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岚昕:永远战斗的理想主义
锐公司(ID:shangjiezz)报道

作者/ 郑 栾

编辑/ 周春林

姜岚昕仍然记得,26年前他从信阳农村第一次来到郑州读书时,繁华的城市生活给他带来的巨大心理冲击。

马路上疾驰的汽车,街道两旁的霓虹灯,橱窗里琳琅满目的商品,甚至一瓶普通的瓶装矿泉水,所有的事物都是新鲜的。它们跃进农村少年的眼睛,也印刻在他的心里。

姜岚昕感到既兴奋,又紧张,他兴奋于自己终于走出大山,能在这座城市中大开眼界;紧张于自己家庭贫困,不知道能不能融进城市和大学的全新生活。

少年姜岚昕渴望着出人头地,让家庭摆脱贫乏的农村生活。

从那时起,他几乎放弃了所有娱乐活动,他不逛公园,不去录像厅,也不打扑克,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自己的学业和事业上。从郑州,到西安和上海,再到北京,自嘲“野猪”的姜岚昕一路摸爬滚打,他的创业经历,像大多数70后企业家那样,混杂着草根的味道,和奋斗的热血。

直到今天,他创办的世华教育集团已经成了颇具影响力的管理咨询公司,影响了数以万计的企业家和管理者,他创办的中国第一所免费大学也已培育了数千名学生。

但姜岚昕仍然在战斗。

凌晨1点的北京,东四环上的车辆渐少,姜岚昕的办公室里,几位陪同的工作人员已经面带倦意,姜岚昕却仍然在精神饱满地与记者交流。

“我作为公司的创始人,学校的创办者,今生就是要吃苦、遭罪、历经磨难。如果创始人都追求享受,追求个人主义,那么组织的传承将是没有生命力的。”

等飞机的少年

仰头看天上的飞机,曾经是一代青少年的情怀,它象征着繁华而神秘的世界,象征着现代化的生活。

“小时候没见过飞机,几年才会有一架那种撒农药的飞机经过。有一天,我听见外面有飞机的声音,我从床上跳起来出去看,但飞机已经飞走了。”

年少时的姜岚昕,就这样坐在家门口等了一个下午,他想等飞机飞回来,让他看上那么一眼。

但是飞机终究没有飞回来。

那个充满期待,又略显乏味的下午,是姜岚昕少年时代的缩影。他的家庭条件,即使在信阳偏僻的农村都算得上贫困,一年里吃得上肉的日子屈指可数。

姜岚昕回忆,过年的时候,每家人的餐桌上都会有一条鱼,这象征着“年年有余”,是过年必须要有的好兆头。

姜岚昕家里没有买鱼的钱,父亲只好寒冬腊月帮别人在鱼塘里抓鱼。姜岚昕旁观过这种情形:鱼塘通常都不深,把土堰扒出一个口子,拦上渔网,鱼就会进到网里。为了抵抗刺骨的寒冷,每次抓鱼之前,父亲都会喝上一斤便宜的白酒暖身子。

父亲不要工钱,只要两条鱼带回家。

尽管生活清苦,姜岚昕的父母还是教给他一些很宝贵的东西。除夕夜,父亲辛苦换来的鱼被摆到了餐桌上,但父母要求姜岚昕和兄弟姐妹不能对鱼动筷子,因为鱼要留给第二天来拜年的客人。

因此,姜岚昕很小就知道,这世界上有很多比物质享受更重要的东西。

为了改变命运,改变贫寒的家境,也为了跟着心里的那架飞机出去看看,姜岚昕拼命读书,最终抓住了那把钥匙。1994年,姜岚昕被郑州大学经济法专业录取,他终于有机会走出大别山的农村,踏上人生的第一趟旅程。

但他的家庭条件实在不好,从小学到中学的学费都是一路借过来的,有时靠学校老师的担保,再靠父母打零工、卖菜、卖猪才逐步补齐,遑论大学的学费。

好在郑州大学是河南最好的高等院校,在全村都难出几个大学生的当年,这几乎称得上是光宗耀祖了。家里东借西凑了300多元,但还是不够。

父母让姜岚昕去远嫁到江苏溧阳的姐姐家借一些钱,同时,让同在江苏打工的两个哥哥帮他想办法。

姜岚昕背着母亲用化肥袋子给他缝制的行囊,几经辗转来到了姐姐家。听说弟弟考上了大学,姐姐异常激动,把两个哥哥也喊来一起帮姜岚昕凑学费。最后,靠着两个哥哥预支的工钱、姐夫父母帮忙凑的钱,姜岚昕第一年大学的学费终于凑齐。

坐上从南京开往郑州的火车之前,还有最后一个问题:在治安很成问题的当年,怎么保护500多元的学费不在火车上被偷?

放在哥哥身上、缝在内裤里、缠在腰上……姐姐想了很多办法,最后把这沓零钱分成了两份,分别用塑料薄膜包好,放在了姜岚昕的胶鞋里。姜岚昕就这样踩着两沓钱,从南京站到了郑州。

时代的浪潮中,个人的命运既被环境推挤,又被自己改变。那一年,全国铁路在春运期间首次发送超过10亿人次的旅客,有90万大学生像姜岚昕一样走进了大学校园。

对当时的姜岚昕来说,大学像一场求生之旅,他不仅要完成学业,还要为生活费尽烦恼。

读书!挣钱!

成功的企业家往往都有充沛的精力、超强的学习能力。

雷军曾经在2年内修完了4年的学分,甚至完成了大学的毕业设计。姜岚昕的大学经历和雷军很像。

他决定在大一参加律师资格考试,这门考试的范围几乎涵盖了他本科4年的学习内容。一年多的时间里,姜岚昕都呆在学校,没有回过家。这样一能帮他节省路费,二能余出更多时间来看书。

为了省钱,姜岚昕在周末只吃两顿饭,用睡觉来熬过饥饿。

尽管付出很多努力,在一年里啃完了所有的书本,但姜岚昕的律考还是没能通过。

此时的姜岚昕已经不准备一年之后再考一次了。他把精力放在了赚钱和读书上。

在金水河畔那条街上,姜岚昕站着蹭了几百本书看,其中大多数是他最喜欢的世界名著。

而一旦有了大段的空闲时间,比如寒暑假,姜岚昕就会到社会上去找工作。他打过短工,做过促销员,帮别人卖过羊肉汤,还做过采石场的工人。

“其实采石场也不是别人想象的那么苦,用机器采,只需要用按钮操作就行了。”在90年代,大学生还相当金贵,但因为采石场管吃管住,姜岚昕愿意做这种“没有面子”的工作。

在那个生产力蓬勃发展的年代,提前接触社会的姜岚昕感受到了商业的活力与狂热,通过打工赚取学费和生活费让他产生了极强的成就感。渐渐的,他的理想又发生了变化。

▲图为/姜岚昕 拍摄/雷辉

姜岚昕到郑州的服装批发市场去批发鞋帽和衣服,再拿到公园、电影院等人流量大的地方去卖。这时的他已经清楚地知道,“里子”比“面子”重要,因此,在摆摊的人里,姜岚昕永远抢得到最好的位置,喊得最大声。

又过了一年,姜岚昕从流动摊贩进化成了固定摊贩,还学会了盘活闲置资源。他找到一个有三轮车的合作伙伴,这个伙伴只在白天出摊,于是姜岚昕给他一笔钱,在清早和晚上租来三轮车,在一个自发形成的集贸市场摆摊,摆完再把三轮车送回去,白天用来吃饭和休息。

就这样,姜岚昕靠自己挣到了大学学费和生活费。回忆起这段生活,他认为最宝贵的是自己积累了丰富的社会经验,当他走出校门,他已经完全是一个社会人,而非青涩懵懂的大学毕业生。

在今天的北京华夏管理学院里,校长姜岚昕要求学生完成两学年的课程,都要走出学校进行为期6-8个月的中期实习,实习后回校就读一年,再进行为期半年的社会实践,才能正式毕业,这是他曾经成长的感悟。

临近毕业,姜岚昕想去一家台资食品公司实习。他找上门去,但对方已经不需要销售。负责招聘的人说:“我们招工人,你干吗?”

在那个年代,大学生下厂当工人简直大材小用,这句询问带着一点讽刺的意味。但姜岚昕有自己的小算盘——先进厂干着,熟悉工艺流程,以后做业务员一定比别人有优势。

姜岚昕成为了一名实习的食品工人。他很幸运,机会很快就来到他面前。

有一天,食品厂的老板带一个大客户参观工厂,姜岚昕自告奋勇为客户介绍产品特点和工艺流程。身为大学生,又有丰富社会经验的姜岚昕介绍起产品头头是道。这引起了老板的注意。

客户走后,老板找到姜岚昕,一聊,发现车间里居然待着一个想当销售,素质上佳的大学生。没过几天,姜岚昕就被老板提拔,成了一个真正的业务员。

在这份实习工作中,姜岚昕搞懂了营销策略和渠道体系,学会了市场调研,也锻炼了面对陌生商家的胆量。

带着这些财富,姜岚昕开始寻找自己的第一份工作,一个“超级业务员”正在诞生。

超级业务员的培训梦

“什么叫超级业务员呢?我一个国庆节假期的业绩,可以顶其他业务员一整年。我那个时候自己出钱,五一节和国庆节,直接租那种大货车,全部摆上皮鞋样品,然后跳到车上,拿着喊话器,我能喊一天。”

从一个愣头青,到名震河南省的超级业务员,姜岚昕只用了两年。

如果没有经历过姜岚昕所受之苦,你很难理解他为什么如此拼命。

两年里,除了每天几个小时的睡眠,姜岚昕的所有时间都被他用来跑销售。

“我的每一个礼拜六、礼拜天都是上班的,我会一直在商场,因为有些售货员中午要吃饭,要去办事,要去接小孩。而我是厂家业务员,是有资格给别人替班的,我可以在这介绍我的厂家。所以礼拜六、礼拜天我经常帮他们替班,他们可以逛逛街,休整一两个小时再回来,并且我还卖得好,能帮他们拿提成。”

因为不是对口专业出身,姜岚昕在找工作的时候并不顺利,但他向这家鞋业公司的老板承诺,自己不要工资,卖多少鞋,提多少成。

100多个周末,200多天,姜岚昕跑遍了郑州所有的商场,也跑遍了河南的每一个城市。全省的鞋厂、鞋帽商场、鞋店老板都知道了这个超级业务员。有人开高薪挖他,但姜岚昕的目标不是当一辈子业务员,他想成为老板。

最初,他想自己开一个鞋业贸易公司。这也是他拼命跑销售,攒钱,积累人脉的原因。

一次,一位和姜岚昕关系不错的老板希望他给公司的业务员上一课,分享超级业务员的心得。

姜岚昕还清楚地记得,当自己站上讲台分享经验,从被台下的人用质疑或不屑的眼光望着,到所有人都向他由衷鼓掌,称呼他为“姜老师”时的成就感。

无论是从大别山走出来,考上河南最好的大学;还是亲手挣到一年的学费和生活费;亦或是用七天卖出其他销售员一年的业绩,那些感觉都比不上把知识分享给别人的快乐。

那时的姜岚昕想,做一家教育和咨询的公司,以传递知识价值为事业,肯定比卖鞋赚钱更快乐。

关于本文

综合编辑:盖 盖

原创来源:锐公司(ID:shangjiezz)

版权说明:版权归原作者及其原创平台所有。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如有侵权请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