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
蘑菇中毒的类型
根据所含有毒成份的临床表现,毒蘑菇可分为胃肠类型、神经精神型、溶血型、肝脏损害型、呼吸与循环衰竭型和光过敏性皮炎型等类型。
胃肠型
毒素可能为类树脂物质。潜伏期为0.5-6小时。表现为腹痛、腹泻、水样便、恶心、呕吐。病程短,2-3天,死亡率低。此型代表为黑伞蘑菇属和乳菇属的某些蘑菇种。
神经精神型
导致此型中毒的蘑菇中含有引起神经精神症状的毒素。潜伏期为0.5-4小时。临床表现除有胃肠反应外,主要是神经精神症状:流涎、瞳孔缩小、脉缓、重者出现精神错乱、幻视、幻听等。病程一般为1-2天,愈后良好,死亡率低。误食牛肝蘑菇属毒蘑菇时,还有小人幻觉。
溶血型
有毒成份为鹿花毒素,有强烈的溶血作用。潜伏期一般为6-12小时,大多在胃肠炎症后出现溶血性黄疸,肝脾肿大,少数病人出现蛋白尿。此型代表为鹿花蘑菇。
脏器损害型
有毒成份主要为毒肽类和毒伞肽类,可使体内大部分器官发生细胞变性。此类毒素剧毒,含此毒素的新鲜蘑菇50克即可使人致死。发生中毒如不及时抢救死亡率很高,可达50%-60%。脏器损害型中毒表现十分复杂,按病程发展分为6期。a.潜伏期,一般为10-24小时。b.肠炎期,1-2天。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严重腹泻、水样便,伴头晕、头痛、无力。c.假愈期,病人暂无症状或感轻度乏力,但精神骤然好转,自觉轻松如常,给人以假愈现象,而实际上毒肽已进入内脏,肝损害已开始。轻者由此进入恢复期。d.脏器损害期,中毒严重的病人在发病后2-3天出现肝、肾、脑、心等实质性脏器损害,以肝脏损害最严重。可出现肝肿大,黄疸,肝功能异常,严重者可出现肝坏死,肝昏迷;肾损害可出现尿少、无尿,甚至尿毒症,肾功能衰竭。e.精神症状期,病人表现烦躁不安,表情淡漠,思睡,继而出现惊厥,昏迷,甚至死亡。f.恢复期,经及时治疗后患者在2-3周后进入恢复期,各症状好转并痊愈。此型代表是毒伞蘑菇属、褐鳞小伞蘑菇及秋生盔孢伞蘑菇。
呼吸与循环衰竭型
其毒素不详。潜伏期20分钟至1小时,最长达24小时。表现为呼吸与循环衰竭病症,以中毒性心肌炎、急性肾功能衰竭和呼吸麻痹为主,瞳孔稍散大,但无昏迷,也无黄疸、肝大,肝功能检查一般正常。有的病人初发时有呕吐或腹痛,头晕或全身酸痛、发麻、抽搐等。此型死亡率高,应注意早期治疗。
过敏性皮炎型
因误食胶陀螺(猪嘴蘑)引起。中毒时身体裸露部位如颜面出现肿胀、疼痛,特别是嘴唇肿胀、外翻,形如猪嘴唇。还有指尖、指甲根部出血。
蘑菇中毒的预防措施
广泛宣传毒蘑菇的危险性。采蘑菇时,应由有经验的人指导,不采不认识或未吃过的蘑菇,教育儿童尤为重要。
提高鉴别毒蘑菇的能力。熟悉和掌握各种毒蘑菇的形态特征和内部结构,再根据当地群众的经验来鉴别有毒蘑菇类,防止误食中毒。
预防蘑菇中毒最有效的措施是:不采集、不食用野生蘑菇。
No.3
蘑菇中毒的早期处理
首先,立即呼叫救护车赶往现场。
其次,立即实施急救。最重要的是让中毒者大量饮用温开水或稀盐水,然后把手指伸进咽部催吐,以减少毒素吸收。
第三,等待救护车期间,为防止反复呕吐发生的脱水,最好让患者饮用加入少量食盐的“糖盐水”,补充体液,防止休克。
第四,已昏迷的患者不要强行向其口内灌水,防止窒息。
最后,为患者加盖毛毯保温。
蘑菇中毒的救治
误食毒蘑菇后,应及早治疗,否则会引起严重的后果。首先考虑帮助病人排除体内毒物,防止毒素继续吸收而加重病情。
催吐:可使用物理催吐或药物催吐。比如,先让病人服用大量温盐水(可用4%温盐水200-300ml或1%硫酸镁200ml),然后用筷子或指甲不长的手指(最好用布包着指头)(安全的物件)刺激咽部,促使呕吐。或者,在医护人员指导下,用硫酸铜,吐根糖浆,注射盐酸阿朴吗啡等药物催吐。孕妇慎用催吐。
洗胃:严重呕吐者不必洗胃。呕吐次数不多时应洗胃。洗胃越早越好,一般在摄入毒物4-6小时内洗胃效果最好。但即使超过6小时,甚至12-18小时仍可根据毒物的吸收状况进行洗胃。洗胃一般采用温开水和生理盐水。也可以用高锰酸钾液(1:2000-5000)。洗胃后可灌入活性炭作为吸附剂。用法是取30-50g放入500ml温开水中调拌均匀,分多次口服或胃管注入胃内。也可用蛋清等吸附毒物。
导泻:为清除肠道停留的毒物,可用10%硫酸镁口服,进行导泻。有中枢神经系统、呼吸、心脏抑制的患者或肾功能不良者不宜用硫酸镁。使用硫酸镁可形成高镁血症,引起镁中毒。通常以硫酸钠导泻为好。还可以使用甘露醇或山露醇作为导泻剂,特别是灌入活性碳后,更能增加未吸收毒物的排出效果。也有人建议口服蓖麻油30-60ml作导泻剂。
灌肠:对未发生腹泻的患者可用盐水或肥皂水高位灌肠。每次200-300 ml,连续2-3次。
输液和利尿:早期可采用大量输液,以使毒素从尿中大量排出。输液可用10%葡萄糖、生理盐水等。同时,应静脉注射利尿剂,一般用速尿20-40mg或20%甘露醇250ml静注,必要时可多次重复注射。但要注意进入液体平衡,还要注意水、电解质平衡和对低钾病人补充氯化钾。
上述是毒蘑菇中毒后的一般处理。在实际处理过程中,还应在上述处理的同时,根据不同中毒类型采取一些不同的处理措施:
胃肠炎型的救治:可按上述一般的处理方法处理,特别是在初期采取催吐、洗胃和导泻等方法加速毒物排出。
神经精神型的救治:含毒蝇碱的毒蘑菇中毒,出现毒蘑菇碱样症状,可使用阿托品;含异恶唑类衍生物的毒蘑菇中毒,出现精神错乱、幻视等症,可用镇静剂等;由毒牛肝菌中毒引起小人国幻视症等精神症状,可按精神异常处理,使用氯硫二苯胺治疗。
溶血型的救治:治疗这类中毒使用的药物有强的松、可的松、碳酸氢钠等,严重贫血者可采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输血治疗。
肝脏损害型的救治:可采取综合治疗措施,进行以护肝为主的治疗。除采取上述蘑菇中毒的一般处理方法外,还可使用如下解毒药物:(1)巯基解毒药,如二巯基丙磺钠,二巯基丁二酸钠等;(2)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3)N-乙酰半胱氨酸;(4)硫锌酸(5)灵芝煎液;(6)水飞蓟素;(7)维生素C、B族维生素;(8)同时还应采取的护肝措施:给予营养丰富易于消化的物质,高渗葡萄糖液,适当加入普通胰岛素和钾元素;其它护肝药物,如肝泰乐,肝宁,肌苷与肌苷酸钠,能量合剂等。此型中毒,在发病初期的胃肠炎期抓紧进行以解毒保肝为主的抢救治疗非常重要,但由于它有潜伏期和假愈期,很容易错过救治良机!因这类中毒可同时使患者的肾脏等器官受损,会造成液体及水溶性物质代谢不平衡,要在补液的同时特别注意使用利尿剂和补充电解质。有用紫灵芝(紫芝)煎液成功抢救重度中毒患者的例子,后来《食用菌》杂志等也有过类似的报道。灵芝能够起死回生的传说,也许与它的这种解毒作用有关。国外则有使用硫锌酸抢救重度中毒病人的报道。
呼吸与循环衰竭型的救治:目前仍未见有特效治疗药物,死亡率较高。只能以蘑菇中毒的一般处理方法进行处理,不过早期彻底洗胃排毒等措施仍然是有效的。
光过敏性皮炎型的救治:可使用安其敏、扑尔敏、苯海拉明、氢化可的松、维生素C等药物。
目前对蘑菇中毒尚无特效疗法,无论哪一类型的蘑菇中毒,都应尽早通过催吐、洗胃、导泻、灌肠等方法迅速排除毒素。家庭催吐可用手指、鸡毛、筷子等刺激咽喉部促使呕吐。同时尽快与有关医院、卫生防疫部门有关人员取得联系,以便在医护人员指导下进行进一步的治疗。如有可能,最好能保留或重新采集毒菌样本,送有关部门鉴定,这有助于确定毒素的种类,制订恰当的治疗方案。
上述方法仅供参考。蘑菇中毒的机理十分复杂,对于不同的蘑菇毒性及患者不同的体质,医生常常要根据具体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救治措施。随着科学的发展及临床经验的积累,医护人员可能有更科学有效的救治方法。患者应耐心听从医生等专业人士的意见,积极配合治疗,不能大意,特别不要把“假愈期”误认为痊愈好转而中断治疗。
毒蘑菇的认识误区
认识误区一:“颜色鲜艳的,或外观好看的蘑菇有毒”。这“鲜艳”和“好看”本身就没有具体标准。事实上,色彩不艳、长相并不好的肉褐鳞小伞、秋盔孢伞等却有剧毒。很漂亮的橙盖鹅膏,却是著名的食用菌。
认识误区二:“不生蛆、虫子不吃、味苦、腥臭的有毒”。实际上,著名毒菌—豹斑毒伞却常常被蛞蝓摄食,不少有毒种类也可以生蛆。
认识误区三:“与银器、大蒜、米饭一起炒或煮后变黑色的有毒”。这种错误流传甚广。实际上,蘑菇毒素不会与银器发生反应,这实为臆测的谬传。
认识误区四:“受伤变色、流汁液者有毒”。这不绝对,松乳菇、红汁乳菇受伤处及乳汁均变蓝绿色,却是味道鲜美的食用菌。
认识误区五:“菌盖上有疣、柄上有环和具菌托的有毒”。虽然这类菌有毒种类的比例较大,但也并非绝对如此。许多毒菌并无独特的特征,如,外观很平常的毒粉褶蘑菇就很毒。
原标题:《识别毒蘑菇,这些常识你必须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