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上海有腔调
比如大名鼎鼎的兰州拉面
老北京炸酱面、陕西臊子面
河南的烩面、山西刀削面……
这些面几乎在全国都能吃到
不过是正不正宗的问题
相比之下南方的面就“低调”多了
耳熟能详的不过
四川担担面和重庆小面这几样
出名的面就更少了
即使是位列“中国十大面条”的
杭州片儿川也鲜有人知
今天我们就在鱼米之乡的江南
吃一碗好面!
烂糊面
对于新上海人来说烂糊面是其貌不扬的美味,烂糊的面条里有绿油油的小青菜,最好是霜打过的那种;咸肉丝或者火腿丝总要有一样才好,提鲜提味,让面不至于太寡淡,如果能再来点开洋,那就更好了。
老上海人的烂糊面可不是这样,经历过三年自然灾害的人,一定都忘不了那个让人记忆犹深的年代。吃饱是奢侈的事情,能吃到饭就已经是幸福的事。
后来的形势好转,肉丝、虾皮、火腿丝、香菇等等都成了烂糊面里的常客。料放的多了,味道自然也就好了起来,才有了现在的烂糊面。
葱油拌面
葱油拌面在上海是道家常面食,几乎家家户户都能做出一碗好吃的葱油拌面;也是上海招牌美食,在上海,不管是大街小巷的犄角旮旯,还是繁华的饭店都能找到葱油拌面。
葱油拌面葱香四溢,面条绵软扎实,入口咸香,回味微微有些甜味。
次坞打面
据说次坞打面已经有600多年的历史了,关于次坞打面的来历有两种说法。一说,一名宫廷面点师闯祸逃出宫廷后,流落次坞,将打面这种上流人士的美食带到民间。
打好的面,放入清水,咸菜煮一煮,出锅前加入悉心熬制的猪油浇头和葱花,就能吃到这道流传了600年的面。
银丝面
好的银丝面讲究“面、汤、哨、热”四个字。
“面”,10斤面粉中要加入1.5斤蛋清,在轧面的过程中要比普通的面条多轧二道,最后用每寸有30个齿口的“面刀”来轧制出“白如雪、细如发、韧劲足、滑而爽”的银丝面条来。
“哨”,用常州话来讲,就是“浇头”,讲究的是红案师傅与白案师傅的配合,这一边灶头上炒菜师傅的炒勺哐哐哐的一敲,那边下面师傅的捞面刚好送到。当年一角四分钱一碗咸菜肉丝面、六角洋钿一砂锅的什锦锅面,是公认的好浇头。
下银丝面就更讲究,下面的水一定是要猛火烧成的滚水,一把面条下去,长筷子一掏,面一浮上来即可。
两面黄
两面黄的起源早已不可考证,但是关于它的传说有不少。据说在民国时期,五芳斋在苏州的分店里有两个明星产品,一个是五香排骨,另一个就是两面黄,当年蒋经国在苏州读书期间最喜欢吃的就是这两样东西。
“两面黄”的吃法也很讲究,吃之前记得要“翻个身”,这样才能吃出“外脆里嫩”的最佳状态,一碗面配一碗蛋丝汤,一碟油,上来之后,喝口汤,再捞口面,一定会让你回味无穷。
片儿川
已有百年历史的片儿川,是杭州奎元馆老店历史上最具名声的面点之一。面的浇头主要由雪菜、笋片、瘦肉片组成,它的特色在于倒笃菜和笋片的鲜美,食后回味无穷。
恰巧有一书生吃了这面,中了乡试举人第一名“解元”,放榜之日,特到店里向店主致谢,因小面店尚没有招牌,就当场题写“奎元馆”三字作为招牌。从此,奎元馆的片儿川面名声大振,食客盈门。
奥灶面
红油爆鱼面用鱼的鱼鳞、鱼鳃、鱼肉、鱼的粘液煎煮为汤,所以味道鲜美异常。其次在于浇头有考究,爆鱼一律用青鱼制作。白汤卤鸭面则以“昆山大麻鸭”用老汤烹煮,故肥而不腻,汤味浓郁厚重。
当然江南的好面远不止这些,浙江温州的索面、台州的姜汤面和麦虾面、江苏淮安的杠子面以及南通的跳面……不知你吃过几样呢?
原标题:《来鱼米之乡的江南,吃一碗好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