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香是一种集药用、香精香料、精细雕刻及宗教用品于一体的重要珍贵用材树种,天然分布于印度尼西亚等地。我国无檀香天然分布,但自南北朝梁代以来开始利用檀香,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中医认为檀香有理气温中、和胃止痛的功效;檀香油具清凉、收敛、强心等作用,能治疗多种疑难杂症,被载入多个国家药典;檀香精油香味独特且持久,是一种基础型定香剂,广泛应用于香精香料行业,经济价值非常高。此外,檀香还是宗教仪式的重要用品,用于雕刻或制作各种宗教用品等。
树木档案
檀香,又名东印度檀香、真檀、震檀、白檀等,为檀香科檀香属的重要珍贵用材树种。天然分布于印度尼西亚诸岛屿,后被引种到印度、澳大利亚、中国等地开展大规模栽培。在植物分类学上,檀香属是一个难度较大的类群,现为多数学者承认的檀香属有16个种、15个变种。因我国无檀香属的天然分布,所以引种到国内种植的檀香属植物绝大部分都是印度檀香,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已种植的檀香人工林面积已超过5万亩,而且还在增加。
应用檀香历史悠久
檀香作为商品输入我国已有1500年以上的历史,最早是作为医药使用。早在南北朝梁代(公元502-549),檀香就已经载入陶弘景的《名医别录》中,随后在苏敬等编撰的《唐·新修本草》(公元659)中,檀香被编入紫真檀木条目下,并且对檀香的产地和分布进行了补充说明,明确指出檀香“出昆仑盘盘国,惟不生中华,人间遍有之”,意为我国虽无檀香的天然分布,但却广泛应用檀香。
我国应用檀香有悠久的历史。据报道,1987年4月,陕西省扶风县法门寺唐代地宫出土的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第一枚和第三枚指骨舍利均为用檀香木制作的宝函装着,这表明我国早在1100多年前就开始利用檀香木了。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檀香输入我国的数量越来越多,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
引种过程曲折复杂
尽管我国应用檀香已有超过1100多年的历史,但有目的性地开展引种栽培试验却仅有100年左右。台湾林业试验所最早于1913年从法国购得檀香种子,但当时因未掌握栽培管理技术,以失败告终;1916年继续从日本购入种子,虽已成功培育出幼苗,但因遭到1919年的台风袭击,林分损失殆尽,使得引种栽培计划被迫中止。
华南植物园最早于1962年从印度尼西亚获得12粒檀香种子,并培育成活幼苗8株。随后1964年又继续引进檀香种子695粒,培育出幼苗300余株继续开展引种造林栽培试验。1968-1974年,我国科研人员利用先后引进的两批檀香植株结下的种子,在广东、广西、云南、海南、四川等地开展扩大试种,并最终于1997年前后在华南植物园和湛江南药场分别砍伐了20年左右的檀香植株,收获了具有商业价值的檀香心材和檀香精油,实现檀香这一重要的珍贵经济用材树种落户中华大地。
半寄生且雌雄花异熟
檀香的半寄生特性最早发现于1817年,当时任印度加尔各答植物园主任John. Scott经过反复试验后发现,移植檀香时,若不连同周围的伴生树种一同移植,则很难成活,如果砍伐清除檀香周围的伴生树种时,檀香的长势就会显著受到影响甚至死亡。但直到1870年左右,科学家们才破译了檀香根系半寄生的秘密。
檀香根系区别于其他树种的最大特点在于,其根系含有大量的吸器(盘),需通过吸盘从寄主植物获得部分养分和水分才能正常生长,因此,种植檀香必须配置好寄主植物才能取得成功。尽管檀香可寄生的植物种类甚多,但仍有一定的选择性。一般而言,具固氮作用的豆科植物作为檀香寄主的效果要优于其他非固氮树种。此外,檀香吸盘不仅可吸附在多种寄主植物的根系上,还常常出现“自寄现象”,即吸盘吸附在自身的另外一根段上。
檀香的寄主可分为苗期寄主、中期寄主和长期寄主三大类。檀香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早期移栽不需要寄主的参与,当幼苗进入快速生长发育后则必须配置好寄主。随着檀香的进一步生长发育,寄主也需要进行相应的更换或补植。
绝大部分常绿乔木树种一年内开花结实1次,而且花期和果期相对固定,但檀香却例外。根据种植地区的热量条件,檀香在一年内可开花结实1-3次,一般在亚热带地区一年开花结实1次,在热带地区则可开花结实2-3次,而且雌雄花异熟,在同一时间点同一植株上甚至可观测到花蕾、开花和果实并存。这些特殊的生物学特性有效避免了檀香的自花授粉,保证了其异花授粉,有利于提高生态适应性。
檀香香味独特而持久
檀香又名旃檀、震檀等,系直接自梵文“Chandana”音译而来,意味着木材香味独特且持久。进一步的科学研究发现,檀香之所以具特殊香味,是因为木材的心材含有倍半萜烯类檀香精油,精油的主要化学成分为α-檀香醇和β-檀香醇,其中α-檀香醇含量约占41%-55%,β-檀香醇含量约占16%-24%,特殊香气的主要作用成分是β-檀香醇。因檀香油独特香味,温馨持久,而且还能与多种香料混合,混合后能使其他易挥发精油的香味变得更加稳定和持久,因而被用作良好的定香剂,是配制各种高级香水、香精不可缺少的基本原料,广泛应用于香精香料行业。目前檀香制品从香皂到各种化妆品不下数百种。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尖峰岭试验站有几株檀香遭盗伐后,试验站工作人员为了防止檀香树头被盗,同时将种质资源进行保护后再萌芽利用,用水泥砌成矮围墙将树头包围,数月后在以树头为中心5-10米范围内皆可以闻到檀香散发出的阵阵独特香味,足以证明檀香香气的独特性和持久性。
经济价值高前景向好
檀香在宗教界被誉为“神圣之树”,这是因为檀香长期以来一直与各类宗教活动密切相关,特别是东方人,在传统意识里就对檀香情有独钟,赋予檀香神秘的色彩。因此,各种高档宗教用品如佛像、雕刻造型等均用檀香制作,寓意虔诚。
檀香在民间被誉为“黄金之树”,这是因为檀香全身都是宝,檀香的各个部分都是有价值的,而且价格均非常高昂,应用范围广泛。首先,檀香木材是贵重的工艺材料,木质细致,香味恒久,质量仅次于象牙,多用于雕刻造型,还常用于制作檀香扇、珠宝箱、首饰盒、拐杖等,防虫耐腐性极强。1987年,江苏淮安县出土的明代王镇夫妇合葬墓,同样的墓坑和棺椁,因为王镇用了檀香木制作棺材,发掘时尸体仍然完好无损,而他的夫人因为棺木不是檀香木的,则仅存骸骨。其次,檀香木具有行心温中、开胃止痛的功效,主治寒凝气滞、冠心病、心绞痛、腹痛、胃痛少食等疾病,可以消炎、抗菌、抗痉挛、镇咳、清热润肺、祛胃胀气、利尿、治疗皮肤病和止血崩,在中医药行业应用广泛。此外,从心材提取的檀香精油香味独特且持久,是配制各种高档香水、香精必备的基础定香剂,也是制造高级香水、香皂、化妆品的重要原料。檀香的碎材和木屑可用于制作高品质的线香、盘香及熏衣物等,是随身佩戴香囊的天然用料。
檀香人工林对立地条件有一定的要求,喜土壤肥沃、温暖湿润环境,根系浅,不耐积水和瘠薄,适生于极端低温在0℃以上、无霜冻的地区。在我国北回归线以南地区均能正常生长,主要包括华南的广东南部、广西南部、海南全省、四川南部、福建南部、云南南部等。
绝大部分木材都是以体积论价,而檀香则一直以重量论价,目前市场价格每公斤高达3000-5000元,而且长期供不应求。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檀香的消费需求也与日俱增,而檀香的轮伐期长达30年以上,天然的檀香资源早已消耗殆尽,人工林的更新速度远远满足不了市场的巨大需求,因此,科学种植檀香是一项非常好的投资。
目前,我国南方地区檀香人工林高效培育技术体系已基本形成,檀香人工林可以实现集约化经营管理。早期种植的檀香生长表现较好,约6年就陆续开始形成心材。随着栽培技术研究的深入,檀香轮伐期预期显著缩短,心材产量的质量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均显著提升。
作者简介
刘小金:博士,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从事热带珍贵树种栽培技术研究工作。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原标题:《树木传奇|檀香,黄金之树余香袅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