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科学城,一核!

在6月3日召开的成都市科技创新大会上,推出了《中国西部(成都)科学城战略规划(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

《征求意见稿》中提出,成都将构建“一核四区”功能布局。

“一核”——即成都科学城,规划面积99.4平方公里,定位为西部地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研院所和大学创新平台汇集区,围绕网络安全、航空航天、生命科学等领域,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天府实验室和国际技术转移中心。

“四区”——即新经济活力区、天府国际生物城、东部新区未来科技城和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基地。

那成都科学城如何做好“一核”呢?

从天府广场出发、沿天府大道一路向南29公里的兴隆湖畔,以成都科学城为核心的天府新区,正在强化科技创新政策支撑,打造最具活力的创新生态,加快城市创新转型发展,为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提供持续动力。

●创“新”引领●经济增长新动能日益强劲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天府新区以创新为发展主引擎,经济增长新动能日益强劲。

2019年6月,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联合天府新区科创和人才服务局等国内外创新创业服务机构共建能源互联网国际创新中心(以下简称“中心”)。

作为致力于为能源互联网领域初创企业提供投资孵化、技术转移、资源对接、创业培训、知识产权运营等“一站式”服务的开放平台,中心一经成立便备受关注。

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产业生态中心产业发展总监全宇介绍,

自中心成立以来,先后组织了加利福尼亚亚洲中国清洁能源高端参访、能源互联网国际创新中心云讲堂、能源互联网产业云计划活动,以推动能源互联网领域业内、国际交流合作。

今年5月,中心正式推出了EXCEL加速营,在能源气候领域专注于推动创新公司产业化发展,为成长期创新公司提供技术优化、产业对接、市场拓展等支持服务。

“我们希望通过加速营更好服务新区‘双创’企业,带动新区能源互联网产业发展,吸引优质项目落地。”全宇透露,加速营将从150家企业中选择20家极具发展潜力的进行加速,并帮助部分企业在新区落户发展。“希望能出现20家易冲无线一样的公司。”

“中心的成立是天府新区探索产学研协同创新和大中小企业融合发展的创新举措,它将为天府新区规划打造国家级能源互联网国际技术转移示范聚集区奠定良好基础。”科创和人才服务局相关负责人曾表示。如今,这一愿景正在逐步实现。

据了解,目前天府新区内已引进38家校院地协同创新平台,初步形成了“基础科研+应用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的创新链,具有新区特色的“双创”示范基地日渐强大。

不仅如此,天府新区正努力当好西部双创“发起人”。发起成立西部双创示范基地联盟,通过举办联盟大会、理事会会议、双创活动、双创培训等方式促进联盟融合发展,打造西部创新创业共同体和西部双创对外展示和合作交流的窗口。

继2019年获得国务院办公厅通报激励后,今年5月8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对2019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予以督查激励的通报》,四川天府新区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再次获得表彰。

城市的发展,关键在于产业;产业的发展,关键在于人才。引育高科技创新人才,是天府新区创新发展的重要抓手。

5月29日,成都市公布了2020年“成都榜样•最美科技工作者”名单,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资源环境云链大数据研究所所长曲兆松成功入选,这也是继“蓉贝”计划新区多位科技人才入选后,新区科技人才再次闪耀蓉城。

“天府新区这个地方环境好、基础好、人也好,当然,还有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咱们这边的科技型的人才特别多,政府服务意识特别强,对企业的关心和信息交流都做得特别的好,让我感觉到就像在家里干活一样。”曲兆松说。

2019年

天府新区深入实施“天府英才计划”,根据产业功能区重点产业企业需求编制紧缺急需人才目录,精准定位城市、高校,开展各类引才和项目对接活动20余场(次);做大做强“HR”联盟,开展“政府+专业人力资源机构+企业”招才,帮助重点企业引进高端人才1800多人,拓展人才储备4.4万。

同时,新增高层次人才企业12家,总数达63家,新增认定高新技术企业96家,总数达173家。

以创新为发展主引擎,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推动转型发展。可以预见,未来的天府新区,无疑是一座开放之城、创新高地!

●“科技”赋能●原创策源新特质日益突出

在今年成都市“两会”上,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大力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推动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这是2020年“双城记”要唱响的第一要事。其中成渝共同推动西部科学城等重大工作落地落实,是备受瞩目的大动作。

成渝共建西部科学城如何做强四川一极?据悉,成都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提出以西部(成都)科学城建设为引领,统筹推动“一核四区”联动发展的战略布局。

“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是我省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推动治蜀兴川、成都大城崛起再上新台阶的重大政治任务,是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务实行动,对筑牢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内核、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创新引擎具有重要意义。”成都科学城相关负责人说,“以成都科学城所在的兴隆湖周边100平方公里为核心区域,瞄准国家重大战略,聚焦航空航天、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布局打造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研究基地集群和若干功能性产业园区,形成建设大平台、凝聚大团队、产出大成果、孵化大产业的集中承载地”。

据介绍,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是国家科技领域竞争的重要平台,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基础平台。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有助于汇聚世界一流科学家,突破一批重大科学难题和前沿科技瓶颈,显著提升中国基础研究水平,强化原始创新能力。

目前

成都科学城创建

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工作

正在稳步推进

◆汇聚中科院系统单位13家,是川渝地区中科院资源汇集度最多的区域;

◆与农科院合作建设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国家级”科创资源形成聚集连片发展态势;

◆落地重大科技基础设施3个、交叉研究平台项目4个,成都超算中心年内建成后将填补西部地区国家超算体系的布局空白;

◆引进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等校院地协同创新项目38个,引育高新技术企业165家,初步构建“基础研究—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创新体系。

……

5月20日,在成都科学城,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第一批支撑项目集中启动。此次集中启动的6个支撑项目中,4个为国家科教基础设施项目,2个为拟申报“十四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范围涵盖空间和天文科学领域、超高速轨道交通领域、高能物理和天文学领域、空间光学领域、生物学和医学领域、地质灾害防治领域等。

“根本在科技”“灵魂在创新”“关键在策源”“支撑在生态”——未来,成都科学城将以此为核心,打通储能、用能、释能、育能的创新动能循环链条,构建可持续、自生长的生态系统,产生带动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的全新能量。

天府新区发现金红包

每天8000多个!

怎么参与?点击图片,获取信息

记者:夏寒、施斌

原标题:《成都科学城,一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