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一个地方的文明发展和进步,离不开河流的支撑与润泽,那么发源于山西境内的滹沱河,为它流经的地方注入了不可磨灭的文化历史内涵。在代县,滹沱河由东向西横穿这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新修建的代县滹沱河湿地公园将湖光山色、亭台楼阁融为一体,成为人们休闲游玩的好去处。此外,当地还有闻名遐迩的边靖楼、阿育王塔、雁门雄关、赵杲观国家森林公园等数不过来的旅游景点,让游客流连忘返。
漫游湿地公园
说起历史文化名城代县,自然会想起闻名华夏的雁门关、威武雄壮的边靖楼、高耸入云的阿育王塔……而在县城南端的滹沱河畔,新增添了一处令人神往的景观。湖光山色、小桥流水、青草垂柳、曲径长廊……这就是代县滹沱河湿地公园。
出了县城,向南走不远处,便会步入横贯东西的景观大道,湖光山色随之跃入眼帘。公园东端是中心广场,六根汉白玉华表围绕灯塔耸入云端,烘托着这里的庄重和典雅。公园中心是面积开阔、碧波荡漾的人工湖,连接湖心小岛的小桥流水潺潺。人工湖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湖心的两座白色石拱桥,如长虹横卧在宽阔的湖面上,游人驾着小船在桥下穿梭,构成了一幅优美的画卷。
公园周围是生态园,景观柳婀娜多姿,白皮松傲然挺立,四季梅、珍珠梅争奇斗艳。公园内建起了古朴典雅的汉白玉长廊、花架长廊、凉亭长廊,还有文化广场、棋盘广场、健身广场,并配套文化、健身和游乐设施。摄影爱好者在这里捕捉滹沱河日出、蒲草的绿浪、鲜花上的蜜蜂和彩蝶。昔日的烂河滩如今已变成了绿草如茵、繁花似锦的大花园,成为集文化、休闲、娱乐、健身为一体的综合性开放式公园。
登高边靖楼
代县历史悠久,曾是军事重镇,因此名胜古迹众多,很适合自驾游。
登边靖楼,可北望雁门,南俯滹沱。位于县城中央的边靖楼,俗称谯楼、鼓楼,意为靖边安民,是古代防御敌人、击鼓联络、指挥作战的军事设施。边靖楼始建于明洪武7年(公元1374年),明成化7年(公元1471年)被焚烧后,又于成化12年(公元1476年)重建,清康熙、雍正、嘉庆、道光年间均有修葺,楼上悬挂有“声闻四达”“威镇三关”“雁门第一楼”等牌匾。
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边靖楼历经数百年风雨侵蚀和多次地震冲击,至今完好无损。外观雄伟、大方、古朴,楼基高耸,梁架精巧,结构严密、合理。边靖楼由砖砌高大的券洞台基和三层四檐歇山顶楼身两部分组成。楼基高耸、楼身壮丽,为山西楼阁式建筑中的巨构。
1947年,叶剑英元帅曾登楼赋诗:“威镇三关壮代州,声闻四达雁门楼。欲穷千里登临眺,紫塞滹沱固卧牛。”
参观阿育王塔
在中国,有19座据称是古印度阿育王创建的释迦牟尼佛舍利塔。其中,代县阿育王塔是位置最北、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其造型秀美、雄健挺拔,在现存元代喇嘛塔实例中,建造艺术独特,2001年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五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坐落在代县古城圆果寺内的阿育王塔,俗称白塔。与边靖楼遥相对峙,竞相争高。据史料记载,宝塔始建于隋仁寿元年(公元601年),历经三次岁月洗礼,由木质变为砖质,由汉塔变为了喇嘛塔,回归到印度“阿育王塔”的本来面目。
塔座基平面为圆形,周长60米,塔座高大,形状为双层须弥座,在覆仰束腰处雕有硕大的花饰和流畅的忍冬纹等,这种圆形塔基在覆钵式塔中实不多见,雕刻方式也是其他喇嘛塔中少见的。塔身状如倒覆之钵,整体看来塔身要比塔座小许多,在中国现存元代喇嘛塔实例中,此塔的造型、比例有其独特之处。塔身之上为塔刹,塔刹由刹座、刹身、刹顶三部分组成,仔细看来塔刹本身又似一座小覆钵塔的形制。
代县阿育王塔不仅颇具独特的文物建筑价值,还融多元文化于一体,极具历史价值。现如今,这座宝塔默默地见证着代州古城的沧桑巨变,给世人留下些许神秘。
游览山涧胜境
位于代县交口乡红寺村天台山下的赵杲观国家森林公园,园内植被茂密,种类繁多。
相传,春秋末期,晋国赵襄子灭代国,代君夫人自杀,代国国君的其他姬妾跟随赵杲外逃,隐居于天台山石洞中,人们怀念赵杲,就将此地以赵杲观命名。
园内的赵杲观建筑为涧窟悬空结构,可与北岳恒山互为补壁。该建筑为三层结构,在陡峭的半山腰上依山洞而建。山洞中垂下一条长约20米的铁索,成了进洞的唯一途径,故而铁索被誉为“仙阁云梯”。
赵杲观一侧山壁中有一景名为“九女洞”。洞内建殿三间,塑仙女像九尊,另—侧山壁间是一座天然石窟。
整个赵杲观依崖建物、因洞造寺,在险峰陡壁中增添了人工建筑,真可谓仙宫佳境。正如古人所说:“赵杲观临幽谷,倚奇岩,山清水秀,洵代郡之胜境,人间第一蓬莱也。”
探险中华雄关
跟随文物古建感受过代州古城的厚重底蕴后,千万不要错过长城上的重要关隘,一定要到雁门关一探雄关之险。
代县县城以北的雁门关以“险”著称,被誉为“中华第一关”,有“天下九塞,雁门为首”之说,与宁武关、偏关合称为“外三关”。
雁门关堡在代县雁门关村中,南门上写有“天险”,北门则写有“地利”。北城门外设一瓮城,东北向开一城门洞,现残存部分东墙,其余墙体无存。雁门关属明代遗存。
雁门关有一段古关道,长达30多公里,南起太和岭口,经富拉沟、城上、石墙沟、吴家窑、黑石关沟,越过制高点铁裹门,下赵庄到白草口,再出柳林、油房为止。古关道保存完整,北通塞外高原,南接中原腹地。在数千年的历史中,始终为中原汉民族北出和草原游牧民族南下的咽喉要地,战时为军防戍守之关卡,平日为商家运输之必经。
雁门关是三关中现存最完整的。雁门关得名于《山海经》:“雁门,飞雁出于其门。”为什么飞雁要从关门飞过?原来,雁门山群峰海拔1900米以上,周围群山峻岭环抱,雁峰两旁有两道比较低矮的山峪,大雁只能从这里经过,雁门关正好坐落在这个山峪之上。若遇适当的季节,游客便可欣赏到雁阵过关的奇景。(田璐)
来源:忻州在线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往期精选
【紧急通知】忻州城区供热领导组出台八项措施积极应对近期供热缴费难问题
原标题:《畅游滹沱河畔 领略代州古城沧桑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