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爱不释手的羽扇,究竟是何方圣物?

一句“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传颂千年,三国名士的形象跃然纸上。那么诸葛亮手上的这把羽扇,究竟有什么来历?

02:56
CCTV10《中国记忆》羽毛扇片段(02:56)
产自高淳

如今漫步高淳老街,羽扇随处可见,关于羽扇的故事也是家喻户晓,诸葛亮应该是高淳羽毛扇最早的代言人。据传,有一年夏天,孙权之母吴国太偕同小乔到高淳淳溪游玩,见几个民女正在制作羽扇,把玩后爱不释手。打那以后,每到春夏之交,吴国太都要派人到高淳选购上等羽扇,分配给王公贵戚们使用。后来,孙夫人嫁到蜀国,送了一把最好的羽扇给诸葛亮,诸葛亮居然换掉了陪伴他多年的鹅毛扇,用上了高淳精制的雕翎羽扇。他手执此扇,更显名士风范。从那以后,这把高淳羽毛扇一直陪伴在他身边,直到去世,仍然把高淳羽扇放在枕边。

制扇业把诸葛亮的扇子称为孔明扇,奉诸葛亮为羽扇的祖师爷。每年农历七月二十三日,羽扇行会都要举行"诸葛会",纪念这位足智多谋、用兵如神的军事家、政治家和思想家。当天,会场门口红灯高悬,上书“诸葛中军、天枢上相”八个大字,并挂有“望重南阳”匾额一块。厅堂上供起诸葛亮的神位,凡行会中人,个个都要烧香礼拜。这种风俗,一直延续到解放前夕。

扇立奇功

据一部由宋史研究者整理的《岳飞年谱》中记载:相传南宋建炎年间(1127-1130),著名抗金将领岳飞在率军收复建康城途中,在高淳境内遇到一股金兵。金兵不是岳家军对手,连忙退回城堡开化城,岳飞遂命大将牛皋领兵攻城。开化城是一座土城,易守难攻,城边有三四丈宽的护城河,四门高架吊桥,并有重兵把守,大将牛皋在几次强攻无果,于是岳飞想和城中居民里应外合。但金兵将领金兀术通晓汉语,岳家军和高淳村民传递情报困难重重。

岳飞

困局之下,一位制扇能手生出一计:将约定发起进攻的时间写在羽扇上,根据口令把几个翎羽上的情报拼成完整的突袭时间地点,使金兵难以看出端倪。牛皋派壮丁伪装成制扇工人,在城内打起各家商号的旗帜兜售扇子。扇子翎羽中暗藏的迷香让敌军闻之无精打采,战斗力锐减。牛皋见火候差不多了,便用火攻智取城池,很快击溃金兵。为了纪念大将牛皋,当地百姓将开化城改名为牛城。

明清贡品

高淳羽扇作为贡品,始于明嘉靖年间,距今己有近600多年的历史。每年立夏之时,用上等雕翎制作的羽扇在名士间作为礼物相互赠送。很快,高淳羽扇传到京城,传进了皇宫,深得皇室青睐。嘉靖皇帝朱厚聪一见,连夸“好扇啊好扇!”一天上朝议事,他拿着羽扇问:“此扇出自何处?”一位曾经到过高淳的大臣出班奏道,“禀皇上,此扇出自应天府高淳县,是用名贵雕翎制成的。”皇帝一听龙颜大悦,给应天府下了一道圣旨,将高淳羽扇定为贡扇,限每年端午佳节之前,向朝廷进贡各式羽扇360把。

嘉靖皇帝(资料图)

高淳羽毛扇被钦定为贡扇后,应天府每年年初就派专人坐镇高淳负责置办,高淳的羽扇行业也因此迅速发展和兴盛起来。明末清初,羽扇会形成,在其统一主持下,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所有羽扇商店开始“挂牌”、出样品,行会则派出代表挨家挨户检查产品的规格和质量,评定价格。产品质量好的就评为“进贡商号”,挂上“进贡羽扇”的牌子,由其承担当年贡扇生产任务。当时,羽扇行规相当严格,任何人未经行会批准,不得擅自经营。即便是自己生产的产品,要拿到市场销售也必须经行会同意。这种进贡制度直至清咸丰年间江南一带成了太平军的势力范围才被废除。

羽扇商户

名扬海外

民国期间,国外来华经商者渐增,高淳羽扇开始走出国门。民国3年(1914)高淳羽毛扇参加“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展出并获奖。颇受外国商人青睐,有四家商号获得博览会奖励。1927-1931年,高淳羽扇年生产销售量达到10万把以上。

新中国成立后,高淳精心制作了四把珍贵的羽毛扇,赠送给毛泽东、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受到中央办公厅嘉奖。1957年后,高淳羽毛扇开始大批出口海外,行销前苏联、加拿大等23个国家、地区。1987年,淳溪30翎、28翎、24翎羽毛扇获省工艺美术百花奖。2009年,高淳羽毛扇工艺被列入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制扇 程序

目前,高淳羽毛扇有80多个品种,根据毛羽种类、长短,制作成圆形、半圆、宝剑形、春桃形、石榴形、掌心形、佛手形、鸡心形等多种型号。一把高档羽毛扇必须是纯手工制作,要经过质检、筛选、蒸晒、理毛、穿编、贴花芯、装托柄、安扇垂等20多道程序,羽扇惊艳可想而知。

“毛扇扇凉风,宜夏不宜冬。有人问我借,我说要扇风。”羽毛扇承载着高淳的千年历史,是高淳当之无愧的发展名片。古代羽扇扇出了风云变幻,江南雅韵;今日羽扇扇出了人民富足,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