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贺!陆军装甲兵学院官方公众号正式上线

来源丨“陆军装甲兵学院”微信

今天

军校新媒体矩阵又上新

热烈祝贺

陆军装甲兵学院官方公众号

正式上线

怎么样?

喜欢装甲兵吗?

想了解装甲兵吗?

赶紧扫码关注吧!

学院概况

永定河畔,卢沟桥头,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装甲兵学院巍然屹立。这所孕育于“哈军工”、矗立于首都北京的装甲兵专业高等教育院校,不忘初心、砥砺奋进,自1950年组建起,至今已走过70年的岁月。

朱德总司令视察学院

历史沿革

1953年9月1日,在毛主席、周总理和朱总司令的亲自领导下,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在哈尔滨成立,徐向前元帅亲题校训"信念 求实 献身"。朱德、彭德怀、刘伯承、贺龙、陈毅五位元帅来到学院为装甲兵人才培养起步谋篇。走过风雨光华70年,人民装甲兵赓续军工血脉,弘扬铁甲文化。

第二坦克学校军官教导连第一期学员毕业典礼

调整组建

2017年7月,中央军委命令,学院由原装甲兵工程学院、装甲兵学院、装甲兵技术学院调整组建,副军级,院本部设在北京,下设蚌埠校区、士官学校。统帅一声令下,部队动若风发,从此开启学院建设发展的新时代、新征程、新篇章。

院本部(北京)

院本部前身为1953年在哈尔滨成立的军事工程学院装甲兵工程系,1961年以该系为基础在西安成立装甲兵工程学院;1969年迁址北京,与第二坦克学校合并组建坦克技术学校,1976年更名为装甲兵技术学校,1978年更名为装甲兵技术学院,1986年恢复装甲兵工程学院名称。

院本部正门(北京丰台)

蚌埠校区(安徽)

蚌埠校区前身为1950年在天津大王庄成立的坦克学校,同年移驻北京长辛店,1953年改称第一坦克学校;1978年在安徽复建,1986年更名为蚌埠坦克学院,2011年改建为装甲兵学院。

蚌埠校区正门(安徽蚌埠)

士官学校(吉林)

士官学校前身为1951年在长春组建的第三战车编练基地,1956年改编为装甲兵技工学校,1959年改建为第五坦克学校,1978年恢复组建为装甲兵技术学校,1999年改建为装甲兵技术学院。

士官学校正门(吉林长春)

办学定位

学院是装甲兵专业高等教育院校,面向陆军、海军、空军和武警部队,培养装甲兵军官、士官,是全军装甲兵人才培养基地、装甲兵战法训法与装甲装备技术创新研究基地、陆军合成部队战斗力保障力建设咨询与服务基地、装甲兵优良传统和先进文化创新传承基地、陆军院校对外合作交流窗口。

院本部是装甲兵生长军官培养主阵地和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蚌埠校区是装甲兵指挥军官任职培训基地,士官学校是装甲兵士官培训基地。

学科建设

现有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6个一级学科博士点、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5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有16个本科教育专业、1个现职军官基本培训专业,4个学科专业领域列为“十三五”重点建设学科专业领域。

师资力量

拥有一支2名工程院院士领衔、50余名获国家和军队专业技术人才奖励,能较好支撑各层次人才培养、各类型课程教学以及新质战斗力相关课程教学的高水平师资队伍,以及一支能满足装甲兵驾、射、通、修和侦察、指控等装备教学需要,技能过硬、作风扎实的士官助教队伍。

中国工程院院士 徐滨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臧克茂

硬件设施

建有以1个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全军重点实验室和陆军数字化部队模拟训练中心为代表的各类实验室、专业教室282个,建有覆盖军事共同、兵种专业、综合演练等各类训练场地(馆)64个,各型装甲装备1000余台,能有效支撑各培训层次“三实”训练需要。

重大活动

学院是全军最早开展本科学历教育和研究生教育的院校之一,先后承担“指技合训”、“合训分流”、军政基础集中强化训练、毕业学员联合考核等全军试点任务,参加北京奥运安保、首都国庆防爆安检,承担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解放军合唱团任务、军民融合高层论坛暨高科技成果展、全军级别装备观摩活动、驻华武官团来院参访、“中外记者进军营”等活动,经受了重大任务考验。

参加北京奥运安保

承担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解放军合唱团任务

优势特色

“传承大将精神,服务陆军建设,紧贴装备育人”的办学理念特色。“哈军工”老院长陈赓大将留下的“两老办校、三严治学”校风,装甲兵首任司令、“坦校”老校长许光达大将提出的“五风”,已点滴渗透到学院办学育人方方面面,成为重要办学指导。学院长期将服务陆军装甲机械化部队建设作为办学育人的根本宗旨,围绕装甲兵作战指挥全流程、装甲装备技术各领域,建设了完整的学科专业体系和课程体系,紧贴装备办学育人是学院重要的办学特色。

许光达大将雕像

“全程贯穿培养、交叉渗透强化、指技融合育人”的人才培养特色。学院在30多年“指技合训”“合训分流”人才培养探索实践中,总结凝练了“依托高等工程教育深厚底蕴,筑牢复合型人才长远发展根基;创新军事基础教育训练体系,培育复合型人才过硬军事素质;创建实施系统化德育工程,夯实复合型人才思想政治基础;适应兵种需要紧贴装备育人,强化复合型人才装备与信息素养;着眼任职要求拓展育人平台,打牢复合型人才综合能力素质”等经验做法,在全军得到了广泛认可。

“传承哈军工、根植装甲兵、面向新时代”的铁甲文化特色。学院长期办学凝练形成的“信念、求实、献身”院训,“忠诚使命、艰苦创业、严谨治学、求实创新、尊师重教、合力育人”的“哈军工”传统,“忠诚无悔、忠武无敌、忠勇无畏、忠正无私”的光达精神,以及“铁心向党、铁血育人、铁骨砺剑、铁拳打赢”的铁甲文化,是学院发展的精神火种与力量源泉,是学院独特的文化标识。

人才培养

忠诚使命铸辉煌,逐梦强军写风流,学院先后涌现出单东升、瞿凡森等先进典型,他们牢记强军目标、忠实履行使命,在平凡岗位做出不平凡业绩,充分反映了学院培养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时代革命军人的显著成效。

有灵魂

坚定听党指挥

誓死保卫祖国

有本事

参加国际军事比武

举办学院科技文化节

有血性

举办军事体育运动会

备战“精武杯”军事项目对抗赛

有品德

十年铸剑、无问西东的二等功臣单东升

舍己救人、无畏生死的二等功臣瞿凡森

院景荟萃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陆装院的春,是大将雕像前的肃穆、是铁甲战车旁的静谧、是驾驶场里的小桥流水,也是沉寂已久的训练场。

绿树成荫、骄阳似火,陆装院的夏,是烈日骄阳下流淌的汗水、是鼻间流淌着青草的芬芳、是荷花池旁娇艳的翠绿、也是大将雕像前的誓言。

山林浸染,黄叶缀地,陆装院的秋,是战车穿过红叶秋菊,是军装踏过落英缤纷,是驾驶场里的秋兰飘香,也是莘莘学子砥砺求知的身影。

银装素裹,战车轰鸣,陆装院的冬,是雪花随风拂过钢枪、吹向哨兵刚毅的面庞,是冻结湖面上映衬出的亮紫色,也是沉淀在皑皑积雪下热忱的赤子之心。

更多推荐

微 信 号 | 人民前线(ID:njjqrmqxb)

监 制 | 戴 强

编 审 | 张丙才 李庆金

责 编 | 王军华

编 辑 | 吴荣鑫 吴雪阳

刊 期 | 3537期

原标题:《祝贺!陆军装甲兵学院官方公众号正式上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