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省淮阳区境内发现一株特大拧劲柏古树,该柏树长在一座千年古刹太康寺院内。胸围280厘米,高15米,其树身旋转五圈,拧着树身向上生长,当地群众称为龙身凤头奇柏。经河南省林业科学院教授董云岚考察后推算树龄2500年左右,该柏树至目前为发现的中原地区特大拧劲柏。此树古时为坟墓地遗物,后来在此修寺院。
龙凤古柏位于豫东平原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四通镇太康寺行政村太康寺内,淮阳、太康、鹿邑、柘城四地区交界处,宋代古运河畔。
太康寺据传有1500年以上的历史,隋炀帝大修寺庙时所建,寺内千年古柏树和白果树便是最好的见证。经历数次更名,曾更名为天泉寺、地泉寺、龙泉寺、人泉寺。于清朝末期改名太康寺。每逢农历初一、十五,附近信众纷纷前来烧香朝拜,香火旺盛。每年举行盛大庙会活动,有精彩的豫剧舞台表演。
寺庙附近出土的汉墓、汉砖等汉代遗迹可推断,此地在汉代就有人活动。
庙前村里一名70多岁的王老先生介绍,寺院是座老庙,庙地下有古墓,传说是太康皇母亲葬于此。前几年修高速公路的时候,原计划是走这过的,勘测人员发现这一带地下是空的,有古迹,后来公路就往北移了。
王先生的先祖明朝时候从山西逃荒到此,奄奄一息时,就看到一处高冢上有座庙宇,院里有一棵大柏树和白果树,老和尚用白果救了他先祖的命,在庙里住了三年后老和尚去世,他的先祖就在庙旁边安家落户,子孙世代做守庙人,人口越来越多,逐渐形成了村庄。如今,寺院附近有庙前村,太康寺村,王庄村,村民王姓人家多。
庙宇的选址都有讲究,太康寺所在的地理位置古时候旁边是宋代赵匡胤开挖的运粮河。传说,寺院有赵匡胤的拴马桩。
寺院里有株千年的白果树,三个人手拉手合抱不住,年年结白果。可惜的是,1952年被当地乡政府建学校和敬老院办公桌椅给砍伐了,几个村民挖了40天都没有挖倒,最后被大风刮倒了。砍掉的白果树做成了40张桌子,至今还有两张桌子保存下来。
太康不仅是个县名,他还是人名。太康是夏朝的第三个王,他是大禹的孙子,启的儿子,在位一年便被后羿夺了政权,逃难到戈地(今太康县),重建都城,称阳夏。死后葬于城南二里许,今王陵村有太康陵和其孙子的少康陵。太康县境内有夏朝三座王陵,三任帝王葬于此地。一是夏朝第三任帝王太康和第六任帝王少康葬在县城南王陵村,第八任帝王槐死后葬于槐丘西北4里处,墓碑云:“夏后槐葬此”,上建寺庙称槐寺,今太康城东南符草楼镇槐寺村即由此得名。
太康寺目前为淮阳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立的石碑记载:太康寺遗址面积12000平方米,高出地面1米左右,现存清代晚期建筑三间,遗址上面有千年古树两棵,在遗址上曾出土有汉代陶罐等。
过去太康寺规模宏大,有山门、大殿、后殿等前后三进院,五门相照格局。现存建筑10余间,中间大殿为清代光绪年间重修。寺庙前是一条南北公路,正对着2公里外的四通镇十字大街。
如今,太康寺除了两千多年的拧劲龙凤古柏树外,还有一株320年的皂角树,一百多年的秋树和在银杏树原址上栽种的两株小银杏树,一眼古井。
古树是活着的文物,岁月悠悠,千年已逝,唯有古树见证着历史。董教授考察后认为,该古柏为目前中原地区平原地带发现的树龄最长、胸围最大的拧劲柏,林业部门应该挂牌保护。
董教授现场还讲解了柏树的保护方法,解开了拧劲柏形成的原因。他说,这主要是柏树苗栽种的过程中,栽树人员栽下时候,左右不齐,旋转树干纠正方位,将树的根系扭曲造成的。
神奇的还有站在最后一座大殿门口,佛祖的眼中可看到柏树头上站立一只活灵活现的“凤凰”,专家称龙身凤头奇柏。
中原第一拧劲龙凤古柏的发现,证明太康寺的历史不止隋代,遗址上大量汉代墓葬、汉砖、陶罐等遗物的出土也可说明汉代就有人类在此活动。拨开历史的重重迷雾,探寻太康寺的历史变迁,需要更多的史料和出土文物证明,让我们一起努力考证。同时,太康寺将会成为淮阳文化旅游新的圣地,吸引更多的游人前来参观,赏奇。(正华 云昌 张然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