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商之源 文化沙龙|《《殷宋五泽》》17古蒙地探源傩舞

编者按

中国有一种神秘的文化叫“傩”。中国博物馆学会会员王今栋认为,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上,有三种永远说不清的神秘文化:一是老子和他的著作,二是禅,三是傩。什么是“傩”?王今栋在《傩的秘密》一书中说:“傩是一种声音、一种影子、一种民间群众的浪潮艺术,是中国民间从古至今逐渐形成的民俗、民艺。”

笔者最早认识傩,是在2008年赴湖南行走湘西的时候,当时在张家界和凤凰之间的一座古苗寨,欣赏了傩舞表演,开始了解中华民族这种重要文化遗存。根据讲解员的介绍,当地傩舞是古代时由黄河中下游一带传入到他们那里的。然而,在学者晋永权《最后的汉族》一书中,他却认为傩是汉民族的文化:“在汉民族现存的、具有宗教色彩的仪式中,作为一种民间力量,傩承载了汉族之所以成为汉族其最为原始的力量:刚劲、无忌、血腥、坦然、秩序,还有尊严。”

傩的起源在中原,具体位置在哪?为什么汉族的傩会在苗族中有很好的传承?这和中原古傩又有着怎样的渊源?

傩舞在苗族中被称为蚩尤戏

“跳傩”是苗族特色鲜明的文化符号,傩堂豪华,傩服绚丽,傩戏古朴,傩舞优美,傩歌动听,傩面具精美。然而,苗族中的傩文化却和中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源地亦在古黄河流域的蒙泽一带。

“你家在哪里?我家黄河边。”苗族以蚩尤为祖,认为族源由中原蒙地迁徙,而傩正是随着族群的迁徙而带去的文化。因此,苗族又称傩舞为蚩尤戏。蚩尤戏初见《史记·乐书》,之后有南朝梁任昉的《述异记》所载,内容为表现黄帝与蚩尤大战的故事:“蚩尤氏耳鬓如剑戟,头有角,与轩辕斗,以角抵人,人不能向。”蚩尤的这种装扮,在现今诸多地方的傩戏节目中仍可看到。学者孙作云认为傩中的方相氏有源于“蚩尤戏”的因素,他说:“这打鬼的领队者——方相氏,为什么必得‘蒙熊皮’呢?就是因为这种跳舞源出于黄帝打蚩尤,而黄帝以熊为图腾,所以要蒙熊皮。”按此观点,蚩尤戏则是目前所见最早的傩戏节目。

苗族族源黄河流域的商丘古蒙地,作为苗族文化符号的傩也正源于此,这就是为大多数学者所接受的“傩起于中原”的学术观点。苗族的远古祖先蚩尤属东夷民族,生活在古蒙地,也就是今天山东、河南交界处的黄河下游古蒙泽一带。当时,蒙人在此繁衍生息,跳傩是其主要文化活动。后来,蚩尤与黄帝争夺地盘,战败后蚩尤族人离开黄河流域的故土开始南迁,形成了后来的苗族,这也是至今苗族仍自称蒙人,并称蚩尤为蒙子酉的原因。与之相应,傩舞也随蒙人南迁并代代传承下来,对此曲六乙《蚩尤与蚩尤戏剧文化》有论。刘锡诚在《傩祭与艺术》一文中说:“傩是古代流行在中原地区的一种祭仪。”陶立璠在《中国傩文化的民俗学思考》一文中说:“原在中原地区流行的傩文化,逐渐向边远地区转移,并在那里保存和传承”。

蒙地古傩在芒砀的商风汉韵

芒砀山麓,悠远的傩乐在古砀城上空响起,一群戴傩面具、执傩道具的傩者,携傩旗从上书“近戏乎非真戏也,国傩矣乃大傩焉”的傩神庙起傩,傩神面具被迅速、隆重地请下。锣鼓起,傩班似疾风,以山为幕,以地为场,在傩乐的伴奏下,只见双伯郎武艺高强,刀光剑影;关公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大刀所至,无坚不摧;雷公霹雳出击,地动山摇……如今芒砀山惟妙生动的傩舞表演,再现了曾在古商丘盛极一时的民间驱疫祈福活动。

早在蚩尤族群南迁后的夏商时期,傩仍在“玄鸟生商”的商丘流传。据《山海经》记载,夏朝帝泄十二年(公元前1810年),居于商丘的商族首领亥,赶着牛群去有易国(今河北易水流域)经商,被有易国王绵臣贪财杀死。亥的儿子上甲微为祭祀亡父,创建了“禓五祀”之礼。商禓,就是商傩。饶宗颐说:“按昜;即禓,与傩字同”。商汤在建立商朝前后,多次在商丘蒙地附近举行军傩,即为出征前在神社祭典,振奋军威,恐吓敌人的的一种傩仪。《吕氏春秋·顺民》记载有“桑林祷雨”傩祭的故事,发生在今夏邑县城西南12公里的桑堌村东。20世纪80年代,文物部门对桑堌遗址进行发掘印证这里是龙山文化至商代遗址。

周朝时,桑林神社是宋国举行傩礼傩仪的地方,是宋国国家的象征。《史记·乐书》载,宋国每年仲春都有“桑林之舞”。孔子曾多次到宋国考察宋礼并祭祖,“祚服而立”尊崇敬重乡人傩。傩为汉神(王子今《汉代“蚩尤”崇拜》),汉代梁国傩舞亦盛行,这在芒砀山梁共王刘买墓中发现的大型壁画“四神云气图”中得到证实。另外,墓内的40件骑士佣犹如战神,组成梁王浩浩荡荡的驱疫仪仗队;20余件仕女佣,惟妙惟肖地再现了驱傩时汉代宫女的形象。汉代梁国的睢阳傩乐与墓中出土的珍贵金缕玉衣上的傩面具、汉画像石中的“百兽百熊率舞图”,更具象地说明傩在商丘一带的广泛流传。至今,在古蒙泽旁的“汉兴之地”芒砀山仍保存着完整的中原古傩的“活化石”、一个过往中国的标本——芒砀古傩,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冥冥之中的历史机缘与巧合。

巫傩探源及其豫东文化遗存

古蒙地蚩尤族的“跳傩”这种艺术形式,一支随着蚩尤战败后九黎族之蒙人南迁,在湘赣川一带的苗族中传承至今;一支依然在中原黄河流域下游地区广为流布,历经沧桑传承至今,并传至日本、韩国。目前,傩舞表演已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被称为“中国舞蹈的活化石”。

五帝时期的蚩尤族“跳傩”是“舞祭乐戏”四位一体的,即集合舞蹈、巫祭、音乐、戏剧于一身。巫傩形成于五帝时期,而其萌芽则在三皇时期。傩公和傩婆是傩仪神坛供奉最为普遍的始祖神,其原型正是伏羲和女娲,对此史学家闻一多在《伏羲考》中有论。在蒙泽南侧的周口市淮阳县有太昊陵、伏羲庙,西华县有女娲城;在蒙泽西侧的商丘市睢县匡城被当地称为女娲诞生地;商丘市博物馆的汉画像石上有伏羲女娲交尾的图像,这些古迹与传说,说明傩公傩婆的原型起于东方。早于巫傩“四位一体”的,是居于蒙泽西侧的伏羲女娲大臣葛天氏所创作的迄今第一部有文字记载的“葛天氏之乐”,它的“舞祭乐戏”四位一体的基本要素,构成了巫傩的初期原型,是傩的萌芽。

在傩舞方面,据《商丘地区志》载,商丘至今仍保存着30余种傩味很浓的舞蹈,如小车舞、挑花篮、鬼会、肘歌、鹬蚌舞等。在傩祭方面,主要表现在丧葬、祈雨、禳灾、鬼节、蜡祭、破台等方面。在傩乐方面,有葛天氏之乐、朱襄氏五琴瑟,西汉梁国有《睢阳曲》,至今民间器乐有唢呐曲、豫东鼓乐、道教的管子曲等。在傩戏方面,豫东一带有与傩文化关系最密切的“目连戏”。除此之外,以“社火”为主的庙会,始终没有摆脱“傩”的痕迹,至今古蒙地一带比较大的庙会有商丘阏伯台庙会、永城芒砀山庙会等。

作者简介

马学庆,本科学历,中共党员,现任宁陵县商务局局长,宁陵县史志办主任。为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会员、中国范仲淹研究会理事、郑州大学穆青研究中心研究员、河南省范仲淹研究会理事兼副秘书长、河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河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商丘市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兼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商丘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秘书长、商丘市散文学会副会长、商丘市优秀中青年科技专家。先后在国家、省、市级媒体发表论文、文学等各类文章千余篇,专著有《范仲淹与商丘》《古宋七子》《殷宋五泽》《寻踪梁园》《大明名贤吕坤》《宁陵通史》《厚重宁陵》《古葛探源》《己吾考略》《老坚决》等10余部。

总策划:刘少杰

统筹:江涛

原标题:《殷商之源 文化沙龙|《《殷宋五泽》》17古蒙地探源傩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