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当桥头堡 当好排头兵 | 天生港镇街道——百年老镇迎机遇 活力迸发展风采

6月30日

《南通日报》专版刊载

天生港镇街道

↓↓↓

百年老镇迎机遇 活力迸发展风采

天生港镇街道

距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10分钟车程

西南临长江,北依通扬运河,西靠九圩港,204国道穿境而过,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近在咫尺,集交通要道与黄金水道于一身,天生港镇街道是港闸区展示“全方位融入苏南的桥头堡”风采的第一窗口——

地理优越,打造多样产业集群

百年前,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先驱张謇先生一眼看中具有独特自然地理优势的天生港,名为“天生”,似天而生,仿佛寓意“天以此港赐吾矣”。既是天赐之港,独具慧眼的张謇先生自然要充分利用并发展好这块风水宝地。

据史料记载,1904年,张謇先生在南通天生港码头建立“通州天生港大达轮步公司”,又在上海十六铺码头建立“上海大达轮步公司”,开辟了中国近代以来沪通间的第一条长江交通运输线,从而拉近了近代南通与上海的距离,为两地人员往来、货运物流提供了便捷有利的交通运输条件。

天生港与上海,“天堑变通途”,一时间天生港成了通城最热闹的地方,客商云集,百业振兴……自此,天生港由港口码头变为城镇,名为“天生港镇”,其街道下辖12个村(社区),面积约26.01平方公里,总人口6万多人。

天生港电厂、华能南通电厂、苏通电厂3家电力企业沿着长江岸线依次排开,高等级、高效率的发电机组矗立于天生港这块土地,线条凝练简洁,构成一道独特的地标风景。电力供应充足,使得南通成为江苏重要的电力能源基地。更令人欣慰的是,3家电力公司都走在技术创新、节能环保的前端,安装高效静电除尘、脱硫、脱硝和在线烟气连续监测装置,一切皆以环保优先。

如今,天生港镇街道内现代产业蓬勃发展,是江海大地上颇有影响力的电力能源基地和智能装备基地,是南通船舶配套工业集中区天生片区所在地。全市重点打造的南通·日本现代制造产业园也坐落于境内,形成了以政田重工、国盛智科、新帝克等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集群。

宜居宜业,绘制美丽生态画卷

在喧嚣的都市里觅一处独处静心之地,是多少人求而不得的梦想。居住在天生港的居民格外庆幸,他们生来便身处一方治愈系的婉约空间,随时随地与绿意为邻,倾听花开的律动,将自然芬芳拥揽入怀,绘制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妙画卷。

天生港镇街道辖区范围内拥有长江、运河岸线12.6公里,近5公里长的长江岸线更是天生港不可估量的生态财富。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共抓大保护 不搞大开发”的重要指示精神,天生港抓紧抓实沿江环境整治各项工作,努力交出推动长江大保护的合格答卷。全面整治以来,街道先后开展了杂船渔船清理、非法码头整治、“两违”整治、沿江企业雨污分流、煤堆场全封闭改造、生态修复保护工程等专项行动,累计清理杂船540多条、拆除非法码头4个、拆除沿岸“两违”2000多平方米。目前,已全面完成天生港电厂石膏码头、东鑫船舶等长江岸线清理整治项目,沿江沿河生态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近年来,天生港地区的城市形象日益靓丽,白龙湖公园、龙潭公园、古港花都、天生河等城市景观相映成辉,生态岸线面向长江、鸟语花香,展示了水绿相融的城市新貌和宜居环境。

此外,宜业的城市综合体项目也在悄悄崛起。在龙潭幸福城等城市片区,人气商气加快集聚,总投资超百亿的天生湾文旅综合体项目以及港邻荟等商业中心为城市组团建设带来全新活力。这里,人民生活幸福安康,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5.3万元,媲美长三角地区先进水平。

物质文明的充盈塑造了天生港人精神文明的丰腴。修车老人、磨刀老人“慈善双雄”全国闻名,通燧社区“六度”社区工作法全国推广。与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合作办医的天生福民中心,使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医疗服务。

“说起天生港,不得不说说草鞋底和猪头肉。”市民张老伯今年88岁,在天生港生活了一辈子,印象最深的就是这两样美食。他介绍,“草鞋底”是一种类似于烧饼的糕点,因其形状狭长、如鞋底一般,薄薄脆脆,酥中有韧,被通俗称为“草鞋底”。“最有名的草鞋底出自天生港食品二厂。不过随着时间流转,最纯正的技术已经通过当年的工人流入民间。”

再说天生港猪头肉,刚出炉时晶莹剔透、香气扑鼻,让人不禁口水直流。吃在嘴里酥软而不烂,软糯又爽口,就连80岁的大爷都能将它嚼得有滋有味,吃完满嘴生香。

弘扬传统,传承百年非遗文化

天生港劳动人民弘扬优秀民族文化,生产了许多与时代同行的非物质文化产品。

“迎亲的队伍哟,一排排哎……”有着百年传承的“天生港号子”是这里最具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近代以来的一百多年,工业、航运业逐渐在港闸区兴起,由各路移民文化互相融合、工农业劳动者共同参与,既可用于劳动,又可用于生活的天生港号子应运而生。其主题内容多样,是记录先民劳作、生活、情感的活化石。陆家锣鼓起源于清朝光绪年间,历史悠久,不但是南通民俗文化的精髓,也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在天生港镇街道龙潭村,就生活着一群陆家锣鼓的传承人,现年80岁的陆嘉玉是陆家锣鼓的第七代传人。陆家锣鼓在传承中不断创新,内容和形式都紧扣时代的脉搏,在不断变化着的鼓点中,融合着浓浓的水乡味,把文化传承了下来。

主要流传于港闸区天生港镇八一村及周边一带的民间口头文学《花子街》也是省级非遗项目。传承方式主要是口授身传,至中国民间文艺家严金凤开始文字记录。1960年至1962年南通市文联发动搜集民间文学,重点是采集民歌,严金凤作为一名民间文学的爱好者,四处搜集四句头的山歌、民谣及一些篇幅较长、但故事情节却较简单的长歌,先后搜集近千首,于是造就了初具规模的长歌《花子街》。《花子街》是以南通方言为语言的有仄有韵的叙事性民歌,其故事完整,情节曲折,主题鲜明,语言朴实,言简意赅,形象生动;群众语汇丰富,生活气息强烈,乡土风味浓厚,比喻铿锵有声。全篇以诗歌形式出现,约两千多行、一万五千多字。作品中出现的人物虽不多,但形态各异,栩栩如生。同时,以现实主义为主体贯穿其中,结尾充满浪漫主义传奇色彩,富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近年来,一个经济发达、城乡靓丽、政治清明、社会和谐、人民安康的新时代天生港老镇正在南通西北翼悄然崛起。“百年天生,如意天成”。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通车,会给她带来怎样的机遇和挑战,我们翘首以盼!

港闸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

天生港镇街道党工委书记

宋卫兵

百年老镇 如意天生

“泽生街畔顺风楼,夜阑更深歌轻吹。润泽为民张謇创,百年夜歌留芳菲。”这两句诗是民间雅士吟诵的天生港昔日繁华。

天生港镇街道滨江临港,长江、通扬运河枕绕周边,区位条件得天独厚,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近在咫尺,是港闸展示“全方位融入苏南的桥头堡”风采的第一窗口。

这里近代历史底蕴深厚,1904年,清末著名实业家张謇在此建设天生港码头,兴办天生港发电厂,开启了实业救国的发展实践,天生港镇由此成为我国近代民族工业发祥地之一。这里现代产业蓬勃发展,是江海大地有影响力的电力能源基地和智能装备基地,全市重点打造的南通·日本现代制造产业园坐落境内,形成了以政田重工、国盛智科、新帝克等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集群,以天生港电厂、华能南通电厂、苏通电厂等为代表的能源产业集群。

这里城市形象日益靓丽,白龙湖公园、古港花都、龙潭公园等城市景观相映成辉,生态岸线面向长江、鸟语花香,展示了水绿相融的城市新貌和宜居环境。龙潭幸福城等城市片区,人气商气加快集聚,总投资超百亿的天生湾文旅综合体项目为城市组团建设带来全新活力。

这里人民生活幸福安康,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5.3万元,媲美长三角地区先进水平。社会文明程度高,“慈善双雄”全国闻名,“六度”社区工作法全国推广。与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合作办医的天生福民中心,使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医疗服务。

朋友们,百年老镇,如意天生,我和6万热情好客的天生港镇人民期待着您的到来。

来源:南通日报

图片:天生港镇街道

原标题:《争当桥头堡 当好排头兵 | 天生港镇街道——百年老镇迎机遇 活力迸发展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