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太人在中国生活了上千年,为什么现在却很少看见了?

原创 环球情报员 环球情报员 收录于话题#与犹太有关的一切7#你一知半解的中国10

犹太人在中国

作者|霈霖

责编|Thomas

犹太民族起源于迦南(今巴勒斯坦地区),公元一世纪,由于发动起义反抗罗马帝国,而被驱赶出故乡,流散到四方。从那时候起,到1948年以色列建国,他们在外漂泊了差不多有两千年。

▲公元70年,反抗罗马统治失败,犹太人被赶出家园,流散四方

绝大多数犹太人流散在东欧、中东、地中海三个区域,也有一部分犹太人继续向更遥远东方的中国迁移。丝绸之路虽然漫长,却早已将中国的影响力辐射到世界的各个角落。据现代考古发现,最早在周朝,已经有犹太人到达中国从事贸易。

11世纪初,北宋都城开封形成了第一个犹太社区,并逐步取得了与汉人完全同等的社会地位。近代以来到二战时期,在华犹太人的规模数以万计,达到历史最高峰。

二战过后,绝大多数犹太人都离开了中国,以至于没有形成一个全新的少数民族,只剩下少数犹太后裔融合于中华民族。这期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大流散后,犹太人在世界的分布示意图

一、开封犹太社区的兴衰

据考古专家认为,早在周朝和秦汉时期,便有犹太人在中原地区经商。而大批犹太人到达中国的时间是在唐代,这种说法已经得到考古发掘的证实。

20世纪初,英法两国探险家先后在新疆发现了希伯莱文家信和祈祷文,书写时间确定在公元718年左右,即唐玄宗执政的早期。专家们认为,这些犹太人是通过陆上丝绸之路来中国经商的。

▲英国探险家斯坦因发现最早的希伯莱文书信,他也是最大的中国文物盗贼之一

北宋没有能够恢复对西域的控制,陆上丝路不再安全与繁荣,海上丝路随之而兴起。公元998年10月,一批犹太人乘坐阿拉伯人的商船来到中国,再经泉州、扬州,抵达了当时的首都开封。

现代研究表明,这批犹太人应该属于波斯地区的犹太社区,他们保留至今的犹太教经文与波斯犹太人一致,他们的DNA也更接近于中东犹太人。这种看法在目前学术界占有主导地位。

宋朝是个比较开放、包容的王朝,阿拉伯人、波斯人、欧洲人等异域人士不但没有受到歧视,经商畅通无阻,还能入朝做官,犹太人自然也不会例外。

▲来自中东的犹太人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到达开封

由于经营有方,犹太人开始置办房产,在开封和顺区的一条街上形成自己的社区,生活颇为富足。开封人称犹太人为“一赐乐业”人,这是宋人对“以色列”的音译。

开封人喜欢犹太人带来的异域商品,同时也对他们的宗教仪式和习俗充满好奇,却没有丝毫的冒犯,这些都让犹太人感到安全和满足。为了获得宋朝官方的认可,犹太人学习其他外族,通过礼部觐见宋真宗,希望能够永居开封。

公元1008年,宋真宗下诏,“归我仲夏,遵守祖风,留遗汴梁”,允许他们参加科举考试,并保留自己的习俗。公元1127年,宋徽宗下旨拔银一百两,帮助他们建立犹太会堂。

▲清明上河图局部,开封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包容各外来民族

可惜的是,没等这座会堂建立起来,来自北方的女真人已经兵临城下,攻破开封,掳走徽钦二帝,北宋王朝就此灭亡,史称“靖康之变”。

开封的犹太社区刚刚兴起,人口数量仅过五百,便又不得不面临一个全新的“金”王朝。犹太人选择留在开封,继续经营自己的生意。事实上,由于“金”、“元”两个胡人王朝缺乏金融理财方面的人才,犹太人的地位反而得到了提高。

金朝皇帝完颜亮打算效仿北宋发行纸币“交子”,可宋朝的制币官员全部南逃,完颜亮无人可用。于是,有大臣提议让犹太人来完成这一工作。

▲金朝“交子”及印模,犹太人仿照北宋式样为金朝设计了第一版“交子”

犹太人借鉴了北宋纸币的成熟经验,再加上自己的经商天赋,只用几天的时间便设计出了金朝版的“交子”。此外,他们还建议金朝成立专门的纸币管理机构“行人”,可以看作是银行的雏形,具有央行的部分职能。

1163年,为了奖励犹太人的贡献,金朝拨款在开封的教经胡同建起第一座犹太会堂。元灭金后,犹太人继续为元朝服务,同样得到了元朝的认可。1279年,会堂得到重建,面积扩展到一万多平方米。

开封犹太社区的真正鼎盛期是在明朝,发展到500多户,超过5000人。他们不但给自己取了汉姓,还通过科举入仕为官,开始接受儒家思想,归化中华文明,社会地位完全等同于汉人。

▲20世纪末,海外犹太人参观开封犹太人故址

在世界其他地方,犹太人坚持使用本民族的希伯莱语言和文字,这种情况在中国则发生了变化。从宋到明的数百年时间,开封犹太人在与中国人的长期共同生活中,慢慢学会了汉语。更何况中国人从来不歧视他们,使他们没有理由拒绝学习汉语。

与中国人通婚的问题,同样经历了由禁到弛的过程。宋以后,中国战乱不断,外来的犹太人稀少,为了维持犹太社区的繁衍和生存,他们开始与中国人的通婚。据明末清初的统计,开封犹太人至少娶了40位非犹太妇女为妻。

语言、婚姻、文化、就业等等方面,开封犹太人越来越像中国人。到了晚清,开封犹太人的首领赵金城已经不认识希伯莱文,他们仍然保留着祖先的经文和家谱,但没有人再聚会做礼拜,会堂也破败不堪。

▲开封市内的犹太人纪念馆和犹太人祖谱

1854年黄河泛滥,开封犹太会堂被夷为平地,宗教仪式完全停止,整个犹太社区彻底解体,残存的一些文物被外国传教士抢购一空。犹太会堂的旧址后来被卖掉,变成了现在的开封中医院。

至此,开封犹太人社区从公元998年始建,至20世纪初消散,走完了整整一千年的历程,最终完全融合于中华民族之中。目前,开封犹太人后裔大概有两百人左右,一些人仍在努力拾回祖先的记忆,但他们都认为自己已经是中国人,这样做只是为了寻根而已。

▲开封犹太会堂最后的遗存是开封中医院内的一口古井

二、近代来华经商的犹太商人

被迫离开迦南后,犹太人向各个方向流散。到中世纪已经分成三个主要的群体:东方犹太人分布于阿拉伯地区;塞法迪犹太人分布于地中海地区;阿什肯纳兹犹太人分布于欧洲大陆。近代以来,欧洲人的全球殖民活动,使三部分犹太人的活动区域有所重叠。

很多塞法迪犹太人加入了英、法等国籍,他们跟随欧洲殖民者的脚步,在全球范围内建立起商业网络。中国刚刚被鸦片战争打开了国门,塞法迪犹太人便捷足先登,来华投资经商,他们之中的代表人物是沙逊。

▲位于外滩南京路口的沙逊大厦,如今是和平饭店的一部分

沙逊洋行的创始人大卫·沙逊是英籍犹太人,是向中国输出鸦片最多的英国商人之一。1840年以后,沙逊在香港、广州、上海都开设洋行,尤其是在上海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经营着鸦片、棉纱、军火等等,分支机构遍布全国各地。

塞法迪犹太人商团在上海的蓬勃发展,使上海犹太社团建立起来,设立了犹太人公墓、会堂和学校等等。1910年,上海犹太社团协会正式成立,随后又兴建更大的犹太会堂,创办犹太报纸,起到了凝聚上海犹太人的作用。

▲上海犹太总会旧址,始建于1911年,位于南京西路722号

以塞法迪犹太人为主的上海犹太社团,人数相对较少,但经济实力雄厚。他们以慈善救济为其主要宗旨,还成立了上海犹太圣裔社,专门从事这方面工作。该社在1934年开设医院,救助在上海生活的犹太人。

差不多在塞法迪犹太人建立上海社团的同时,另外一群犹太人也在中国建立了自己的社团。他们是来自于俄国的犹太人,属于欧洲大陆上的阿什肯纳兹犹太人。与富裕的塞法迪犹太人不同,这些俄国犹太人是来中国避难的。

三、近代来华避难的俄国犹太人

19世纪末,阿什肯纳兹犹太人主要分布在德国、波兰、俄罗斯等国家,其中又以俄国犹太人的生存环境较为恶劣。沙皇政府不但逼迫他们改信东正教,还强加沉重的税赋和兵役。俄国境内持续不断的反犹浪潮也让犹太人害怕。

恰好沙皇政府为了开发远东,鼓励欧洲人移民,因而在远东采取了较为宽松的民族政策。于是,犹太人源源不断地涌入远东地区,苏联甚至在中俄边境建立了一个犹太自治州。还有一部分犹太人进入被俄国侵占中国城市哈尔滨,以及上海租界。

▲哈尔滨犹太会总堂,现已改为犹太历史文化博物馆

俄国“十月革命”前,居住在哈尔滨的犹太人超过6000人,经营着上百家工商企业。“十月革命”后,大批富有的俄国旧贵族因为害怕红色政权而逃离俄国,其中很多人来到哈尔滨和上海。

哈尔滨的俄国犹太人一下子猛增至2万以上,上海的俄国犹太人也超过了4000。还有一部分俄国犹太人又从哈尔滨辗转来到天津租界,最多时达到3500人。

▲天津犹太教堂,位于和平区南京路和郑州路交口

上海的俄国犹太人从一开始就没有完全加入塞法迪犹太人社团,一直保持着自己的独立性。他们的人数得到大幅度增长后,在1932年成立了自己的独立组织。

相较于塞法迪犹太人社团的慈善职能,俄国犹太人更注重于锡安主义的宣传和活动。锡安主义是重返巴勒斯坦,建立犹太人家园的思想。中国各地的俄国犹太人都成立了锡安主义组织,以此来团结犹太人。

俄国犹太人是长期居住中国的近代犹太人中的大多数,他们因为遭受迫害而来到中国,对锡安主义充满着热情。

四、二战来华避难的犹太难民

1933年,德国纳粹上台执政,表现出明显的反犹倾向。一些德国犹太人开始离开祖国,投奔世界各地的亲友。到1937年夏天,约1500名犹太人通过正常的海路来到了上海。

▲纳粹德国掀起排犹高潮,犹太人纷纷逃离德国及德国控制区

1937年8月,德国掀起大规模排犹浪潮,来华犹太人急剧增多,两年时间里,至少有两万名犹太人抵达上海。在全世界对犹太人关上大门的时候,上海对这些犹太难民敞开了大门,其中的原因有两个:

第一个是当时的上海正处于一个微妙时期,1937年淞沪会战后,上海大部分地方沦为日本占领区,中国政府失去了对上海的管辖。于是,上海变成“自由港”,不需要任何证明或担保便可进入。

▲犹太人逃离纳粹德国

第二个原因是中国驻奥地利总领事何凤山的义举,何凤山眼见纳粹对犹太人的迫害愈演愈烈,而英美等国都拒绝接受更多的犹太难民,便向大批奥地利犹太人发放中国签证,帮助他们离开这个即将被纳粹吞并的国家。

▲拯救大量犹太人逃出虎口的中国外交官何凤山,与纪念他的雕塑

由于犹太难民人数多、经济条件差,大多数只能聚居在公共租界北部的虹口区一带。在纳粹的压力下,日本占领当局在1943年搞了个隔离区,限定犹太难民只能生活在虹口、杨树浦地区。

尽管处在日本占领的艰苦岁月中,上海市民仍然尽自己的能力帮助犹太难民。他们腾出自己的房屋,供犹太难民居住,救治在战争中受伤的犹太难民。

▲上海虹口区的犹太难民纪念馆,当年犹太难民的主要聚居地

一开始,犹太难民加入早期的俄国犹太社团。随着难民数量的增多,国籍的复杂化,难民们成立了自己的社团,成为联络帮助犹太难民的主要组织。

总的说来,避难上海的犹太难民虽然艰苦,但人生安全还是有保障的,不少人在上海经商,生活也不是那么糟糕。他们就这样度过了整个二次大战。

五、中国犹太社团的消失

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国宣告成立,犹太人终于有了自己的祖国。近代中国的先后三个犹太人社团也都迎来自己的归宿。

▲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宣布在发源地巴勒斯坦地区(迦南)建国

以英籍、美籍为主的塞法迪犹太商人,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成为日本当局的敌人,他们被关进集中营,财产也被全部没收。二战后,由于上海租界和列强在华特权被中国收回,塞法迪犹太人失去了原先的有利条件,逐步把财产和业务转移去香港,其组织和影响力基本消失。

哈尔滨的俄国犹太社团在日本占领东三省后,开始大量外逃或南迁,1937年时只剩下1100人。苏联红军解放东北时,犹太社团被取消,犹太人全部星散。

上海的俄国犹太人社团,在解放战争时期开始瓦解。上海解放前,他们的人数已不足一千。1956年上海最后的犹太会堂停止使用,标志着犹太社团彻底消亡。

▲联合国规定的以色列国,与公元前十世纪大卫时期以色列的对比示意图

二战避难上海的犹太难民社团,在战争结束后即开始解体。难民们陆续返回故乡,很多人响应锡安主义者的号召,向巴勒斯坦聚集,准备建立以色列国。

▲以色列1948年以来的人口增长趋势

至此,中国大陆境内的犹太人基本消散,但犹太人与中国的情缘并没有终止。很多在中国生活过的犹太人把自己称为“中国犹太人”。前以色列总理奥尔默特就是第二代“中国犹太人”,他的父母都出生在哈尔滨。

▲以色列国的建立,终于实现了犹太人持续两千年的祖国梦

直到今天,在以色列、美国等地,仍然有纪念中国和上海岁月的国际联谊组织在积极活动。很多当年在中国生活过的犹太人,带着子女前来中国寻根,让他们铭记这段珍贵的岁月。

长期作者|霈霖

历史资深爱好者

责任编辑|Thomas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毕业生|环球情报员主编

—(全文完)—

未经授权,禁止随意转载

原标题:《犹太人在中国生活了上千年,为什么现在却销声匿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