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峰在上交纪念贝多芬250周年诞辰

在纪念贝多芬诞辰250周年逐渐将迎来高潮的阶段,上海交响乐团选择一位在贝多芬的祖国德国具有相当影响力的中国音乐家作为驻团艺术家,一起在这重燃生机的时刻谱写新的乐季——这位音乐家就是宁峰。

宁峰出生于成都。他曾说:“我一直认为我是一位才能较为普通的人。”早在学琴之初,宁峰曾因左手小指太短,先天条件不好,在求学途中吃了不少“闭门羹”。先天优势的不足促成了他厚积薄发的力量,儿时参加比赛的种种失败让他能够以一种平和的心态,一步一个脚印地向上攀登。

后来,他考入四川音乐学院,并在这之后赴柏林汉斯·艾斯勒音乐学院和英国皇家音乐学院深造,成为英国皇家音乐学院近两百年历史上首位在毕业独奏音乐会上拿到满分的学生。现定居柏林,在母校汉斯·艾斯勒音乐学院任教。

宁峰在去英国皇家音乐学院读书前与胡惟民教授和胡坤教授在胡惟民教授成都家中的合影留念

宁峰多次在国际舞台上获奖,2006年,25岁的宁峰在第51届帕格尼尼国际小提琴比赛这项小提琴领域的最高赛事中摘得桂冠,并因此获准演奏帕格尼尼生前演奏过的瓜内里名琴,标志着他跻身国际一流演奏家之列。

作为当今亚洲最高水平的小提琴演奏家之一,宁峰的演奏以丝绸般的质感、饱满的抒情性、至高的演奏技巧和强大的感染力著称,在国际乐坛受到广泛的认可和赞誉。

2000年宁峰参加梅纽因小提琴比赛时在英国皇家音乐学院大楼外拍摄的照片

多年来,宁峰与上海结下了数不清的缘分,几乎每次回国演出,这里都是他不会错过的重要一站。上海乐迷们对他最近一次的深刻记忆,当属去年十月在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奉献的巴赫六首《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与组曲》。演出中,他对自我的勇敢挑战和对音乐的无比虔诚感动了许许多多在场的观众。

宁峰曾说:“我的艺术之路就是永远不停地跨越,从小时开始学琴到今天成为演奏家,我跨越了无数个技术高峰和艺术高峰。今后我的艺术之路还相当漫长,而永远不停的跨越是我心中永恒的信条。”

宁峰做客经典947《古典音乐时间》节目,与主持人周婕合影

“贝多芬”是本次宁峰与上海交响乐团合作的关键词。在9月1日2020/21音乐季由音乐总监余隆指挥的开幕音乐会上,宁峰将在下半场出场,献上贝多芬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本场开幕音乐会也将上传欧洲广播联盟(EBU),并于10月4日在《947爱乐厅·中国现场》播出。

这首写于1806年的乐曲既是贝多芬唯一一首小提琴协奏曲,也是他在协奏曲这一领域谱写下的最长的作品,旋律柔美、格调高雅、规模宏大。尽管同年在维也纳的首演并不成功,但1844年经著名小提琴家约瑟夫·约阿希姆诠释后,便迅速成为几乎所有重要小提琴家的保留曲目,成为小提琴协奏曲中当之无愧的“王冠”。

在开幕音乐会后的一周内(9月2、7、8日),宁峰还将用三个晚上的时间,与钢琴家黄秋宁为上海观众献上贝多芬小提琴奏鸣曲全集。贝多芬的十首小提琴奏鸣曲和巴赫的六首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组曲及帕格尼尼的24首随想曲被公认为小提琴文献中的三套经典作品。

宁峰与黄秋宁此次中国巡演长沙站的照片

在宁峰看来,贝多芬的小提琴奏鸣曲是其中演奏门槛最高的一套,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它是这三套中唯一一套为钢琴与小提琴而写的作品,实现令人信服的演奏需要两位音乐家同时具有极高的水平和良好的状态;第二,从演奏时长上来讲,完整演奏这十首作品的时间长达近四个小时,不论对于演奏者、听众还是音乐厅而言,都是巨大的考验,也由此成为小提琴经典文献中最难得被完整上演的一套作品。

贝多芬的十首奏鸣曲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贝多芬音乐风格逐渐演变的过程,前三首受到海顿和莫扎特的影响较多,以明快昂扬为主色调;第四、第五首开始逐渐跳出这种影响,在为人们熟知的《第五小提琴奏鸣曲“春天”》中,贝多芬的个人风格已十分清晰明朗;最后的四首逐渐向巅峰发展,在第九首《克鲁采奏鸣曲》中达到最高峰,这首著名的奏鸣曲也将成为宁峰全套演绎的压轴大戏。

“通过这十首奏鸣曲的演释,相信大家能够听到贝多芬在他的人生历程中对于作品、创作的改变,这是很有意义的”,宁峰在采访中这样说道。

直播预告

8月31日晚7点的《古典音乐时间》节目,主持人周婕邀请到了宁峰做客访谈,让我们跟随他的脚步漫步在贝多芬的小提琴世界中,寻找弓弦之上与当下艰难时刻共振的乐音。当晚的直播还将通过“腾讯看点”平台进行同步的视频直播,欢迎收听收看。

扫描下方二维码

提前预约视频直播

原标题:《跟着周婕听古典·直播预告 | 宁峰在上交纪念贝多芬250周年诞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