沙公园、村史馆等党建元素串珠成链,融入到民生项目中,围绕生态建设打造宜居宜游的美丽乡村。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组织振兴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关键。2019年底,黄龙村成功实现书记、主任、股份社社长“三职”一肩挑。黄龙村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加强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引领乡村各项事业深入推进。据了解,接下来,北滘镇将深入推进新一轮农村综合改革,健全党领导农村工作的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和工作机制,在农村基层形成“党领导一切”的广泛共识。发扬习近平总书记在黄龙村考察时“农村让群众更满意”的丰富内涵,明确黄龙村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七大工程74项重点任务,探索小康社会语境下现代农村的基层党建路径。
第二届黄龙睦邻冬瓜文化节美食比赛现场。
黑皮冬瓜是黄龙村的特色农产品。“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黄龙村大规模种植黑皮冬瓜,每年到了7月份,一艘艘满载黑皮冬瓜的小艇沿着河道往外运。在北滘镇冬瓜仓的采购商,将这些黑皮冬瓜销往广州南沙、港澳等地。”陈忠青说,随着产业调整,农民仅靠种植冬瓜很难实现增收。到了九十年代,工业发展迅猛,北滘镇成为工业重镇,随着美的产业的崛起,黄龙村开始生产小家电、塑料、五金产品,种养类别只剩下四大家鱼和花卉。
但黑皮冬瓜仍然是黄龙村一代人的回忆,承载着深厚的乡土情怀。黄龙村党委决定 “以文代产”,举办了两届冬瓜文化节;并设立了黑皮冬瓜文创馆,通过粤菜师傅和热心村民研发冬瓜文创茶品、点心,设计扇子、风扇等纪念品以及以“冬小花”和“冬小郎”为代表的吉祥物,将村民凝聚在一起,参与各项活动。黄龙村探索出了以党建引领增强文化自信、以文化自信推动乡村振兴的新路径。
7月1日在对黄龙村调研时,郭文海也对黄龙村的建设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打造出“两个标杆”:一是要打造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黄龙标杆”,推广“黄龙模式”。二是要打造以村改推动产业振兴的标杆。要把村级工业园改造和乡村振兴有机结合起来,重新谋划提升农村形态、产业规划。
北滘镇依照“全镇一盘棋,实施连片改造”的思路,借力村改大幅改善村容村貌,在建设“现代产业园+现代新农村”相结合的新时代顺德新农村中探索路径、作出样板。黄龙村黄涌工业园区改造结合原有的农业资源,引进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和华南农业大学等产业科研平台,推动先进制造业产业链与乡村现代农业产业链互融发展,调动了村民参与村改工作的积极性,形成了村改和乡村振兴同步发展的良好局面。通过多方面促进经济发展和产业振兴的措施,黄龙村村民收入大幅提升。2019年,农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2.7万元,较2012年增加100%。
桃村:社区营造结合美丽乡村建设
桃村位于北滘镇东部,拥有800多年历史的文化沉淀,是现今历史元素保存较好的古村落。走进村中,只见河网密布,民居沿河而建,绿树掩映,流水潺潺,祠堂庙宇古建林立。现存有报功祠、黎氏金紫名宗、黎氏三世祠、曹氏大宗祠、李氏大家祠、袁氏大宗祠等一系列祠堂古建筑群,述说着桃村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黄龙书院每天开展党员培训。
报功祠始建于宋末,2008年被广东省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目前报功祠引进曾负笈广州美术学院的雕塑家陈伟雄与国画老师吴晓云进驻活化并对外开放。报功祠内,几座雕塑作品摆放在院子里,大堂内几个孩子在一旁嬉戏,桌案上、墙上贴满了画作。“2016年,佛山市政府对报功祠进行了修葺,借着‘古村落活化’政策的推行,北滘镇向正在寻找艺术创作空间的我们推荐了报功祠。”全国城市雕塑建设指导委员会委员、北滘美术协会会长陈伟雄告诉记者,当自己第一次来到报功祠后就立即向北滘镇提交了申请,一来很喜欢这里的人文历史和乡村环境,二来觉得报功祠的理念与自己作为工匠、手艺人的身份相契合。没多久,两位老师就入驻了报功祠。平时除了艺术创作、教学培训外,他们还为本地村民开设了公益课程,包括儿童暑期班和成人兴趣班等,熏陶村民的艺术修养。陈伟雄还对桃村的历史研究产生了深厚兴趣,并参与了桃村的美丽乡村建设。
2019年以来,北滘镇持续深化乡村振兴内涵,高质量建设美丽乡村示范群,加强古村落活化及古建筑修葺,通过城市更新、存量空间提升等方式,深化群力围片区和黄龙片区的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让旧城、古建筑成为宜居生活空间,提升岭南特色乡村风貌。
栾樨粉是桃村的特色产品。每年农历四月初八,村民会在栾樨香甜的时节,制作九层栾樨粉。相传在这天吃了栾樨粉,下田耕种的时候就不会中暑。村民通过融合社区资产,带动社区自治,形成桃村特色的“栾樨”文化品牌,至今已连续两年举办栾樨文化节,吸引众多乡亲、周边游客参加。党委联合社工开展乡村文化汇,带动党员和群众参与社区活动。党员与群众积极参与栾樨产品研制,造就了“栾樨舞台剧”“栾樨吉祥物”等一批文创产品。据了解,北滘镇着力保护、开发、传承辖区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拟将“栾樨粉制作技艺”申报非遗项目。
据悉,桃村的社区营造项目与“桃村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有机结合,在开展古建修复、环境优化、河水治理等硬件建设的同时,以口述历史、社区导赏、社区艺术、文化保育、协商议事等议事及专业手法,挖掘及重现桃村人文历史,重建社区居民归属感与认同感,营造富有故里情愫的社区共同体,开创社区治理工作新局面,反哺了“美丽乡村建设项目”顺利推行。
桃村报功祠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目前引进曾负笈广州美术学院的艺术家进驻活化并对外开放。
当前,北滘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示范片区建设正有序推进。2019年以来,区、镇两级计划投入1.5亿元资金,完成149个村居项目建设,于2020年底前建成碧西桃园示范片(碧江、西海、桃村)和黄龙示范片(黄龙、三洪奇、槎涌)2个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示范片,全面达到特色精品村居标准。经过一年多的接续努力,北滘镇2个示范片建设工作卓有成效,其中碧西桃园示范片共有项目66个,已完成40个,在建项目12个;黄龙示范片共有项目83个,已完成30个,在建项目43个,区、镇两级共投入资金8158万余元。
西海:把握村改机遇,发展高新农业
西海村位于北滘镇的东面,作为广东省闻名的红色文化自然村,辖区内有著名的历史建筑和浓厚的革命精神。辖区有30个村民小组,常住人口接近30000人,辖区面积约7.5平方公里。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发展,我村依据土地优势,抓住村改发展机遇,大力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增加村民收入。当前全村共有9136股,每股年底可分红4800元。村委将其中36%土地进行物业回购,预计五年内每股分红可达到16000元。”北滘镇西海村党委书记黄铨钊介绍,随着村改和乡村振兴工作的深入推进,西海村的环境将大大提升。同时,村委将通过申请住房改建,改善村民居住环境;将旧市场、商场整体改造提升,为村民经商打造更优质的平台。
2019年初以来,北滘镇把人居环境治理和乡村振兴工作相结合,联合各有关部门推进村居人居环境治理。2019年以来,全镇20个村居投入人居环境整治资金逾6700万元,其中区级资金近900万元、镇级资金逾4100万元、村级资金近1700万元。包括提升/新建公厕46个、完成农棚改造296个、新建/改造停车场50个、新增绿化面积73000平方米。
西海村土地资源丰富,周边配套完善,交通便利。西海也是北滘镇近年来村改及征地面积最大、有表决权股东人数最多的村。据悉,西海村村改及征地总面积共4842.94亩,其中涉及北围、蟹岗、二支等三个工业区约2000亩,采用“挂账收储+政府征地”的方式推进,同时,围绕顺德机器人谷建设,征收农用地2800多亩。届时不仅有商业配套,机器人谷项目,还有东北大学佛山研究生院等一批高校入驻,一直以耕种为主的西海村,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我们将借助现有资源,不断提升村民文化内涵,将革命老区红色基因传承下去。”黄铨钊表示,要打造乡村旅游线路,经区统筹,镇、村实施,2019年,初步完成设计,通过“一核两脉三元”的模式推动美丽乡村建设。“一核”是强化以西海烈士陵园为代表的红色地标核心,打造北滘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历史之乡;“两脉”是打通村级交通路网及户外主题公园两大主脉络,将民生工程的效益贯穿全村;“三元”是通过刺激党群共建、微公益团队、红色文化教育三大神经元,参与到村居事务建设、群众服务、精神传承等重要项目落实到地。
在黄铨钊看来,旅游振兴不仅是发展文化旅游产业,还能给西海的产业振兴带来契机。“我们旅游线路的设计将辖区内的花卉产业、村改产业集聚区等涵盖进来,让游客在游玩的同时,可以了解我们的产业,带动外部投资环境。”
西海辖区内有著名的历史建筑和浓厚的革命精神。图为西海烈士陵园陈列馆
过去,西海发展主要以农业种养为主,接下来,西海将发展旅游种养一体化,将西海的花卉、桔果出口到东南亚。并按照北滘镇大美公园农业区域整体布局,发展高新农业产业。据了解,北滘镇村改规划建设的万亩主题农业公园“大美公园”以城市绿心辐射全镇,并吸聚农业会展、农业科研、农业旅游、高新农业等产业资源,推动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将建设成为产城人文和谐统一的大美公园城市空间。
村改:谋划建设“四大产业发展集聚区”
佛山顺德机器人谷位于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东北部,将打造成为世界一流的机器人科技研发和产业集聚高地。目前,在机器人谷首开区内,博智林科创大厦、科研试制中心、实验中心、机器人餐厅机器人谷旗舰店、北滘群力学校、泮浦路、博创路等一批项目已经建成,北滘镇桃村工业园(首期)升级改造项目、东北大学佛山研究生院暨东北大学佛山机器人学院、科魁路等一批项目正在推进建设当中。
首开区内,已入驻有博智林机器人公司、博智林智能制造有限公司、博方众济、博嘉拓、博源等一批企业,以及清华大学-博智林联合研究院、香港科技大学-博智林联合研究院、西湖大学-博智林联合研究院、港澳青年(佛山顺德)创新创业基地、东北大学佛山机器人学院等高校、科研机构、创新创业团队,埃森哲、达索等行业头部企业创建的创新中心,园区内开放创新的产业生态正在形成。
广东博智林机器人有限公司(下简称博智林)是以建筑机器人等服务机器人研发、制造与应用为核心的科技创新企业。当前,博智林研发人员超3900人,现有在研建筑机器人50多款,其中30多款已投放工地测试应用,有10多款进入产品化阶段。博智林有关负责人表示,“我们期待研发出能够真正代替劳动力的建筑机器人,把人从重复、简单、繁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推广应用建筑机器人+BIM技术+装配式建筑的智慧建造体系,像生产汽车一样建造房子,大幅提高生产力,达到安全、质量、时间和效益的完美结合,引领建筑行业的变革。”
该负责人表示,“未来,机器人谷建成后,将极大提升和扩展城市功能,使之更具科技化、现代化,人们生活将会更加便捷。同时,机器人产业集群效应将助力顺德从传统制造向智能智造转型升级,提升城市环境和居民生活的质量。”
据统计,北滘现有村级工业园29个,总面积超15000亩。2019年,北滘完成村级工业园区拆除清退4305亩,其中复垦复绿303亩,新建厂房面积100万平方米。今年,北滘已清退拆除整理约960亩,复垦复绿289.23亩。
今年上半年,北滘镇围绕“腾空间、造环境、抓项目、优服务”的目标,以坚决打赢村改总攻战为抓手,协同推进连片村级工业园改造、连片产业集聚发展、连片人居环境整治和连片现代都市农业园区,重塑城乡发展格局和形态。
坚持村改与城市升级同步。依照规划先行的原则,北滘镇聘请了广州中大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开展《北滘镇村级工业园改造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对产业空间、产业功能、产业定位进行科学分析把脉,全力打造四大产业发展集聚区。
中部、北部片区将打造成为城市综合服务和都市型产业集聚区,总面积为20平方公里,依托总部经济、人才小镇等产业服务平台,以及城市型轨道站点TOD综合开发,未来将建设成为北滘中央商务中心。
东部片区将打造成为机器人产业集聚区,总面积为27.3平方公里,依托机器人谷、东北大学、香港理工大学(佛山)等产业研发展融合组团,未来将建设成为中国机器人小镇产业园。
南部片区将打造成为智能家居设计创新制造产业集聚区,总面积为14.7平方公里,以成熟的家电产业集群和先进装备制造集群为基础,依托美的全球创新中心、广东工业设计城等研发设计平台,未来将建设成为工业设计和智能家居等创新型制造业集群带。
西部片区将打造成为国际合作与智能装备产业集聚区,总面积为17.3平方公里,依托佛山机器人学院、潭洲国际会展中心等创新平台和生产性服务平台,落户大疆、库卡、隆深等高端智能装备项目,未来将成为国际合作产业经济带。
四大产业发展集聚区将形成相互支撑、相互补充的错位发展格局,并通过万亩大美公园生态科创环进行串联发展,以村改重构北滘发展新格局,推动城乡整体发展再出发,实现人产城融合发展。
(《小康》•中国小康网 独家报道)
本文刊登于《小康》2020年9月中旬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