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好了
2015 年前的麦车村交通落后,仅有一条狭窄的土路通向远方,村民小组基本不通公路,物资运输主要靠人背马驮,严重制约了当地人的交通出行、信息交换和经济发展。
2015 年,居住在底古村民小组的柳顺明修建新房,水泥砖成本每块 3.6 元,细沙成本每百斤 5 元,但由于交通制约,从砖厂搬运到家只能靠人背马驮进行,一块水泥砖运到家的价格居然高达 5 元,细沙每百斤高达 8 元。“真的是豆腐盘成肉价钱。”虽然事隔多年,柳顺明依然感慨很深。
要致富,先修路。工作队驻村后,迅速摸清了村情,特别是对让人堪忧的交通基础状况有了更全面的认识。驻村后一直把交通建设作为帮扶重点,协调或筹措资金全面改善麦车村道路设施。“驻村工作队来了后,我们麦车最明显的变化还是在交通上。”68 岁的郎维品老人侃侃而谈,“1950 年,李家河沟搭了座木板桥,后来被洪水冲垮了,大家被迫趟河过路;1978 年,我在当时的小米多村公社担任办公室主任,给上面写申请打报告,用划拨下来的 7000 元来修桥,不久(桥)又被洪水冲毁;直到 2018 年,驻村工作队协调 8 万元资金,修建了水泥便民桥,才彻底解决了李家河沟趟河过路问题。”
“如果当初我修房子时能走上现在的柏油路,以当时造价拿到现在,估计我能修两三层。”望着自己的一层楼房,底古村民小组的柳顺明还有些惋惜。“5 年前走泥巴路、茅草路的时候,根本没有想到,短短 5 年时间能有这么大的变化。”椐统计,2015 年以来,麦车村新增柏油硬化公路里程 40.7公里,镇到村时间由 2.5 小时缩短到 18 分钟,县城到村时间由1 天缩短到 1.5 小时。村集镇到 18 个村民小组全部实现通硬化路,最远的锅厂村民小组到村集镇时间由2小时缩短到20分钟。新增水泥硬化串户路 128911 平方米,80%以上家庭车辆可开到到家门口。新增土地整治项目机耕路 3400 米,新增便民桥 2 座。
生活幸福了
麦车群众主要种植玉米、洋芋等传统农作物,土地贫瘠,灾害频发,收入微薄,经济拮据,艰难度日。2015 年,麦车村有人口 1727 户 7500 人,其中有建档立卡贫困户 503 户 2071人,贫困发生率达 27.6%,人均纯收入仅 3395 元,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
“以前嘛,饭吃不上顿好的、水喝不上口方便的、衣穿不上件好的,那个日子,现在想起来真不是人过的。”坪子村民小组群众钟文孝说起以前的生活还心有余悸。
2015 年 11 月 29 日起,全国打响了轰轰烈烈的脱贫攻坚战,“战火”也烧到了麦车村这个边远贫穷高寒山区,成为麦车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推手”和希望。在驻村工作队引领和帮助下,麦车村的脱贫攻坚战始终“硝烟”弥漫,各级各部门全面扶真贫、全力真扶贫,最终让麦车人在脱贫致富历程中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为了动员钱家沟村民组赵庆学外出务工、增加收入,驻村工作队员买烟与群众抽,以拉近距离。为做通六角组通余家湾组断头路的土地调换工作,驻村工作队员可以彻夜不归。为做好猫鼻梁组易地搬迁工作,帮扶干部成了全村民组群众的“幺舅”(当地群众称妈妈的妹妹为“舅”)。为帮助外出务工群众新生儿落户,驻村工作队员成为“亲属”,在户籍机关跑进跑出、签字按手印……
辛苦付出,换来群众幸福。截至今年 6 月,麦车村户脱贫“一收入四保障”已全面达标。收入方面,卡户劳动力 90%以上实现外转或就近务工,全村实现劳动力应转尽转,无劳动力家庭应保尽保,建档立卡家庭人均稳定收入超过 4000 元。住房方面,实施农危改 224 户,易地搬迁 139 户,住房不安全贫困户全面清零。教育方面,劝返义务教育辍学学生 9 人,未劝返1 人已按“四步法”提起诉讼。医疗方面,卡户群众全部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饮水安全方面,实施饮水安全工程 31 件,新修蓄水池 31 个,共安装水管 168km,安全饮水已实现全覆盖。
思想观念变了
“刚驻村的时候,对麦车村的第一感觉是‘三多’:懒汉多、光棍多、醉酒的多。下村开展工作,随时可以看到‘斗地主’‘打跑得快’及无所事事的懒汉;集镇上逢赶集天,总有许多横七竖八睡在街边的醉酒者;生产生活条件差,找不到媳妇的光棍也特别多。”在麦车村已驻村 5 年的工作队长谈起麦车以前的情况,还非常感慨。
经过 5 年的不懈努力,多轮全覆盖共 100 余场的“三讲三评”及“自强、诚信、感恩”教育,无数次与群众的交心谈心,无数次的院坝会、田坎会、火塘会,无数次的上门务工动员,如今,到麦车村走一遭,你会惊喜地发现,发展已成为麦车人的强烈共识,并转化为麦车人的实际行动。
如今,麦车村就业和产业并举。在就业上,全村 89%劳动力外出务工,特别是在南京形成以码头搬运为主要工种的稳定务工团体,在浙江永康形成以五金厂流水线作业为主要工种的稳定务工团体,在广东及周边以种树、种植水果等为主要工种的稳定务工团体。在产业上,成立嘎么种植专业合作社,集中规范化种植魔芋 203 亩,带动群众种植魔芋 600 余亩。按照市委、市政府产业发展要求,引进绿宇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笋竹两用方竹 7000 余亩。引导群众种植板栗 3500 亩。
如今,在各级各部门的扶贫帮扶下,在驻村工作队的宣传引导下,麦车村正实现老“三多”(懒汉多、光棍多、醉酒的多)向新“三多”(致富带头人多、自强上进的多、脱离光棍的多)的完美蜕变。半坡村民小组群众李朝仁原来是个大龄光棍,经过镇村坚持不懈的努力,李朝仁异地搬迁到镇雄县城鲁家院子安置区,在扶贫车间找到了工作,过上了城里人的日子,并在搬迁后娶上媳妇。“这日子嘛,找不到说的啦,安逸得很。”面对前来回访的帮扶干部,李朝仁笑容满面。
如今,麦车人思想一变天地宽,在驻村工作队、镇村干部引领下,不断从“要我发展”到“我要发展”的转身和转型,急切渴望改变现状,积极谋求发展,并且志气足、信心足、底气足。驻村工作队作为麦车脱贫攻坚的引路人,兑现了“为麦‘车’寻 ‘路’, 扶上马送一程”的庄严承诺,为麦车群众寻找到了就业产业并举、基础设施完善、教育医疗高效、人居环境优美的小康生活之路。如今,麦车人开口闭口谈发展,一心一意谋发展,求新求变在发展,麦车的明天一定会更好。
今日推荐
来源/麦车村驻村工作队
原标题:《昭通镇雄:麦车村寻“路”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