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联讲堂】第十六讲:如何让孩子改掉拖拉磨蹭的坏习惯

导 语

家长朋友们,不知道这个场景在你家有没有上演过?你叫你家孩子起床,你期待他可以立刻起床,穿好衣服,刷牙洗脸。可事实是他躺在床上一动不动,你再喊他起来:“再不起床就要迟到啦”,他翻个身继续睡。好不容易叫起来,吃早餐的时候也是磨磨蹭蹭。这个时候,作为妈妈的你,是不是感到既崩溃又无奈?一起来听妇联讲堂为您答疑解惑!

据台湾学者郭俊豪调查研究显示,小孩子拖拉行为的表现方式大致可分为行为表现和语言表现两大类。行为表现方面包括:持续做自己喜欢的事,不做自己不喜欢的事。对于父母说的不喜欢干的事情,孩子会选择等待、假装没听到、哭闹等。语言表现方面则包括沉默、找借口、谈条件。比如说:我不舒服、我累了、等一会、你给我买好吃的我就去做等等。拖拉磨蹭是现在的孩子比较常见的一种毛病,很多家长都非常苦恼。

父母们认为孩子做事拖拉磨蹭,可能是因为懒惰或动力不足,其实这是对拖拉行为最常见的误解。动力不足可能是儿童拖拉的部分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家长朋友们,你想了解孩子拖拉磨蹭的真实原因,以及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吗?接下来我讲一下孩子拖拉最常见的三种原因:

第一种原因:时间的感知经验不足。由于年龄、生活经验的限制,小孩子缺乏时间的感知经验,没有具体的时间概念,没有形成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的思维。他们还不能支配、安排自己的生活。包括什么时间吃饭,什么时间外出,什么时间休息等这些都是需要被大人安排的。尤其在上幼儿园以前,大部分家长没有引导孩子认识时间的意识,孩子对时间的感知仅仅局限于白天、黑夜、上午、下午等,对于具体的几小时,几分钟,孩子并没有实际概念。因此很多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的拖拉并不是故意的,而是因为幼儿期发展阶段的特点所导致。

第二种原因:家庭教养方式。虽然幼儿期的拖拉磨蹭有他的客观原因,但如果上幼儿园甚至小学以后还是改不了拖拉磨蹭的习惯,这就与大人的教养方式有关系了。在家庭的保护屏障之下,孩子失去了许多亲自尝试和锻炼的机会,没有足够的成功经验,导致孩子自信心、自我效能感的建立缺乏足够的条件,做事缺乏积极性。另一方面,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自我意识越来越强,开始有自己内心的想法。家长依然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安排孩子做这做那。孩子内心需要得不到满足,还被安排做没有心理准备或者不喜欢的事,孩子就会表现出拖延、反应慢甚至抗拒等行为。

第三种原因:习惯依赖。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孩子作为父母的心肝宝贝,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很多家长会替孩子做本该孩子做的事情,事无巨细,精心周到。长此以往,孩子就形成了强烈的依赖心理和习惯,对自己的事情缺乏参与感,做事总是没有耐心。因此我们常常会听到一句话:拖延症孩子的背后都有一个勤快又急性子的爸妈。所以说,有些孩子的拖拉磨蹭就是父母惯出来的。

明白了造成拖拉磨蹭的原因,对于解决孩子拖拉磨蹭这个难题,我这里有四个策略,供宝妈们参考:

第一种策略:培养幼儿对时间的感知。父母可结合孩子熟悉的生活活动认识钟表上的时针、分针、秒针,告诉孩子,当秒针走一圈,就是一分钟;分针走一圈,就是一小时。在此基础上,和孩子做一个时间约定,比如现在刚好是下午五点,孩子要看动画片。你问孩子打算看几分钟?孩子说“二十分钟”。这时候时针指向“5”,分针指向“12”。那你就告诉孩子,等分针移动到“4”的时候,看动画片的时间就结束了。在父母自身做好言出必行表率的前提下,通过认识时钟来实现与孩子的约定,孩子的时间感知经验就能不断地丰富。另外,幼儿园不少老师在教学日常生活中发现,恰当的运用音乐和数数,可以有效改善幼儿拖延的现象。如幼儿上厕所、洗手、喝水,大概是播放一首《我要洗澡》音乐的时间。幼儿可以根据音乐的旋律感知时间。或者用数数的方式,例如洗手环节,幼儿可以一边数数一边洗手,从一数到十,就意味着洗手这个过程的完成。宝妈们在家可以尝试一下放音乐和数数的方式让孩子感知时间的概念。

第二种策略:父母做良好的榜样。家庭是孩子最基本的生活和教育单位,父母是这个教育单位的老师,一言一行都可能被孩子模仿。无数事例证明,孩子最初的行为习惯,都是从父母身上学来的,良好的身教胜过千言万语。因此,面对孩子的拖拉,做父母的首先应该以身作则,从纠正自己的拖拉开始。爸爸们请不要说再打一局游戏,结果打了一晚上。妈妈不要一边对孩子说:快去睡觉,早睡早起身体好。一边自己玩手机玩到很晚。让孩子早起床,自己却拖拖拉拉赖床。

第三种策略:消除干扰。仔细分析一下孩子的拖拉磨蹭,我们不难发现,其实每一次的拖拉,都有环境的一些诱因。例如:手机或者电视。很多妈妈为了自己省事,让孩子沉浸在手机游戏中,完全不想做任何其他事情。久而久之导致孩子无法集中注意力做应该要做的事。再举个例子,孩子进餐的时间可能正好是电视里播放动画片的时间,许多孩子会情不自禁的边吃边看,这样孩子当然会吃的很慢。所以在吃饭的时候,不可以让孩子形成看电视的习惯。你可以给孩子说:你看电视的时间越多,其他活动的时间就越少。家长应该尽量给孩子创造一个较为安静的不受打扰的环境,让他们能够专心致志的完成眼前的事情。

第四种策略:把任务模块化。拖拉是一个习得的行为,你可以通过教孩子解决问题的技巧,来帮助他们更快更好的完成任务。比如把一个大的任务分解成若干个小的容易达到的目标,帮助你的孩子制定可执行的计划表,让他们不再被一个个看似艰难的任务吓倒。我们可以使用番茄工作法。番茄工作法简单来说就是把时间分成多个番茄时间,一个番茄时间包含两个部分:25分钟的工作时间和5分针的休息时间。番茄时间中的工作中途,不能因任何事情打断。我们可以根据年龄特点,灵活的调整时间。刚开始可以从10分钟的工作时间,5分钟的休息时间开始。例如家长让小朋友整理自己的屋子,可以帮孩子将任务分解为几个小步骤:先花10分钟整理玩具,休息5分钟;再整理书架10分钟,然后再休息5分钟。

前几天我去表妹家,4岁多的小侄女拉着我的手说“阿姨,你看看我的玩具箱整齐吗?”我过去一看,确实比原来整齐多了。我就说:小懒猫,你的玩具不是到处乱扔吗?肯定是妈妈替你收拾的,对不对?小侄女自豪的说:是我自己整理的!表妹跟着说,确实是孩子自己动手归类整理的。而且由于付出了劳动,知道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现在还养成了用完的玩具放回原处的好习惯。由此可见,只要找到方法,拖拉其实并没那么难以纠正,自律也不是那么遥不可及。自律源自于每个小小的做到。宝妈们,从现在起,让我们抱持一种陪蜗牛散步的心态,放慢自己的脚步,静下心来,给予孩子有耐心的陪伴,陪孩子一起完成每个小小的做到(记住,是陪孩子,不是替孩子哦)。相信将来你一定会收获一个做事有计划,脑袋里有清晰时间概念的好孩子。

音频来源:姚兰

导师简介

姚兰,女,汉族,成县人民医院职工,主管护师,三级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的学习者,传播者。

原标题:《【妇联讲堂】第十六讲:如何让孩子改掉拖拉磨蹭的坏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