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团队特邀作者 朝文社
字数:2671,阅读时间:约7分钟
明朝作为中国古代的统一王朝,在王朝中后期,农业、手工业以及商业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逐渐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
同时西方在这一时期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随着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的传入,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也逐渐感受到了王朝的危机。
在理学思想无法解决这些危机时,先进的知识分子纷纷走出家门,投身在科学考察的事业中,以期从中找到救世的良方。
一、徐霞客与李时珍:明代科学考旅行的实践者
旅游、科学活动,本来是两个人毫不相关的词,却在徐霞客身上得到完美的结合。徐霞客本名徐弘祖,霞客只是他的号而已,是明代杰出的地理学家,当然也是明代杰出的旅游家以及探险家。
与一般文人喜爱儒家的四书五经,并将考取功名作为终身的追求不同,徐霞客从小就爱读些稀奇古怪的书,舆地记以及山海图经都是他的最爱。
不过使得徐霞客最终投身于科学游的原因是,徐霞客在阅读前人的地理书籍时,发现了诸多错误,所以他立志还原山川的真实面貌。
徐霞客的旅游生涯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万历三十五年到崇祯九年,这时期徐霞客主要游览了国内的一些圣地名山。
无论是泛舟太湖,还是乘舟渡常娥江,亦或是游黄山、九华山,徐霞客在这一时期都是以搜奇揽胜为主,辅之以考察山川地貌。
崇祯九年以后是徐霞客的第二个旅游阶段,这一时期徐霞客的西南之行十分艰苦,但也是这样,这一时期徐霞客的旅行对中国古代的地理学做出了突出贡献。
艰苦的旅途中危险时有发生,徐霞客在云南腾冲瑞滇考察时,为了获取准确的资料,他选择了攀登险峻的石房洞山,以致于在攀登结束后许久徐霞客仍心有余悸。
徐霞客在旅途中还多次遇到了强盗,差点因此而丧命,不过这一切困难挫折都没有打击到徐霞客的探索之心。
在历经一次次危险之后,徐霞客在地理学上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成为世界上探究石灰岩地貌分布以及发育规律的第一人。
这无疑是对徐霞客超前的意识以及严谨的态度的一种肯定,除了徐霞客以外,李时珍也是明代科学考旅行中的佼佼者。
印象中对于李时珍的认识停留在他的《本草纲目》上,诸如中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家这样的标签常常被用来形容李时珍。
李时珍用了27年的时间,从湖北、安徽再到湖南,李时珍游历了伏牛山以及大别山等一系列名山,在其中对各种药物的名称以及效用进行深入研究。
在李时珍不辞劳苦、勤勤恳恳的探索,一本190万字的医学著作《本草纲目》才能展现在后人面前。
王思任是明末著名的文学家同时也是著名的旅游家,关于旅游的功能方面王思任同样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
在王思任眼中,在旅行途中遇到的各种见闻都可以增长自己的知识,并且能使自己的眼界得到拓宽。
王思任尤其鄙视所谓的圣人将自己困于一隅之地而空谈人生的感悟,王思任认为他们目光短浅、思维局限,远远比不上行走在天地中忙碌的普通人。
王士性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时刻践行着自己的观点,他的足迹踏遍全国各地,当然因为一些自身的原因,王士性始终没有踏足福建。
王士性曾经说过:“吾视天地之间一切造化之变,人情物理,悲喜顺逆之遭,无不于我游寄焉。”
三、科学游旅行之盛,亦是经世致用学风之盛
明代的科学游旅行是在经世致用思潮下产生的,正是在这种思潮下,明代先进的知识分子借助旅行这一形式达到获取科学知识的目的。
明代著名的农学家徐光启,在田间地头亲自了解农作物的生长环境,每遇一人便询问农业经验,然后用纸笔记录下来,这一切的经验都是他在日常的旅行考察中得来的。
于是乎,一本共计60卷、50余万字的巨著《农政全书》便诞生了,而这从根本上说亦是受到经世致用学风的影响。
在医药学方面经世致用思潮的影响,首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李时珍的三段旅行均是在经世致用思潮的指导下进行的。
第二次,在太医院做医官的李时珍深感自己脱离了对药物的实际了解,因而选择了辞官归乡,在归乡途中的游历中,李时珍收获了许多新的药物知识。
第三次旅行历时比前两次更加漫长,当然在这段旅行经历中,李时珍也发现了许多新的药物,例如九仙子等。
于是在1578年,190万字的医学巨著《本草纲目》诞生了。
明代的文人旅游出现可了许多前代所没有的特点,不再将寄情山水最为旅游的唯一目的,通过旅游得出科学认知是明代所独有的旅游现象。在这种经世致用学风的指导下,徐霞客、李时珍、王士性等人不断通过旅行得出科学认知,为后世留下了诸多的科学巨著。
参考资料:《明史》、《陶庵梦忆》、《蜀中名胜记》、《见闻杂记》、《徐霞客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