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图看懂中国六十年航天历史

原创 时代数据君 时代数据

4月24日是第五个“中国航天日”。它是为了纪念中国航天事业的成就,将首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日(1970年4月24日)设立为“中国航天日”。但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序幕并不是由此打开。

早在1960年2月19日,我国首枚“T—7M”试验型液体燃料探空火箭在上海南汇简易机场成功发射,是我国研制航天运载火箭迈出的第一步,也开启了我国的“空间时代”。

1964年7月19日,我国首枚“T-7A/S1”生物探空火箭在安徽广德发射成功,搭载着中国“首批宇航员”---8只小白鼠,同时还有12支生物试管,内有果蝇、须酶及其他生物。

之后,经过了数年的研发,1970年4月24日,我国首枚航天运载火箭“长征一号”成功将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送入预定轨道。我国也因此成为了全球第五个自行研制和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中国航天也正式进入国际视野。如今,“东方红一号”仍在绕地球飞行。

1985年10月26日,我国自行研制的“长征二号”、“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投入国际市场,承揽国内外用户卫星发射。1990年4月7日,“长征三号”运载火箭顺利将一颗美国制造的亚洲1号通信卫星送入预定的轨道,我国成为全球第三个步入国际商业发射市场的国家。

1999年11月20日,我国首艘无人试验飞船“神舟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基地顺利起飞,经21小时飞行后顺利返回地面,成功实现天地往返,开启我国“载人航天时代”。2003 年10 月15 日,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搭载中国首位宇航员杨利伟顺利升空。“神舟五号”在轨运行14圈后顺利返回地面。

在载人航天取得无数次进步的同时,我国的探月计划也在如火如荼的展开。2007年10月24日,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成功奔月,传回了首张月球表面图,正式开启了我国月球探测工作。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登陆月球背面,成为了人类历史上首个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并能进行自主探测的探测器。

2020年4月24日,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启动,并命名为“天问一号”。按照计划,今年我国将使用“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发射首枚火星探测器,探测器在发射后大约需要经过7个月左右的时间抵达火星。

长征系列火箭承载着中国航天发展

无论是人造卫星、载人飞船、载人空间试验平台,还是即将发射的火星探测器,都离不开航天运载火箭。据时代数据统计,自“长征一号”成功将“东方红一号”发射升空以来,我国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已经发射了213次,其中,203次成功,1次异常,仅9次失败,发射成功率高达95.3%,仅次于俄罗斯。

2017年6月19日,一枚“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发射“中星9A广播电视直播卫星”过程中出现异常,未能将卫星送入预定轨道。之后,卫星通过准确实施了10次轨道调整才正式进入预定轨道。在火箭发射失败的9次中,有7次是在2000年以前,那时我国的运载火箭技术还在改进中。

据时代数据统计,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主要的发射基地有4个,除了大家熟知的西昌和酒泉外,还有太原和文昌。此外,我国还有1次在黄海海域成功发射运载火箭的记录。

目前,我国“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已经退役,“长征二号”、“长征三号”系列火箭也进行了改进而延用至今,成为了我国在役时间最长的系列运载火箭。

中国民营火箭开始崭露头角

2012年至2019年,全球年均运载火箭发射次数约为90次,一次卫星发射的市场价格保持在54亿至59亿美元之间。随着互联网信息应用的快速发展,立方星技术(微型航天器)的成熟,以通信卫星和导航卫星为主的小型低轨卫星的发射需求增多。

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数据显示,2019年-2028年,年均将有260颗小型低轨卫星等待发射,全球总商业发射市场规模预计将超过250亿美元。目前,各国航天局的主要精力还是在完成国家自身的发射任务上,面对如此庞大的商业市场,民营火箭行业开始崭露头角。

从融资、注册资本和业务进展等方面综合来看,我国民营火箭公司大致可划分为两大梯队。第一梯队主要是蓝箭航天、零壹空间、星际荣耀这三家已完成数轮融资的公司,其中,星际荣耀于2019年7月25日在酒泉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了我国首枚民营运载火箭;第二梯队普遍起步较晚,已进入研发阶段的有星河动力、九天微星、天仪研究院、星途探索、灵动飞天、九州云箭等。

第一梯队中的蓝箭航天已融资14.5亿元、注册资本达1.2亿元、拥有专利技术21个;零壹空间和星际荣耀累积融资均达到8亿元,注册资本分别为1896.3万元和1875.7万元。在第二梯队中,星河动力、九天微星、天仪研究院、星途探索均融资过亿。

作者 | 张照

编辑 | 张照

设计 | 蔡展

合作、交流请关注微信公号时代数据

原标题:《第五个航天日,一图看懂中国六十年航天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