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徐州市第五中学︱让平凡者不平凡 让优秀者更优秀 看教育高质量发展

初夏,步入徐州五中校园,目之所及,生机勃发,百年培正,英姿卓然。作为徐州现代教育的发源地之一,曾经的徐州五中正在渐渐褪去暗淡的轮廓,晋升全省四星级高中的时间里,在迈向高质量发展的路上,这里正以蝶变之姿态走向“新”生。

数字,是高质量最好的注脚

高考成绩节节攀升,2017年,文化本科达线首次超过100人,2018年,文化本科达线107人,2019年高考,徐州五中150余人超本科线,6位中考市区4000名左右的学生高考达一本线!

素质教育成果丰硕,近3年来,共有512名学生在全国、省、市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奖,占学生总数的45%,其中103人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得省级及以上奖项,2019年,郭开宁同学荣获江苏省生物奥林匹克竞赛一等奖,江苏省高中生化学竞赛一等奖;3人获得省三好学生称号,2人获得省优秀学干称号,14人获得市三好学生称号,9人获得市优秀学干称号。

教师队伍素质不断提高,近3年来,23位老师在全市优质课评比中全部获奖,其中省级二等奖3人,大市级一等奖4人,班主任基本功大赛获奖6人;一批教师先进代表分别荣获“徐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徐州市师德先进个人”“徐州市模范班主任”“徐州市学生心中的恩师”等称号……

曾经留不住学生的徐州五中,究竟如何坚守初心,牢记对社会、对教育发展的责任?在徐州五中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又有哪些方式为“弯道超车”赢得了加分?

“五中路径”就是通过规范办学优化管理,通过改革创新提升业绩,通过内涵建设推进发展,确保提高办学水平、提升社会形象,最终实现内涵发展,品质立校,让优秀者更优秀,让平凡者不平凡。

一条创新之路 ——打开学生的“内部动力系统”

著名教育专家顾明远先生曾坦言:教育质量是教育的根本问题,没有质量的教育就等于没有教育。面对高考,与高中教育相关的每一个人无法独善其身。

在生源质量短时间内不可能发生本质变化的现实面前,需要教育者用更大的智慧去撬动。五中开始了新的尝试。

学校的破题之笔落在了系统性、结构性的课程改革。课程实施是实现“培心养正,越而胜己”教育理念的重要途径,鼓励学生自主性学习、支持学生批判性思考、扶持学生实践性探索,这是近年来学校教学工作的方向。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五中新课程核心的理念,在市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他们建成了江苏省数学课程基地,成功申报江苏省“十三五”规划课题《基于高中生核心素养的校本课程建设实践研究》并顺利推进,充分利用省课程基地和省级规划课题的优势,严格执行课程方案、积极开拓校本课程,从课程内容设置、课程计划、课程实施等作了详细的规划与安排。

国家基础课程、潜质开发课程、跨文化课程这“三大板块”设置完成后,学校又开始着力结合学生的实际,引领教师转换角色、更新理念,探索切实可行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提出“学议讲练”教学范式,大力推进教与学方式的改革,藉此实现“培心养正,越而胜己”的教育理念。

为了让课程开设更有针对性,课程改革更具成效性,徐州五中另辟蹊径,实行小班化教学。每班40人左右,班集体建设实行自主、民主制度,推行导师制、伙伴制;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竞争的和谐发展方式。现在五中的全体教师逐步确立了以学定教、服务学生的理念,转变角色意识,把自己从“知识的化身”角色转变成学生学习促进者的角色。打破了教师的“话语霸权”,尊重学生人格,保护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和好奇心,积极创设一种师生交流、对话的良好氛围。

教是为了不教,教育是为了打开学生求知成长的‘内部动力系统’,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促使学生形成高效、富有个性的学习策略,从而提升学习体验和提高学习品质。只有完成了这种转变,才可能真正实现“低进高出、高进优出、弱进特出”的教学奇迹。

一条坚定之路——做大做强高素质教师队伍

教师是学校教育的根本力量,只有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有了明显的转变,学校的办学思想才能真正落到实处。近年来,徐州五中通过开展校本培训、建立学术访问制度、实施名师培育工程、全员读书活动、以研促教等方式,打造一支内外兼修,德艺双馨的名师队伍。

“实施人才强校战略”,这是徐州五中发出的人才队伍建设最强音。

在教师队伍建设上,强调“一张蓝图绘到底”,通过顶层推动教师发展。出台《徐州市第五中学教科研管理制度》《徐州市第五中学教科研奖励办法》等教科研管理制度,从制度上推动教科研工作的开展;学校加大对教科研经费的投入,对积极从事教科研研究的教师、教研组给予奖励,提高全校教师投身教科研工作的热情。

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为激发所有教师的活力,徐州五中按照教师个人发展规划,进行跟踪评估,对完成情况进行核实,建立相应的奖惩机制,给教师增动力、添压力。学校制定了对“全体教师、中青年教师、骨干教师、名优教师”等不同群体,分层次提出专业化发展要求,以单项奖、过程奖、考核奖、科研奖等奖励措施激励大家;每位教师都制定了个人教研目标,学校定期对教师个人规划完成情况进行检查,根据相应条例给予奖励,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同时学校制定了《徐州市第五中学教学质量评价方案》,看起点、比进步,在教师中间形成比学赶帮的良性竞争机制,从而提升教学质量。

参加集体备课、观摩公开课、参加同课异构……短短一周,舒薇的“跟岗”生活安排得满满当当。

舒薇是徐州五中去年进校的一位新教师,一入校,学校就给她请了一位“师傅”。“跟着‘师傅’,受益匪浅。”舒薇说,跟着优秀教师,不仅学习提高了教学水平,更为师傅们的高尚师德所折服。通过教师结对“青蓝工程”,一批像舒薇一样的优秀教师脱颖而出,给学校教学带来了生机与活力。

道器兼修,方能成大业。五中将教师读书活动作为一种“修道”的特色活动,与学校书香校园活动相呼应,营造传统与现代结合的校园文化,为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协作搭建平台。

与此同时,徐州五中进一步开展校际间的教研组合作,开拓教师视野。他们与兄弟学校进行校际交流,牵头组建了九校联盟,定期组织研讨活动;与南通、宿迁等学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定期开展与南通名校的教学研讨活动,邀请江苏师大、市教研室以及兄弟学校专家、教师参加,提高本校教师教学研讨能力。

一条多元之路——为每一位学生打开一扇窗

“在五中的三年,我不断成长,高一懵懂中思考方向,高二反思中坚定信念,高三奋发中超越自我,每一年都有不同的色彩,但不变的是老师们的耳提面命和无私关爱,为我的学习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是2019届日语班优秀毕业生吴孟雨回校交流时的深情告白,她仍然清楚记得正是学校“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的理念,让她学习了日语,并在高考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学生的发展并不是指“门门优秀”,这既不现实,也没必要,学生真正的发展应该“保底”加“扬长”。

为了“保底”,徐州五中围绕“培心养正,越而胜己”的教育理念,秉承“至正至善,至真至诚”的培正精神,通过对培正教育文化的研究来促进校本课程的开发、学生发展指导、责任教育、完善“校园之星”的评价等途径,努力培养至正至善,文明、健康、向上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为了“扬长”,徐州五中力争用一种多元的、发展的体系来评价学生成长。他们在评价学生时,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注意挖掘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以尊重学生的成长差异,促进学生的个性成长为基础,充分彰显“人无全才,人人成才”的人才培养观。

学校探索和加强学生的学分制管理,制定了三年成长规划,以理想教育、成长教育、超越教育为主线,形成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教育体系,建立了“徐州市第五中学学生成长档案”,实行将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素质评价方式,重点从道德品质、公民素质、合作与交流、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五个方面,结合学习态度、学习能力、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社区服务,以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学分认定、教师寄语、家长意见等形式进行学业评价;以活动记录、奖惩记录、社会实践报告、社区走访、家长反馈等方式进行素养评价,全面反映了学生的成长历程。

“我们无法用简单的维度去评价一个生命,我们要做的只是帮助学生发现不同、发展不同,使每个不一样人的不一样潜能得到应有的发展。”校长孟彦表示,唯有如此,才能真正“让平凡者不平凡 让优秀者更优秀”!

原标题:《走进徐州市第五中学︱让平凡者不平凡 让优秀者更优秀 看教育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