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读 | 儿童轮状病毒胃肠炎综合防控专家共识

原创 上海疾控 上海疾控

古人言:“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在时间的漫漫长河中,历史这面镜子映照出了瘟疫的肆虐和残酷,但更多映照出的是人类的坚毅、勇敢和必胜的信念。

历史上,人类与疾病的每一次斗争,都极大地推动了科学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疫苗,这一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最有效的手段,也在与疾病的斗争中不断发展。2020年初,伴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传染病的防控和疫苗的应用再一次成为公众的关注头条!

自然界存在着很多致病性病毒,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ICTV)根据病毒外观形态以及遗传物质的特征,可分为呼肠病毒科、杯状病毒科、冠状病毒科、星状病毒科等。最近“大热”的新型冠状病毒就是冠状病毒家族的一员。

今天,疾控君将带领大家跟着大咖专家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呼肠病毒科的一员——轮状病毒,它是5岁以下儿童重度脱水性腹泻的首要致病原。

轮状病毒属于呼肠病毒科轮状病毒属,无包膜双链核糖核酸RNA病毒。病毒颗粒为70-75纳米的二十面体,由外层衣壳、内层衣壳和核心衣壳三层包裹11条双链核酸(RNA)片段构成。

根据内层衣壳蛋白VP6的血清型,分为A-J群,其中A群轮状病毒是5岁以下儿童急性水样腹泻最为常见的病原体。根据外层衣壳蛋白VP4和VP7的差异,可将A群轮状病毒分为P型和G型。截至目前,A群已发现14种G型抗原和17种P型抗原与人类腹泻相关。G型抗原和P型抗原可以独立自由组合,目前使用G和P双命名系统确定毒株类型,如G9P[8],表示G型抗原为G9,P型抗原为P[8]。

研究显示,G9P[8]、G3P[8]、G1P[8]、G2P[4]和G3P[4]约占我国A群轮状病毒相关腹泻病例的71.3%,其中G9P[8]是主要流行株。

2009-2015年国内A群轮状病毒流行毒株分布

插播一条重要信息:毒株流行特征是研制疫苗的重要参考依据!

为了全面了解轮状病毒的流行病学特征,科学评价轮状病毒感染的临床症状和疾病负担,综合考虑预防和诊疗措施,进一步构建和完善轮状病毒胃肠炎的综合防控策略。

长三角免疫规划一体化项目组和中华医学会感染学病分会儿童感染和肝病学组结合国内外研究最新进展,从病原学、流行病学、疾病负担、临床特征、实验室诊断、预防和治疗等几方面,联合制定了《儿童轮状病毒胃肠炎预防诊疗专家共识(2020版)》。

疾控君整理了几个热点问题,看看专家们是怎么说的?

Q1

轮状病毒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是什么?

主要传染源:患者、恢复期排毒者和无症状感染者。潜伏期为1-3 天,从发生腹泻前2天已开始通过粪便排出大量病毒,在出现症状后10天仍可持续排毒。机体感染后其粪便和呕吐物中病毒浓度很高,可达10⊃1;⊃2;个病毒颗粒/克以上,而10个病毒颗粒即可致病。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也可通过人-人接触传播。手、污染物、污染的食品和水都可以作为轮状病毒传播的载体。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我国5岁以下儿童约90%的轮状病毒性胃肠炎发生于6-24月龄婴幼儿,2岁以下婴幼儿是重点预防发病的对象。

由于传播途径多样,传播性强,即使安全水供应和良好的公共卫生条件都不能有效阻断其在易感人群中传播。

Q2

轮状病毒胃肠炎的临床特征有哪些?

划重点:几乎每个5岁以下的婴幼儿都经历过轮状病毒感染!

在我国,儿童轮状病毒胃肠炎呈明显的季节性发病特征,冬季检出率最高(占39.4%),其次为秋季(占26.7%),夏季的检出率相对较低(占9.9%),10月到次年2月是主要流行季节。

轮状病毒感染的临床症状往往较其他病毒性腹泻更为严重,包括高热、呕吐频繁、腹泻次数增多和腹泻症状持续时间长、脱水,还可诱发婴幼儿惊厥发作。

Q3

轮状病毒胃肠炎的危害有哪些?

对患儿:轮状病毒胃肠炎会对儿童的生长发育产生不利影响,可导致患儿生长迟缓和低体重等。还可能造成继发的慢性腹泻、良性/非良性惊厥、新生儿轮状病毒感染临床危害等。此外,轮状病毒会导致院内获得性感染,研究显示每4例因轮状病毒感染入院治疗的儿童会导致额外增加1例院内感染病例。

对社会:因门急诊、住院产生直接或间接的经济负担,以及患儿家长由于焦虑等情绪导致劳动力和生活质量负面影响。

Q4

有效的防控手段有哪些?

划重点:

1.高浓度酒精(75%)或游离氯的抗菌剂(如84消毒液)可灭活轮状病毒。

2.目前对轮状病毒胃肠炎尚无特效治疗药物。

3.轮状病毒疫苗接种是轮状病毒胃肠炎综合防控的重要手段。

基于中国轮状病毒的流行特征、疾病负担以及轮状病毒疫苗有效性、安全性数据,专家们建议中国婴幼儿尽早(6周龄)常规接种与主要流行病毒株型别相匹配的轮状病毒疫苗。

目前国内已上市的疫苗有两种,均属于国家非免疫规划疫苗。

国内上市的轮状病毒疫苗种类及其特点

名称

口服轮状病毒活疫苗

口服五价重配轮状病毒减毒活疫苗

(Vero细胞)

毒株型别

G10P[15]

G1、G2、G3、G4、P1A[8]

毒株来源

羊轮状病毒减毒株LLR

人-牛轮状病毒重配株

接种对象

2个月-3岁

6-32周龄

接种程序

2月龄后可以服用,每年服用1剂,每剂3毫升

6-12周龄服用第1剂,每剂间隔4-10周,全程3剂,第3剂不应晚于32周。每剂2毫升

作用与用途

预防婴幼儿A群轮状病毒引起的腹泻

预防血清型G1、G2、G3、G4、G9导致的婴幼儿轮状病毒胃肠炎

上市国家(截至2019年10月)

中国大陆

全球126个国家和地区获得上市许可

2020年4月25日是第34个“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新冠疫情当下,随着国内外儿科和公共卫生领域专家合作的日益深入,儿童疫苗可预防疾病领域呈现新的发展趋势,关口前移,从“以疾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型。

上海市疾控中心致力于多方协作,加强在特殊人群接种指导、上市后疫苗安全性监测和卫生经济学评价研究领域的学术交流,率先通过长三角免疫规划一体化平台,共同构建和完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医防结合的新型预防、治疗、康复、健康促进一体化综合服务模式。

孙晓冬

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

主任医师,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博士

主要学术兼职

现任上海市预防医学会免疫规划专委会主委;

中华预防医学会疫苗与免疫分会第一届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保险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预防接种委员会副主委;

华东免疫预防协作委员会委员。

曾玫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主任医师

医学博士 博士生导师

主要学术兼职

第21-22届WHO基本药物选择和使用专家委员会委员;

WHO抗生素工作组专家成员;

WHO抗菌素管理工作组专家成员;

上海市预防医学会免疫规划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预防接种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感染学病分会第11届委员暨儿童感染与肝病学组组长;

国家免疫规划技术工作组成员;

上海市医院协会第2届传染病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

上海市医学会感染与化疗专科分会第7-8届委员;

上海市医师协会感染分会委员;

上海市医师协会儿科分会委员。

参考文献:

[1] 刁连东, 孙晓冬. 实用疫苗学[M].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5.

[2] 曾玫,孙晓冬,et al.儿童轮状病毒胃肠炎预防诊疗专家共识(2020年版)[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20,54(4).

[3] Yu J, Lai S, Geng Q, et al. Prevalence of rotavirus and rapid changes in circulating rotavirus strains among children with acute diarrhea in China, 2009–2015[J]. Journal of Infection, 2019, 78(1): 66-74.

供 稿:曾 玫 孙晓冬

编 辑:纪 洁

原标题:《专家解读 | 儿童轮状病毒胃肠炎综合防控专家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