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前,杜集缘煤而建,百里煤都扬风帆,豪迈起步;40年间,杜集因煤而兴,敢教日月换新天,贡献原煤4.5亿吨,抒写了功勋之区的光辉奉献历史。
建区40年来,杜集区委、区政府团结带领全区人民,艰苦创业、奋发图强,迎难而上、接续奋斗,各项事业焕发出蓬勃生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丰硕成果。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杜集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建设中国碳谷·绿金淮北战略和新时代美好杜集总目标,全力破解“煤竭城衰”魔咒,让乌金变绿金、让煤城变美城,加快推动“田园”向“游园”、“城镇”向“城市”、“制造”向“智造”转变,全力推动干部队伍从“想干”到“会干”转变,谱写了“产城共兴、全域城市”的新时代美好杜集新篇章。
荣誉奖励多点开花
杜集区全面推进采煤沉陷区避险搬迁、生态修复、基础设施和接续替代产业平台建设,成功获批全国重点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试点区。获评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水平评价先进县(区)。获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资金2000万元,是全省申报单位中唯一以市辖区名义获批的县(区)。河(湖)长制、资源枯竭城市治理两项重点工作,首次入选省落实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激励(县、区)名单。获批全省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试点区,任庄、大庄等11个村喜获信用授信金额9800余万元。段园葡萄采摘节入选中国农民丰收节100个乡村文化活动。南山、大庄先后获评国家森林乡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杜集区美誉度和影响力不断攀升。
工业基础逐步夯实
该区继总投资15亿元的口子东山产业园制曲、酿酒车间建成使用之后,总投资13.6亿元的口子酒业年产2万吨大曲酒酿造提质增效项目再次开工建设,预计2021年12月份建成投产。
总投资10亿元的相山海螺水泥日产4500吨熟料生产线项目全面达产,新签约的年产260万吨的水泥绿色智能示范线项目加速建设。上海电气生物质发电、中冶淮海装配式建筑、富林环保等一批项目建成投产。近两年盘活企业33家,清理低效闲置土地1600余亩,吸引中清环保、万都工贸等一批企业成功入驻。
农业经济稳步发展
杜集区粮食播种面积达21.6万亩,总产达8.5万吨。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4.5万亩、重要农产品保护区2.1万亩。建成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规划面积10.6万亩。农业产业化企业达212家、规模以上农产品企业35家。农村专业合作组织138家,家庭农场170家,认证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11家。高策现代农业加快推进。段园葡萄获批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投入资金1.4亿元,建成美丽乡村中心村24个。南山景区、段园葡萄小镇、高岳现代农业示范园先后获批国家3A级景区。段园镇获批中国生态魅力镇。
城乡建设同步推进
总投资30余亿元的淮北理工学院加快建设,喜圆“自办本科高校梦”。总投资42亿元的绿地文旅小镇项目2019年当年开工、当年两期售罄,绿地二期加快推进,段园高品质商住项目实现零的突破。吾悦广场大型商业综合体开门迎客,全市首家智慧型菜市场——万家汇智慧生活广场投入运营。
民生福祉日益增进
仅2012-2019年,投入民生领域资金多达71亿元,始终保持占当年财政总支出的80%以上。投入资金21.78亿元,从2007年开始滚动实施63项民生工程。坚持破解历史遗留问题,小刘庄安置房不动产权证顺利办结,成为全市首个“办证难”问题“清零”小区。在全区2079名贫困人口全部实现稳定脱贫后,持续关注边缘户发展,确保小康成色更足。近年来,投入资金2.1亿元,改造完成双龙实验小学、区实验中学等一批校舍设施。
淮北市传媒中心全媒体记者 邹晨光
通讯员 聂礼保
原标题:《杜集,四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