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岛镇”抗洪:青壮年全留村,老办法筑起特色防洪坝

“江水每天以40多厘米的速度在上涨,我们村青壮年24小时都守在抗洪一线,守堤坝就是守家。”7月13日,江西省九江市柴桑区江洲镇二分场洪支书一边指挥修筑堤坝,一边向上游新闻记者表示,虽然连日来水位持续上涨,但洪水对农田和农户的损失影响已基本得到控制。

7月13日,江西九江市江洲镇,大树被洪水淹没到只露树枝,大树至少被淹没1米。上游新闻记者 时婷婷 图

九江市柴桑区江新洲防汛指挥部信息显示,截至7月13日,长江九江江新洲段水位已超出警戒水位3.3米,且正在持续上涨。当地已派遣工作组组织江洲镇全镇居民转移撤离,解放军和武警官兵已有650人抵达江洲镇进行抗洪救灾。

7月13日,上游新闻记者在江洲镇看到,防洪堤坝的修筑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全镇已启动巡岗制度,进入全民抗洪模式。

7月13日,江西九江市江洲镇,在来往轮渡上,有不少从外地返乡参与抗洪的游子。上游新闻记者 时婷婷 图

3000多人主动返乡抗洪

九江告急!江洲镇告急!7月11日,这样的消息被九江市民大量转发。随后,九江市发出“江洲儿郎,汛情紧急,家乡盼你回家支援”的家书。截至7月13日,已有3000多名九江市和江洲镇人返乡参加抗洪。

7月13日,上游新闻记者在江洲镇堤坝修筑现场看到,每一段堤坝责任点,都有村民在协助武警官兵和解放军在修筑堤坝,铲沙、装袋、搬运,工作井然有序,他们中大部分都是近两天从外地赶回来的,61岁的刘先生就是其中一员。“我是土生土长的村里人,家乡有难我必须回来,我坐了15个小时的车,从广州回来的。”刘先生说,外出打工的江洲镇人,心里都牵挂着家乡,有的父母孩子还都留着家里,家里被淹,每个人都心急如焚,一下车就赶往一线,大多数人已经连续干了好几天。

除了参与抗洪外,还有村民准备了大量救灾物资返乡抗洪。北堤坝巡查员邹太勇已经在堤坝上工作了24个小时,未来几天他将继续在堤坝上完成堤坝巡查任务。“我在九江工作,家在江洲镇。洪水发生后,我就开始筹备物资,昨天带着物资一起上岛的,被安排做巡查工作。这是我的家,守住家也是我们这些在外游子的责任。有条件肯定要回来的。”邹太勇说。

上游新闻记者了解到,自7月11日“家书”发出后,每天都有近千名从全国各地返乡回来的村民。他们大多被分配在171个哨所中参加巡查工作。7月13日,江洲镇政府工作人员表示,目前救灾工作仍然严峻,希望更多的村民能回家参与抗灾,也希望社会各界能为江洲镇提供沙袋等物资,帮助江洲镇渡过难关。

7月13日,江西九江市江洲镇,水位超过警戒线3.3米,江边的亭子已被淹没大半。上游新闻记者 时婷婷 图

“岛镇”水位临近堤坝最高限

江洲镇位于江西省九江市柴桑区东北部,地处长江中下游,为长江冲积岛,属于平原地貌,四面环水,得名江洲,是江西省九江市的一个岛镇。全镇总面积108.38平方公里,圩内最高点海拔20米,最低点仅14.5米;也是继上海崇明岛、江苏南京市江心洲后,长江流域第三大居住岛屿,目前全镇户籍居民有4万多人。

连日来,江洲镇水位持续上涨,截至目前,江洲镇水位已超警戒水位3.3米。

7月13日,江西九江市江洲镇,低洼地带的水泥路已被江水淹没。上游新闻记者 时婷婷 图

对于江洲镇村民来说,7月13日却是难得的好天气,不仅天空放晴,持续多日上涨的水位也有所回落。

乘坐轮渡上岛,上游新闻记者看到,江洲镇四周水位已临近堤坝最高限,两三米高的树木大半浸泡在水中,有的仅冒出树顶。建于低洼处的房屋,河水已顺着门缝窜进屋里。沿河的桥梁桥面均已无法通行,路面上随处可见大量积水。

受损最严重的则是江洲镇的农田。上游新闻记者了解到,江洲镇属平原地区,主要经济来源以农作物种植和水产养殖为主。入春后,水稻、玉米成为主要农作物。“农田日常主要靠内坝河流浇灌。因长江水位上涨内涝无法排出,导致农田大量积水,农作物被淹。”多名村民向上游新闻记者表示,自家农田被淹后,已采取补救措施。从目前受损情况来看,这一季收成并不乐观。

对于受损情况,江洲镇二分场洪支书表示,村里农作物主要以棉花、水稻、黄豆、玉米为主,根据土地情况一年可以种植3季。农田被淹后,第二季水稻已无法种植,但可以视情况改种玉米和黄豆。如果安排得当,可以最大程度弥补因洪水造成的损失。具体受灾情况现在还无法统计。

7月13日,江西九江市江洲镇,当地村民正在装沙袋堤坝修筑。上游新闻记者 时婷婷 图

青壮年24小时巡查堤坝水位

为防止洪水对镇上居民造成伤害,7月12日,柴桑区江洲镇防汛抗旱指挥部发布撤离通知,江洲镇居民于7月13日前分批撤离,撤离对象为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65岁以上的老人;18岁—65岁之间,常年有病、体质虚弱、不能参加防汛的人;残疾人。

7月13日,在来往的轮渡上记者看到,已有村民带着行李和包裹撤离江洲镇,撤离村民主要以孩子和老人为主。有不愿意离开的老人,也在镇政府工作人员的劝导下,分批离岛。

根据柴桑区江洲镇防汛抗旱指挥部要求,镇上18岁至65岁之间的劳动力,需留下参与防汛。上游新闻记者注意到,江洲镇每一公里就设有一个防洪观察点,每个点位安排3至4名村民作为巡查员,负责观察片区内水位及堤坝情况。

驻守在堤坝北侧的一名巡查员告诉上游新闻记者:“20多公里长的堤坝,根据15个村进行了划分,每个村再进行细化,安排人员轮班值守,主要是观察堤坝水位上涨及堤坝后沙坝渗水情况,每半小时汇总一次,以便及时做好防洪准备。”

上游新闻记者了解到,此次是继1998年后江洲镇遭遇的又一次洪涝灾害。巡防制度是江洲镇每到洪涝季节的常态工作。每到汛期江洲镇都会安排村民巡查,实时掌握水位及堤坝情况,以便及时作出应对措施。“18至65岁的青壮年村民都是防洪突击队员,所以虽然每年都有汛情,但并未造成较大影响。”参加抗洪的江洲镇工作人员表示。

7月13日,江西九江市江洲镇,20多公里堤坝上堆满用于抗洪的沙袋。上游新闻记者 时婷婷 图

水涨一米坝高一米的特色筑坝防洪

沿着江洲镇堤坝一路走访上游新闻记者看到,解放军和武警官兵及村民一边向沙袋中装沙子,一边将沙袋堆积在堤坝上,形成了绵延20多公里的沙墙。当天,江洲镇的气温在33摄氏度,水面、江边飞着蚊虫。每个人脸上都被晒得发红,汗珠不断砸在地面上。尽管路边摆放着水、西瓜等防洪物资,但鲜有人停下手里的工作。

上游新闻记者注意到,靠近长江的北侧老坝已经被淹没,沙袋堆起的子坝均横向摆放,呈“凸”字形,靠近河面的位置沙袋上覆盖了尼龙彩条布,靠近村庄一侧则是用沙土夯实,且在外坝内侧还设置了近50米长的沙土地。

北坝坝头区域负责人二分场洪支书说:“这是多年来我们总结出的老办法,十分有效。在江水快速上涨时,‘凸’字形的堤坝可以起到缓冲作用,使用沙土夯实并设置沙土地,是为了利用沙土的吸水性,让江水渗透到地下而不是大面积蔓延,这样就可以降低附近房屋和农田的损失。这种堤坝最大的好处是可以根据水位上涨持续增高堤坝高度,以最快的速度起到防洪作用。”

7月13日,江西九江市江洲镇,解放军和武警官兵在抗洪一线修筑防洪堤坝。 上游新闻记者 时婷婷 图

据了解,沿江大坝南侧高度在24米左右,北侧老坝平面高度为22.4米,目前水位已达22.8米。为防止洪水蔓延,主要对北侧老坝采用沙袋修筑子坝的方法,目前修筑高度为23.4米,且根据水势情况将继续增加。南侧沙袋主要起到防止堤坝渗水的作用。

“根据我们了解的情况,14日可能有降雨,如果水位增高,我们还可以继续加高北侧子坝高度。”洪支书表示,今年水位超19米时就开始了子坝修筑工作,连日来水位每日涨幅在40厘米左右。这种修筑子坝的方式,成功起到了防洪作用。“这也是我们这么多年总结的经验,是特色,这种方法目前来看抵御洪水是非常有效的。”江洲镇政府工作人员称。

7月13日晚间,堤坝上亮起了灯。虽然水位已下降,但防洪工作仍在如火如荼地进行。

(原题为:《九江“岛镇”抗洪:18岁以上青壮年全留村,老办法筑起特色防洪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