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5月12日是我国第12个防灾减灾日,主题是“提升基层应急能力,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5月9日—5月15日为防灾减灾宣传周。
地震、泥石流、洪水、火灾……人类几乎每天都面临着各种灾害的威胁。我们不可能完全防止灾害的发生,但可以通过预防,把灾害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
为什么当灾难来临时
有的人能够幸存
有的人却失去生命?
这12个贴近生活的灾害案例
或许能给你带来启示
↓↓↓
地震
01
天花板掉落
6岁男孩一个动作保命
案例总结:当地震来临时,如果不能立刻撤离到安全空旷区域,可就近寻找牢固的掩体,如桌子、床铺、柜子等,躲在掩体于地面之间形成的三角区域内,能一定程度防止被楼板、墙体砸伤。
02
1分36秒
2200人创造奇迹
"5·12"汶川特大地震中,与受灾最为惨烈的北川县毗邻的安县桑枣镇桑枣中学在地震发生时,按照以往应急演练的经验,仅用时1分36秒,有序疏散2200名师生,创造出全校师生无一伤亡的奇迹。
案例总结:应急安全意识是日常培养出来的,要从娃娃抓起,学校等单位应定期开展灾害逃生演习。
山体滑坡
03
缺乏隐患意识 曾以为是地震
42人遇难 9人失联
事发前3个月,坪地村所在的鸡场镇发布《2019年度水城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坪地村被列为地质灾害易发多发区,是需重点防治的村镇之一。
但对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有的村民没有隐患意识,有人将房屋建在山腰处,与滑坡发生地仅相距150米。村民称,当天晚上“轰隆”一声巨响,家中突然感觉房子摇摇晃晃,本以为是地震,后来才发现是山体滑坡。
04
1人冒险回家 全村大救援
结果……
案例总结:山体滑坡发生以后,切勿贪恋财物,应迅速撤离到安全区域,参与救援工作,切忌滑坡危险期未过便返回灾害现场。
山洪泥石流
05
上游山洪来了
你可能还在下游拍照……
2019年8月4日18时许,湖北省恩施州躲避峡谷底突发山洪,13人遇难61人被救。死者均为自驾游者,未在有关部门登记。据一名被救者称,现场至少一半的人没穿救生衣。
一位当地的资深“驴友”称,2019年6月,他看到一段在躲避峡拍摄的视频,谷底的水因为下雨,一部分已经变得浑浊不堪,但还有很多游客在清水处拍照:“水浑了说明上游不断有洪水进入,在狭窄的河道里很容易遇险,但是视频中好像无人意识到。”
那些从山洪中死里逃生的人
得益于什么?
案例总结:李伟在事故后总结到,“能死里逃生得益于我们的警觉和在溪谷里休息亲水前,已经有意识计划好万一山洪来临的紧急撤退路线,万幸躲过了一劫。”
火灾
07
五层楼火灾大家都逃生了
为什么她死了?
2楼住户,一家5口窗口逃生,仅男主人骨折;3楼住户,闭门等待救援,手电筒发求救信号;4楼住户,自来水阻挡火势蔓延帮大忙。5楼住户,火势未抵已着急,跳楼逃生却遇难。据目击者介绍,可能是由于紧张和恐惧,她竟从高处纵身跳下。经现场消防官兵确认,当时明火尚未殃及5楼。
案例总结:建筑物火灾发生时,不同的楼层、不同的位置、不同的现场环境,逃生方式都可能不一样,逃生一定要理智,评估好逃生方式的可行性后再逃生。
08
公交、地铁、飞机等公共交通工具
人员密集、空间封闭狭小
一旦发生火灾
极易造成群死群伤
案例总结: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上车时应先了解车内安全锤、紧急报警按钮、车载灭火器等应急开关的位置。发生火灾时,切勿贪恋行李财物,延误逃生时机,如遇到车门被堵塞,可用安全锤砸车窗逃生。
雷击
09
51个孩子伤亡
天灾还是人祸?
重庆市气象局初步勘查后发现,发生事故的小学教室并没有采取避雷措施,教室金属窗没有接地。兴业村本来就地处雷电多发区,而兴业村小学位于一个山包上,位置突出,周围又有水田和水塘,再加上教室前面种有大树,种种因素都增加了雷击事故发生的机率。
暴雨
暴雨可能引发
山洪、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灾害
我们常以为暴雨带来的危险离城市很远
其实并非如此!
11
当他知道后备箱有锤子时
已经没有了力气……
案例总结:车刚落水时,门外的水压较小,应抓紧时间打开车门逃生。若水没过车体超过二分之一,打开车门的难度就会很大,车窗成为最佳的逃生通道。最好提前在车内预备安全锤、浮力抱枕、车载灭火器等工具,以备不时之需。
12
雨后蹚水惨丢命
同一天下午,广州机场路南云西街路口浸水的绿化带附近一名男子疑似触电倒地身亡。这两起事故,皆是雨后蹚水造成。类似的悲剧,每年都在上演。
案例总结:水灾发生时,不要盲目淌水,需防止触电和井盖“吃人”。
灾难随时发生
未雨绸缪就不会自乱阵脚
生存=冷静+求生意志+应急知识
文章来源:中国应急管理报 新媒体中心
原标题:《全国防灾减灾日丨灾难与自救,幸存与遇难,这12个案例值得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