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莒县查拳的武林往事

“师父,我来给您送徒弟了!”

还没进清真寺的大门,庄会升就高喊着,和他一起的,是一只手可扔一百五十公斤生猪的于屠户。可一脚跨进清真寺大门,庄会升就觉得不对劲。

只见庭院中,师兄弟们都围成一圈,中间立着师父萧羲之和三个师兄。三个师兄都是二三十岁的年纪,师父此时可是年届九十,白髯飘飘、立若青松,几个师兄迟迟不出手。庄会升明白师兄们的想法,师父毕竟年龄大了,“出手吧,要不一会有你们受的!”

在师父的敦促下,师兄们出手了,一人一招后,就没人敢往里进了,“快进!要不更有你们好看!”师父严厉地说,三人又强往里进,三招过后,全趴下了!

却又有一人钝钝前行,朝师父腿上下死劲踹去,师父仍立如松,纹丝未动,“小伙子力气不小啊!”庄会升大惊,这才反应过来,这是自己带来要拜师的于屠户!

这边,师父还在淡定教导三个刚爬起来的师兄,那边,于屠户回过神来,也不敢拜师了,撒腿就跑!

“萧大侠”徒手斩杀三日本兵

《武林志》人物原型之一

上世纪六十年代的莒县城,于屠户只知清真寺里有个义务教拳的阿訇,哪里知道这位阿訇就是《莒县县志》上记载的单人徒手斩杀三名日本兵的“萧大侠”!

据《莒县县志》记载:“抗日战争期间,在一次日军进攻沂蒙山区的行动中,三名日本士兵持枪要挟萧羲之,萧羲之用闪电式的动作击中了三名日兵的要害,三名日兵当场毙命。”这个史实就发生在沂水县马站镇,当时,萧羲之负责为八路军山东纵队沂河回民支队搜集日寇驻军的枪支弹药、人数等情报。因此,萧羲之在沂蒙山区被称为“萧大侠”。

萧羲之(1880年-1976年),字兰亭,出生在沂水县南乡大成庄村(现沂南县界湖镇大成庄村)一贫苦回民家庭。萧羲之自幼习武,闲暇时,将家传武术学会,又拜族人董、沙两位教师习武10年。1900年—1903年入少林寺随少林武僧寂勤(1855年—1949年)学习少林虎拳,1904年—1906年拜冠县查拳大师杨鸿修为师,成为鲁南地区查拳的代表人物。杨鸿修是查拳的正宗传人,门下弟子众多,如王子平、张文广等人。张文广1936年作为中国国术队员赴德国柏林参加第11届奥运会,新中国成立后任北京体育大学武术教授,是我国武林三泰斗之一,曾任中国武术协会副主席。

1919年,号称“世界第一大力士”的俄国大力士康泰儿在北京中央公园献技,势甚嚣张,萧羲之与同门师兄、著名武学大师王子平(曾任中国武协副主席)一起,激于义愤,赴北京打擂比武。比武期间,由王子平上台,萧羲之与众师兄弟在台下保护,王子平使用五路查拳,力挫康泰儿。后又挫败西方力士马志尼、阿拉曼、柯芝麦、沙力文。

这段传奇故事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被搬上银幕,即电影《武林志》,电影中的主人公东方旭、何大海合作打败俄国大力士,东方旭、何大海的人物原型即王子平、萧羲之。后萧羲之与王子平一起在上海开办了精武馆——“群英社”。期间参加全国、全省国术擂台比赛,多次夺魁,并被授予“靖国钢刀”“威武宝剑”。

1937年12月,国民党山东省第三行政督察专员张里元在临沂成立武术大刀队,聘请萧羲之为总教官,国术队共有90多人,仅沂水县国术社就有回族青年近二十人。日寇铁蹄踏进临沂,萧羲之率武术队与守城驻军同日寇展开浴血奋战,为张部安全撤出临沂作出很大的贡献。后来萧羲之率众弟子(其中包括莒县、沂水县、沂南县的查拳回民弟子)投奔到八路军马本斋的回民支队继续抗日。

20年师徒相伴

关门弟子庄会升得查拳“绝招”

1984年参加临沂地区武术比赛的庄会升

早上五点,莒县南关街上,一个小小的身影,走过两栋宅子,进了清真寺大门,轻轻取开寺内一处房门,蹑手蹑脚地挑起一对泥罐子出门,去附近的甜水井打水。对于庄会升来说,一天的功课开始了。

新中国成立以后,萧羲之受政府委托,任莒县清真寺阿訇。1951年出生的莒县南关一街村民庄会升6岁开始拜萧羲之为师,学习查拳。

查拳是中华武术的优秀拳种之一,它以站桩、抓把开始,弹腿入门、套路求法、散打求真,循序渐进;以求艺度形的技艺特色引导习武者逐渐进入刻意求真的练功境地;以提倡“习艺尚德,学拳明理,艺德并举”开拓思维、启发悟性的查拳思想和潇洒的姿态,深受习武者青睐。

莒县查拳属于“杨式”查拳,属昆仑派,查密尔小架子拳,以纯格斗为主。基本功有五步拳、十路弹腿、十路弹臂;徒手套路有正拳十路、副拳两路、滑拳三路、炮拳三路、腿拳一路、洪拳三路、黑虎查拳、十二生肖养身功;器械主要有明式十八般兵器及六十余种兵器等;查拳对练有十路埋伏拳、七十二擒拿对练、长棍单(双)对练等。在演练风格及技法特色上,查拳注重屈伸性腿法,每一拳路中都有数次弹踢,或踹脚、或侧踹、或腾空箭弹动作,形成查拳“手似两扇门,全凭足打人”的特点。

站桩,又叫“靠架子”。从一分钟开始,慢慢加至二分、二分半,能站一炷香的工夫,才算达标。“二三十个师兄弟一起站,谁若动了,师父的小棍就‘叭’地一下,落在屁股上。伤不着,但疼啊!”师父严格得很,庄会升回忆,有的师兄弟一天要挨上四五次。

“第一练力气,第二练功夫,第三练拳法”,查拳以弹腿入门,先练三年基本功。庄会升没有现成的沙袋,就自制一个:口袋里装上沙子和糠,60公斤左右,从院内往一米多高的院墙上踢,能踢得很顺了,再加重沙子的分量,之后不断地加沙子,直到最后把糠全部换成沙子。

练手上的功夫,则用纸做工具。买一捆火纸,钉在墙上,用拳头击打绵软的火纸,打碎了再换新的。在生活困难的年月里,庄会升和师兄弟们为了节约,把一捆火纸割两半,就能省出一半的钱。

“手、眼、身、法、步,快、力、精、气、神”,练武时,这十个字哪一个字没做到,师父都不再往下教,“眼跟不上戳额头,胳膊累了刚一软,师父的小棍立刻敲上,火辣辣地疼着,叫你忘不了!”

“师父,什么是绝招?是不是最厉害的招数才是绝招?”庄会升问师父萧羲之。

“不对,你错了,徒弟。只有你会,而别人不会的,才是绝招。”师父语重心长,“换句话说,只有你加以创新之后的拳术,才是你的绝招。”

“会升,所有徒弟中,你学武时间最长,学的也最多,我还有一套自创的拳法,走过临沂、青岛、济南等地,我都没有教过,今天起,我教给你,你一定要把它传承下去!”1974年,萧羲之对庄会升说,并开始传授七十二般擒拿法等,两年后,萧羲之去世,终年96岁。

年近古稀 免费传承武术国粹

据史料记载,早在明清时代,江湖中便有了“南拳北腿山东查”的说法。明代末年,我国东南沿海遭到倭寇入侵,日本人乘船前往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这时远在新疆的回族青年查尚义(查密尔)看到了朝廷征兵的文书,他决定投效军队,为抵抗倭寇尽一份力。他一路风餐露宿,走到聊城冠县附近时病倒了。在当地百姓的照顾下,查尚义逐渐康复,为了报答乡亲们的救命之恩,他将自己所学的一套拳法教给了当地的百姓。就这样,查拳在山东慢慢流传开来。

查拳在山东各地习练者甚众,历代名流辈出,马本斋、王子平、萧羲之、常振芳、张文广等皆为查拳大师。查拳主要分布在北京及山东的济南、聊城、济宁、临沂和日照。在莒县清真寺做了26年阿訇的萧羲之,先后义务授徒一万余人,为弘扬中华武术,传承查拳作出了巨大贡献。

在萧羲之的众多徒弟中,庄会升醉心武术、感念恩师,在1956年到1976年20年中,一直在萧羲之的指导下潜心研究查拳。萧羲之去世后,作为萧派查拳的关门弟子,庄会升一直谨遵师父“一定要分文不取地将查拳这个国宝传承下去”的要求,坚持在莒县义务授徒,40余年来,授徒两万余人。

2013年,莒县查拳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庄会升被评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开始参与非遗进校园活动,在莒县明德中学、莒县一小等学校,定期向师生们传授查拳。莒县查拳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目前,在莒县练习查拳的有三万多人,每晚,庄会升都在莒县文心广场义务教拳,“跟我学的人很多,但我心里还是有些着急。我已年近70岁,可师父萧羲之教给我的拳术还有很多没有传授,我希望更多的人来学查拳,每人学会一路,传承的速度就能加快,范围也会更广!”

来源:黄海晨刊

全媒体记者 谢岩

原标题:《那些莒县查拳的武林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