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想领略“中国建筑艺术之美”?快来这个展览

“建筑是凝固的艺术”,中国古建筑作为中国艺术的一部分,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艺术性格,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哲学思想。7月16日,“见微知著,方寸之间——中国建筑艺术之美”展览在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正式开展。

本次展览由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亚太世遗中心古建筑保护联盟、苏州世界遗产与古建筑保护研究会、四川美术学院、融创集团支持,四川美术学院绿色设计研究院、香港维岸画廊主办。展览将于即日起至7月30日面向市民免费开放。

嘉宾参观展览现场 主办方供图

讲述中国建筑精神

诸多罕见的珍贵展品亮相

梁思成研究中国清代建筑的专著《清式营造则例》;“中国园林之父”陈从周根据姚承祖的手稿整理,并由同济大学于1979年出版的《营造法原图》;苏州“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木工工具;新加坡科技大学的古建亭1:1复制品……本次展览中,诸多罕见的珍贵展品亮相。

拙政园天泉亭实木手工模型 主办方供图

“这是重庆首次以建筑艺术展的方式,系统性展现中国建筑艺术之美。”策展人王立端介绍,展览中主办方对世界遗产、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建筑部分进行梳理,展出唐宋清不同时代最具代表性的建筑构件、木雕木刻;以及可亭、天泉阁、拙政园听雨轩、拙政园梧竹幽居、绣绮亭等经典建筑的模型,以期能呈现中国传统建筑的人文精神。

成龙捐赠给新加坡科技大学的花雕斗拱(复制品) 主办方供图

展览共设置“中国建筑之美”“‘苏州园林’经典建筑的人文精神”“历史文献”“传承创新”“中国与世界”“‘天人合一’艺术装置”和“‘木以向荣’艺术装置”等7个板块。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的“明轩”、2014年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展出的“中国门”等代表作品也在展览中得到呈现,以此传递映衬中国建筑对世界建筑的影响。

修缮故宫的“香山帮”

经典匠心传承

展示中国传统技艺

作为本次展览中的重头戏,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人类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也博得了诸多现场观众的眼球。据了解,这项技艺以木工领衔,集漆工、雕工等建筑工种于一体。作为一个传承千年的建筑流派,它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于汉晋,发展于唐宋,繁盛于明清。包括北京故宫、天安门、苏州园林等建筑,均是以蒯祥、姚承祖等为杰出代表的“香山帮”匠人完成的。

苏州“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木工工具 主办方供图

展览通过梳理《姑苏繁荣图》,展现在乾隆时期“香山帮”匠人对清代苏州城市风貌的影响,同时对各时期不同的木质、瓦件和木作工具等装置进行呈现,以展现该流派不同时期对材料、工艺的使用技巧。

中国古建筑重要营造技艺:瓦作 主办方供图

“中国古建筑是文化、哲学和历史学的重要承载体。”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古建筑保护联盟主席汪长根表示,展览将“香山帮”这样一个传统建筑工匠艺术群体作为代表研究,可以在中国建筑工艺、材料以及建筑哲学和绿色生态可持续领域,带来更多的思考,“希望展览能够让中国建筑之美更加深入人心。”

唤醒国人古建保护意识

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希望通过举办此次展览,向世界展示中国建筑,让更多的国人了解中国建筑的魅力。” 有关策展人表示,希望通过展览,让习惯了高楼大厦的人们也可以有机会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美,“我们在展览中特别设置了亲子互动环节,小朋友可以在现场动手搭建感受。毕竟优秀的展览应该面对不同年龄阶段,让每个年龄阶段的人都感受到中国建筑的美。”

苏州桃花源 主办方供图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本次的支持单位,融创也一直致力于古建保护,“站在历史的长河中看古建筑,它是城市发展的文化记忆,古建保护也就是中国文化血脉的传续,是重构文化自信的重要路径。”融创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融创正联合“香山帮”传承人合作,用精巧技艺在重庆打造‘桃花源系’中式园林人居品牌,完成对中国建筑之美的传承和创新,唤醒更多人的古建保护意识,也让更多的国人了解中国建筑的魅力。

据悉,展览将持续到7月30日,对市民免费开放(友情提示:疫情期间请提前预约入馆观展,详情请关注四川美院美术馆公众号)。

防控小贴士

接触传播是新冠病毒传播的重要的方式之一。手触摸被病毒污染的物品后,被病毒沾染,再接触口、眼、鼻粘膜,可以引起感染。所以,手部卫生对新冠病毒防控非常重要。

大家都在看

来源:重庆发布

文字:姚於

原标题:《【文化】想领略“中国建筑艺术之美”?快来这个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