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古城变“老”为“宝”
Luoyang·Laocheng
中国城市报
2020.08.31
“我们这个老城区可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旧城区,而是洛阳市一个地地道道的行政区,名字就叫老城区。”河南省洛阳市老城区区委书记牛刚在介绍老城区的时候,总是一本正经的强调一下此“老”非“旧”。
事实上,老城区的确够“老”。史料记载,老城建城史可追溯至公元前1042年的西周时期,北宋始设河南府城,金设“金昌府”。1948年洛阳解放前,老城的城区基本保留了“金昌府”时期的建筑格局,老城之名由此而来。
老城亦是洛阳4000多年纪元史上存续时间最长的古城,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仔细观察近年来洛阳市老城区的变化,不难发现老城区以文旅产业融合为抓手,在“老”字上做足了功课。
“老城区的发展经验之道,就在破解一个‘老’字上。”牛刚表示,尽管“老”在城市建设与发展中无疑是一种包袱,如发展空间小、工业用地指标短缺、创新动力不足等因素均制约老城发展。但正如硬币有两面,只要将“老”挖掘好了,同样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做好“老”字文章,正是老城区的破局要义。
擦亮老城区夜经济的
金字招牌
从深夜大排档到夜宵送上门,从“日落而息”到24小时不打烊……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消费加速升级,“夜经济”仿佛一夜之间成为当下最时髦的概念。
近年来,夜经济甚至被视为城市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老城区也赶了一趟这样的时髦,大力发展夜间旅游经济。夜间旅游是一种新的文旅产业发展模式,而发展夜间旅游经济既让传统旅游资源焕发新的活力,也创造出新的旅游吸引物、新的文化旅游产品等,为民众提供差异化、多元化的夜生活,从而推动城市文化旅游的发展。
洛邑古城作为老城区“夜经济”的金字招牌,围绕“以文养商,以商促游”,亮化提升夜景、丰富夜间文化演艺等主题活动内容,打造美轮美奂的“洛水惊鸿”演艺和文峰塔3D投影灯光秀,在传承文化中提升人气,激活“夜经济”消费。
随着“古都夜八点”活动拉开序幕,老城区的每个文旅消费集聚地都结合各自的文化特点和优势,以不同的主题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夜间文化活动,打开了老城最美夜间模式。以天心文化产业园为例,作为集餐饮、娱乐、文化、艺术、体育、创意等业态于一体的城市文化打卡地,天心文化产业园结合自身业态优势,以“玩味甜心美好生活”为主题,举办读书、体育健身、钢琴演艺等活动,给消费者创造了更加多元、差异化的夜间消费场景,以美食吸引更多人气,以休闲娱乐拉长产业链条,以精品民宿增加美好体验,拉动夜间消费。
“我们将紧紧抓住加快洛阳副中心城市建设和打造‘古都夜八点’夜间文旅消费品牌的契机,突出老城文化特色、挖掘消费潜力,提升夜间剧场、文化体验、旅游购物、休闲娱乐等项目档次,做大做强老街巷、老字号品牌,完善文旅消费产业链,带动夜间经济串联集聚发展。”牛刚表示,老城区将在持续提升传统消费的基础上,加快构建现代市场体系,促进文化旅游、商贸服务、现代农业观光等业态的深度融合发展,打造有品质、有温度、多元化的夜间经济载体,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
如今,洛邑古城、天心产业园、明堂天堂、应天门、隋唐城遗址公园等特色鲜明的文化新地标横空出世,丽景门及西大街、兴华街、民主街等业态丰富的网红打卡地应运而生,老城区正用独属老城的魅力形成集聚发展的夜间消费经济带。
老城夜经济
推动研学发展
传播老城文化
一直以来,国人中流传着一句话:“五千年文化看洛阳,洛阳文化看老城。”
正是悠久的历史与丰厚的文化底蕴,造就了老城区历史文化资源的禀赋。如今,老城区突出以“文”化城,传承创新发展优秀传统文化,把城市文化与生态文明结合起来,坚持保护固态、传承活态、发展业态,切实留住“老城老街老巷子,老墙老院老房子,老门老户老名字,老号老店老铺子”的老城记忆。
近年来,自“旅游+”的发展理念被提出,旅游和各产业跨界融合就变成了一道风向标,不断推动旅游消费升级。同时,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GDP年年攀升,社会整体消费能力持续走强。在此背景下,短短的数年时间,研学产业发展速度惊人。
而作为洛阳新文化旅游地标的洛邑古城,以文峰塔、府文庙等遗址保护为节点,引入200多项非遗文化活态展示,注入现代服务业态和灯光演艺等,将传统元素与时代气息相融合,策划推出一批形式多样的实景演艺、旅游研学等观赏性和参与性强的文化活动。
在牛刚看来,破解老城区发展瓶颈,要变“老”为“宝”。得益于老城区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这里既是古城区又是中国牡丹文化之乡,更孕育了运河文化、丝路文化、非遗文化以及红色文化。在天时、地利的基础之上,在老城区发展研学再合适不过。
据了解,老城区目前有非物质文化遗产26项,其中国家级与省级7项,市级12项,进驻洛邑古城的各级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有200项之多。走进洛邑古城,汝阳刘的毛笔制作绝技、雕叶为画的左丘叶雕、笛箫漆艺坊的传统民俗乐器体验、六千剧院的河洛戏曲吟唱……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展示,满足了游客体验性、个性化、多样化需求。
此外,目前,老城区正在加紧建设的贴廓巷文化步行街,全长520余米,是串联洛邑古城和老城历史文化街区的重要通道。老城区结合主题教育,利用丰富的红色资源,以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洛八办”为依托,结合周边晚清民居进行改造修缮,通过挖掘红色文化元素,设计文化景墙、浮雕景墙等,实现建筑外观和街区环境大幅提升,打造红色旅游文化步行街,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和革命精神,擦亮老城红色文化名片。
“游学是文化传承、寓教于游的典型形式。”牛刚直言,老城区正是要抓住时代赋予的机遇,充分利用旅游和研学的平台,将聚焦在老城区的优秀文明与文化传播出去。
打造影视产业园
讲好“老城故事”
在“老”字上做足功课,意味着要将老城区原有的先天优势发挥到最大,仅仅在原有生态资源上做文章还远远不够,更要引进新的业态,以“新”带“老”。
不久前,洛阳“向上·丽景影视工园”的盛大开园,将公众的目光聚焦在老城区的文旅融合发展的新业态上。实际上,产业集群化的运作模式已被时代证明利己利他,互惠共赢,在垂直领域更易获得成功,如好莱坞影视制作基地便是以产业链为核心运营的典范。
据介绍,“向上·丽景影视工园”处于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明堂天堂景区与丽景门之间,其前身正是洛阳风动工具厂,总投资约5亿元,占地46亩,总建筑面积达20000平方米,将在保留原有工业遗产风貌的基础上,倾力打造洛阳首个影视主题文旅综合项目。
近年来,老城区一直秉持“以文化城”的发展理念,将加快建设“文化老城”摆在“五个老城”发展目标之首,紧紧围绕“留住老洛阳的‘底片’,建好新洛阳的‘客厅’”,传承历史文化,繁荣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持续加大文化输出力度,高起点谋划实施电影文化节等文旅产品,在推动文化繁荣兴盛上奋勇争先,用人文品牌助力经济发展,让古老文化展现年轻活力,形成助推经济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的新的增长极。
“‘向上·丽景影视工园’既是洛阳首个影视主题文旅综合项目,也是洛阳首个影视文化产业创梦基地、孵化基地,将极大地深化老城区影视与文旅产业融合发展,从电影视角讲好‘老城故事’‘洛阳故事’,推动以影视基地为代表的文旅项目逐渐走进大众生活,成为重要的文化体验旅游地,开启文化消费新模式,为洛阳打造国际人文交往中心贡献老城力量。”牛刚表示,这也将为老城区的文旅发展注入强劲动能,加快老城区全域旅游的布局和发展,丰富“旅游+”和“+旅游”业态,形成全新的文旅生态。
老城区的破局与发展不在一朝一夕,老城区能否通过加码文旅产业融合开启发展的新篇章,让我们拭目以待。(原载于2020年8月31日《中国城市报》08版)
文明创建小知识
洛阳市民文明公约
热爱祖国,热爱洛阳;遵纪守法,克己奉公;
保护生态,美化环境;爱岗敬业,高效廉明;
见义勇为,助人为乐;诚实守信,公德先行;
崇尚科学,学无止境;拥军爱民,和谐共荣;
志愿服务,共创文明;奉献友爱,互助进步。
原标题:《【媒体聚焦】中国城市报聚焦老城:文化古城变“老”为“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