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朋友们,不知道这个场景在你家有没有上演过?你叫你家孩子起床,你期待他可以立刻起床,穿好衣服,刷牙洗脸。可事实是他躺在床上一动不动,你再喊他起来:“再不起床就要迟到啦”,他翻个身继续睡。好不容易叫起来,吃早餐的时候也是磨磨蹭蹭。这个时候,作为妈妈的你,是不是感到既崩溃又无奈?一起来听妇联讲堂为您答疑解惑!
据台湾学者郭俊豪调查研究显示,小孩子拖拉行为的表现方式大致可分为行为表现和语言表现两大类。行为表现方面包括:持续做自己喜欢的事,不做自己不喜欢的事。对于父母说的不喜欢干的事情,孩子会选择等待、假装没听到、哭闹等。语言表现方面则包括沉默、找借口、谈条件。比如说:我不舒服、我累了、等一会、你给我买好吃的我就去做等等。拖拉磨蹭是现在的孩子比较常见的一种毛病,很多家长都非常苦恼。
第一种原因:时间的感知经验不足。由于年龄、生活经验的限制,小孩子缺乏时间的感知经验,没有具体的时间概念,没有形成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的思维。他们还不能支配、安排自己的生活。包括什么时间吃饭,什么时间外出,什么时间休息等这些都是需要被大人安排的。尤其在上幼儿园以前,大部分家长没有引导孩子认识时间的意识,孩子对时间的感知仅仅局限于白天、黑夜、上午、下午等,对于具体的几小时,几分钟,孩子并没有实际概念。因此很多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的拖拉并不是故意的,而是因为幼儿期发展阶段的特点所导致。
第三种原因:习惯依赖。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孩子作为父母的心肝宝贝,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很多家长会替孩子做本该孩子做的事情,事无巨细,精心周到。长此以往,孩子就形成了强烈的依赖心理和习惯,对自己的事情缺乏参与感,做事总是没有耐心。因此我们常常会听到一句话:拖延症孩子的背后都有一个勤快又急性子的爸妈。所以说,有些孩子的拖拉磨蹭就是父母惯出来的。
明白了造成拖拉磨蹭的原因,对于解决孩子拖拉磨蹭这个难题,我这里有四个策略,供宝妈们参考:
第二种策略:父母做良好的榜样。家庭是孩子最基本的生活和教育单位,父母是这个教育单位的老师,一言一行都可能被孩子模仿。无数事例证明,孩子最初的行为习惯,都是从父母身上学来的,良好的身教胜过千言万语。因此,面对孩子的拖拉,做父母的首先应该以身作则,从纠正自己的拖拉开始。爸爸们请不要说再打一局游戏,结果打了一晚上。妈妈不要一边对孩子说:快去睡觉,早睡早起身体好。一边自己玩手机玩到很晚。让孩子早起床,自己却拖拖拉拉赖床。
第四种策略:把任务模块化。拖拉是一个习得的行为,你可以通过教孩子解决问题的技巧,来帮助他们更快更好的完成任务。比如把一个大的任务分解成若干个小的容易达到的目标,帮助你的孩子制定可执行的计划表,让他们不再被一个个看似艰难的任务吓倒。我们可以使用番茄工作法。番茄工作法简单来说就是把时间分成多个番茄时间,一个番茄时间包含两个部分:25分钟的工作时间和5分针的休息时间。番茄时间中的工作中途,不能因任何事情打断。我们可以根据年龄特点,灵活的调整时间。刚开始可以从10分钟的工作时间,5分钟的休息时间开始。例如家长让小朋友整理自己的屋子,可以帮孩子将任务分解为几个小步骤:先花10分钟整理玩具,休息5分钟;再整理书架10分钟,然后再休息5分钟。
前几天我去表妹家,4岁多的小侄女拉着我的手说“阿姨,你看看我的玩具箱整齐吗?”我过去一看,确实比原来整齐多了。我就说:小懒猫,你的玩具不是到处乱扔吗?肯定是妈妈替你收拾的,对不对?小侄女自豪的说:是我自己整理的!表妹跟着说,确实是孩子自己动手归类整理的。而且由于付出了劳动,知道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现在还养成了用完的玩具放回原处的好习惯。由此可见,只要找到方法,拖拉其实并没那么难以纠正,自律也不是那么遥不可及。自律源自于每个小小的做到。宝妈们,从现在起,让我们抱持一种陪蜗牛散步的心态,放慢自己的脚步,静下心来,给予孩子有耐心的陪伴,陪孩子一起完成每个小小的做到(记住,是陪孩子,不是替孩子哦)。相信将来你一定会收获一个做事有计划,脑袋里有清晰时间概念的好孩子。
音频来源:姚兰
导师简介
原标题:《【妇联讲堂】第十六讲:如何让孩子改掉拖拉磨蹭的坏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