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茶马古道”流传的故事……

东安县舜皇山国家森林公园塘家村风景如画。

塘家村五组村民李甲林的农家小院里,几位年长者跟我们讲叙湘桂古道和红军长征的故事。

说起那段历史,村民夏成如数家珍。

永州市东安县自古就有“湘桂走廊”“粤楚门户”之称。县史资料记载,翻越舜皇山的“湘桂古道”是通货东西、交流南北的重要商道,也是“海上丝绸之路”连接湖南、广西的经济命脉。

“五一”假期,笔者寻觅这条蜿蜒于崇山峻岭中的湘桂古道,听当地百姓娓娓道来,记下了一段段红军与当地群众鱼水情深的感人故事。

纵横交错的“茶马古道”。

“途经塘家梯田的湘桂古道,在古代是一条商道,主要是贩运盐、茶、糖、山货等,它南连全州、兴安、桂林、南宁、钦州港,北接新宁、武冈、城步、绥宁、湘西州,从广西进入东安境界先后经过,紫溪市镇、大庙口镇、高枧、塘坊边、紫云、雷公岩、九龙塘、云背山、黄石板、田云界、马家岭、青江桥等地。”53岁的村民夏成率先介绍起古道的历史人文地理。

“湘桂古道曾经非常繁华,塘家村是一个重要的驿站,我外婆曾在村里古道旁开过伙铺,抗日战争期间,源源不断的海外援助物资从古道运往湘西,她说吃过从海外贩运来的糖,特别的甜,令她一直念念不忘!”今年66岁的龙购娇说道。

“民国时塘家村地处‘三不管’的地方,这里曾经是东安、新宁、武冈、邵阳四个县管,村民大部分是从新宁搬迁过来的,都是为逃国民党兵役,躲到塘家村的,对国民党军阀十分反感。”胡其兵说道。

古朴的塘家村依旧保留着当时的记忆。

“听我父亲说,1934年12月红军路过时,先是2名哨兵探路,后面才是大部队,连夜行军,战士们十分疲劳,饥肠辘辘,又缺乏粮食,红军打听过舜皇山要二天一夜,提出向他筹借2天口粮。红军说他们是共产党领导的部队,是为穷人打天下的革命队伍,挪借粮食要写借条,事后认账,一定偿付粮款。这与国民党军抢掠钱财、拉夫抓丁形成强烈反差,让父亲感到十分亲切信任,坚信红军是穷人的队伍,是世界上最好的军队。父亲向每家每户筹集了2担粮食给了红军。”李龙保说道。

据他介绍,父亲李永祥当年在湘桂古道旁九龙塘伙铺做长工,租种了几十亩田地,红军很维护佃农、贫雇农的利益,跟当地老百姓相处很好,当地老百姓都拥护红军,每家每户都非常乐意借粮食给红军!但红军说不能违反“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坚持要记账,等革命胜利后还粮。当时,因国民党军队前阻后追“围剿”,红军匆匆撤离,乡亲们也担心国民党军队追究,从此大家都闭口不提此事。直到解放后,1950年部队派了一名道县的、一名北方的2名干部,来寻找当年红军长征最困难时帮过他们的恩人李永祥,将他带到道县参加土改,后来父亲李永祥成为新中国成立后九龙乡第一个共产党员,东安县舜皇山国有林场创办时,他回东安县参与筹备,曾任东安县舜皇山国有林场副场长。

“听老人们说,当时红军一百多人路过塘家村,衣衫褴褛,风餐露宿,时值隆冬,雨雪交加,全部睡在树底下、屋檐下,对老百姓秋毫无犯,军纪严明。”70岁的胡其泉说道。他从小听祖父辈讲红军故事,红军路过舜皇山时沿途打富济贫,镇压土豪劣绅,挨冻不进家门,忍饥受饿也不动老百姓的腊肉、饭菜,宣传党的主张,播撒革命火种。当地老百姓对红军这种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优良作风,留下了深刻印象,让这里的乡亲们真正认识到红军是人民的军队,是具有铁一般纪律的部队,赢得了广大百姓的信任与支持,扩大了党和红军的影响,巩固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使党牢牢扎根在人民之中。

奇形怪状的古树生长在古道旁。

据他介绍,听老人们说,当时国民党保安团宣称红军来东安是过梁子,说红军见人就杀、到处放火。群众误信了谣言,对红军产生误解——把红军当成了旧军阀的军队,听任国民党保安团将湘桂古道的2处石板桥拆断,将田云界悬崖峭壁处的道路挖断,阻止红军前进,想将红军扼杀在深山老林中。

“国民党保安团将湘桂古道的石桥板打断,将田云界道路挖断,当时村民拆门板为红军架桥渡险,门板不够用,在田云界断路处,每家每户拿出一床棉褥为红军填平了挖断的道路,帮助红军连夜赶路,保障了红军的战略转移,摆脱了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67岁村民蒋重权说道。

塘家村乡亲们得知红军遇到险境,前有阻敌,后有追兵,形势十分危急,乡亲们二话没说,争先恐后拆下门板,帮助红军架桥铺路行军,天寒地冻,为抢时间,门板不够用,情急之下,每家每户拿出一床棉褥为红军垫铺断路,防滑补坑。乡亲们还为红军做饭菜慰问,手捧茶水、红薯等食物,在交界处含泪送红军。

当时,山区老百姓十分贫穷,自己也缺衣少食,但塘家村乡亲们对待红军比亲人还亲,自己省下一口饭也要为红军捐粮送吃。舜皇山的冬季,山高天寒,棉褥是乡亲们过冬御寒必需之物,为了红军抢时赶路,全体村民慷慨捐出过冬棉褥,宁可自己受冻,也要成全红军行路之需。

我们在场的人都深深为当年红军与群众的鱼水情深所感动,听后令人热泪盈眶!

据查阅党史资料和《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图》获知,1934年12月,中央主力红军血战湘江,突破敌人第四道封锁线后,红军先遣部队于12月5日从广西全州、湖南东安县、新宁县“两省三县”交界处翻越越城岭,在东安境内先后经过紫溪市镇、大庙口镇、舜皇山国家森林公园,途经之地有紫溪市镇、大庙口镇、高枧、塘坊边、紫云、雷公岩、九龙塘、云背山、黄石板、田云界、马家岭、青江桥等地,与湘桂古道线路完全吻合。

据了解,1983年4月15日,城步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的同志曾写信给陆定一求证境内的老山界。当年4月19日,陆老复信说:“地图上只有‘越城岭’,没有‘老山界’。老山界是土名。很可能就是来信所说的地方(城步与龙胜交界)。但属于何县我不知道。你们如要查清,一可查有无‘雷公岩’,二可查下山后的地方有无‘塘坊边’。如果有,就对了。”

老山界是土名,地图上就是指越城岭。越城岭山系很长,它包括广西跨越桂林市的资源、全州、兴安、龙胜、灵川、临桂六县;在湖南主山则跨越邵阳市南部的城步、新宁、邵阳县(南部)和永州东安县,东北余脉四明山直达衡阳市西端。东安舜皇山位于越城岭山脉腹地,陆定一同志所著的《老山界》中提到的地名“塘坊边”、“雷公岩”和“雷劈岭”均在东安境内和古道上。

“湘桂古道符合红军长征路线,我相信这里是红军跨越舜皇山的必经之路,古道是红军长征最好的见证。”东安县作家协会主席卿仁东说道。

“湘桂古道留下了红军的足迹,打上了红色烙印,这是一段永不磨灭的永恒记忆,我们要结合新的实际传承好、弘扬好、发展好伟大的长征精神。”著名画家海天说道。

“长征精神是东安的一笔宝贵财富,我们要深入挖掘,好好打造,大力弘扬伟大长征精神,在新的长征路上接力走好我们这代人的长征路。”东安县德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常务副组长文高平说道。

天色已黑,意犹未尽!我与东安县作家协会主席卿仁东约定次日寻访湘桂古道,重走红军路,探寻曾经的峥嵘岁月。

九龙塘风景如画,笔架山倒影水中。

状似金字塔的天子岭。

从村庄后的山上步入完整的古道,此处开始,路都是当年的老路,一色青石铺就,一米多宽的道路,蜿蜒在崇山峻岭之中。

这座木楼当年是伙铺,村民李龙保的父亲李永祥曾在此当长工,红军路过此地曾找到他问路、当向导,并向他筹借粮食。

5月2日清晨,在村民李龙保的陪同下,我们踏上了寻访湘桂古道的征程中。

车行于蜿蜒盘旋的山区公路,一番辗转后,在山腰平坦公路处停住,李龙保说道:我们从九龙塘出发开始寻访。

“从九龙塘出发经云背山、大峡谷、石胆岩、黄石板、之字路、塘家山到田云界,是保存距离最长、最完整的湘桂古道,全长10里,发生了最精彩的红军长征故事。”李龙保介绍道。

九龙塘对面天子岭脚下,九龙村口一棵高耸挺拔的古枫木树展枝迎客,离村口不远处是他父亲李永祥当年做长工的伙铺,房屋木瓦结构,两边对称,十分破旧,门前的古道石板砖犹在,周围修建了崭新的新楼房,古道被新修的水泥路破坏。

“这座木楼当年是伙铺,父亲在此当长工,红军路过此地曾找到父亲问路、当向导,并向他筹借粮食。”李龙保指着木楼说道。

行走3里多路,来到一个瑶寨,叫云背山组,全组都是瑶族,是东安一个少数民族特色山寨,村民热情好客。穿越村寨,可见山峰间梯田层次分明。过了瑶寨,进入大峡谷,古道越走越陡峭,行走更加艰难,两侧悬崖矗立,谷内溪水潺潺,飞瀑流泉,崖间泉眼点点。

我们来到第一座石桥处,李龙保介绍道:“上边是悬崖陡壁,下边是深渊峡谷,红军的马匹在这里摔伤了几匹。”耳边尽是流水潺潺之声,飞瀑山溪顺着山势坠入石潭,眼中皆是林木苍翠之色。

边走边看,李龙保手指对面一座形如招展旗帜的大山,向我们介绍这叫旗帜岭,在山顶人迹罕至的悬崖绝壁处生长着珍稀树种华南五针松天然群落。树龄均在100年以上,林下有散生幼苗,其中最大一棵胸径达53厘米、高近21米,银色针叶树冠在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该群落被湖南省林科院专家考证,是全国生长海拔最低的华南五针松天然群落,极具科考价值。

该群落被湖南省林科院专家考证,是全国生长海拔最低的华南五针松天然群落,极具科考价值。

远看旗帜岭惟妙惟肖。

行至第二座石桥处,现存的桥面一边是水泥桥面一边是木头桥面,李龙保指着桥面介绍:“这座桥叫做‘红军桥’,木头桥是我母亲八十大寿时,嘱咐我修建的,水泥桥是我弟弟带领乡亲们修建的。”

李龙保介绍,这座石桥以前是巨石板铺架,得知红军经过此地,国民党保安团将桥面打断,扔在溪中,阻止红军过桥,乡亲们得知红军经过时,抬出自家的横梁,拆下木板架桥,让红军渡险。红军过后,这座“红军桥”留在了当地老百姓心中,群众以桥立志,自发修桥,行善积德,木头桥十年一换,雷打不动,以示“初心不改、薪火相传”,修建水泥桥后,在桥头立碑纪念。站在桥头还能看到当年打断石桥板的痕迹,溪水中遗留着断石桥面板块。

古道延伸串联起村庄。

古道延伸串联起村庄,错落有致的十多栋木楼保存完好,斑驳的革命语录依旧清晰可见,青石小径穿行其间,木楼间古木成群,有上千年的红豆杉、银杏以及茂盛的古枫、油松、栎树、云杉、铁杉、冷杉、桦木、竹林。静谧、古朴的原生态景象恍如世外桃源,人间仙境,让人心醉神迷。

斑驳的革命语录依稀可见。

高耸入云的1300岁的古红豆杉

“这里是湘桂古道的驿站,走南闯北的客商都要在这里落脚休息,红军当年经过时,就睡在大树下、屋檐下,对老百姓爱护有加,乡亲们深受感动。”李龙保说道。

黄石板古道在梯田间蜿蜒向上,只见群峰环绕的梯田层次分明,那大大小小、层层叠叠的梯田阡陌纵横、星罗棋布、错落有致、巧夺天工,宛如天地间一幅立体、壮观、多彩的油画卷。沿途可欣赏到塘家梯田“七星捧月”独特景观。

静谧、古朴的原生态景象恍如世外桃源,人间仙境,让人心醉神迷。

“这里是湘桂古道的驿站,走南闯北的客商都要在这里落脚休息,红军当年经过时,就睡在大树下、屋檐下,对老百姓爱护有加,乡亲们深受感动。”李龙保说道。

这里是东安县和新宁县交界处的田云界。田云界,顾名思义就是梯田和云雾交汇的地方,地势十分险要。

耗时近三个小时,走完了最完整、最精彩的湘桂古道,亲身感受了红军长征的艰难困苦,体会了红军与群众的鱼水情深,所见所闻感人至深,刻骨铭心。伟大的长征精神,将鼓舞和激励我们不断攻坚克难、从胜利走向胜利。

回望湘桂古道,穿山越岭逶迤延展,如涓涓细流深入腹地辐射周边,串联起城镇村庄,汇聚起人流、物流,支撑着丝绸之路的繁华,延续着古今文明的血脉。随着塘家梯田乡村旅游的兴起,这里将重新焕发生机,成为广大驴友徒步体验红色旅游的经典线路。古老的塘家村,也将依托独特的红色文化和乡村风光,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阔步向前!

作者:登峰

原标题:《永州“茶马古道”流传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