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商之源 文化沙龙|《古宋七子》34墨家精神寓成语

编者按

他是一个以爱和义为武器的智者,他是一个以严密逻辑思辩闻名于世的哲人,他是一个独具创新意识的伟人工匠,他是一个拥有当时世上最强大防御技术的思想家。他,就是墨子。围绕着以墨子为核心的墨家及其著作,产生了一系列的成语,字字如玑成为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精华,也彰显着墨家的治学精神、和平精神、工匠精神和任侠精神等等。

对于与墨子有关的成语,大众最熟悉的莫过于“墨守陈规”了。此外,“快马加鞭”这个成语也出自墨子,彰显了其教育治学思想和对优秀弟子的殷切期望。墨子的学生耕柱子,聪颖过人,但不知发奋努力,墨子总是责备他。耕柱子很不服地问:“我真的没有比别人强的地方吗?”墨子说:“我将要上太行山,乘坐快马或牛,你打算鞭策哪一个呢?”耕柱子很自信地说:“我要鞭策快马。”墨子追问:“你为什么要鞭策快马呢?”耕柱子说:“快马值得鞭策。鞭打它可以使它跑得更快! ”墨子说:“我也认为你是值得鞭策的,你应该像快马一样力求上进啊!”自此,耕柱子发奋读书,再也不用老师整日督促了。

除此之外,为大众所熟悉的出自墨家的成语还有很多,如以人为镜、功成名就、戮力同心、何罪之有、墨子泣丝、改梁换柱、致远任重、不知甘苦、兼而有之、不可胜数、坚甲利兵、以卵投石等,本期结合墨家成语简析其精神。

墨突不黔:墨家的和平精神

墨子像

墨子的一生总是行色匆匆,栉风沐雨,奔走于战争与和平之间,到各诸侯国宣传他的“兼爱”“非攻”思想。墨子是济世救人的行动者,为了乌托邦般的救世梦想,他如苦行僧四处奔波没有时间来品味生活之美,因此东汉班固对其评价“墨突不黔”。是说墨子每至一地,烟囱尚未熏黑,又到别处去了。与此相似的成语还有“黔突暖席”“孔席墨突”。在各国奔波的过程中,墨子不辞劳苦,“平生足迹所及,则尝北之齐,西使卫,又屡游楚,前至郢,后客鲁阳,复欲适越而未果”,此间从头顶到脚跟都磨伤,孟子于是用“摩顶放踵”这个成语赞誉墨子舍己为人的辛苦程度:“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孟子·尽心上》)至清代,谭嗣同《

<仁学>自叙》载:“深念高望,私怀墨子摩顶放踵之志矣。”章炳麟《变法箴言》曰:“故摩顶放踵以拯生民之陆沉,前者踣,后者继,百挫而无反顾,终以集事。”

墨家善守御,研究出不少在当时堪称“高科技”的产品并投入到战争防御工事。在著名的“墨翟陈辞,止楚攻宋”的典故中,墨子运用雄辩与无以伦比的防御技术实力,成功阻止了一场血腥的侵略战争,这也许是战争的最高境界——不战而屈人之兵。“墨子救宋”的故事,记录在《墨子·公输》篇,并被选进了初中的语文课本里。不要以为这是偶然,事实上从现存史料来看,墨子生平至少成功阻止了四次类似的战争,如“止齐伐鲁”“止鲁攻郑”等。如果在今天,墨子可以当仁不让地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了。此外,作为古代正义的使者,墨子还有很多热爱和平的名言,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义人在上,天下必治。”“爱人者必见爱也,而恶人者必见恶也。”

手足胼胝:墨家的工匠精神

商丘博物馆的墨子雕像

墨子出生于宋国的一个工肆之家,很早就受家庭熏陶,学到了一身精湛的手工技能。据说他制作守城器械的本领比公输班还要高明。墨子是一个有相当文化知识,又比较接近工农小生产者的士人。自诩说“上无君上之事,下无耕农之难”,是一个同情“农与工肆之人”的士人。他自称是“鄙人”,被人称为“布衣之士”。墨子善于从生产和生活实践中总结经验,逐渐成长为一位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杰出人才。之后,在其创立的墨家学派中,他也这样要求自己的弟子刻苦钻研,禽滑釐在制作守城机械构筑城防工程中高强度劳动,以致手足长满老茧,于是用“手足胼胝”这个成语来形容其工匠精神:“禽滑釐子事子墨子三年,手足胼胝,面目黧黑,役身给使,不敢问欲。”(《墨子·备梯》)

墨子思想闪耀着工匠精神的光辉,其思想极具特色的就是理性、逻辑和工程师精神。墨子本人就是一位很好的机械师,他既能设计也能制造机械,还探索了很多力学和机械设计原理,率先提出机械设计三大定律,以规范机械师的设计标准。而且墨家的工程师精神,也是诸子百家中独有的。如果按当时的科学标准,凭着墨子在几何、光学等方面的成就,墨子还可以获得诺贝尔物理奖、化学奖等。毛泽东在评点古今人物时,就认为“墨子是一个劳动者,他不做官,但是他是比孔子高明的圣人。”墨家作为“科圣”的工匠精神,是“手足胼胝”吃苦耐劳的精神,是甘于奉献的敬业精神,是知行合一的实践精神,是精益求精的制造精神,也是至善至美的创新精神,这种精神一直流淌于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支撑着我国两千余年的科技文明历程。

赴汤蹈火:墨家的任侠精神

墨子为侠之大者,他在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任侠”的观念。《墨子·经上》:“任,士损己而益所为也。”注曰:“谓任侠。”任侠的本质就是牺牲自己帮助别人。任侠必须符合墨子之“义”,“万事莫贵于义”,义就是天下人的“利”。墨子从一开始就把墨家之侠与江湖之侠迥然区分开开,墨家侠气逼人,侠风盎然,但又绝不简单等同于普通侠客的一时一处的意气之争、一言不合血溅五步的好勇斗狠。墨子所建立的墨家学派是具有半军事化性质的思想学术团体,在巨子的带领下行墨子之义,扬墨子之爱,墨家行侠仗义是后世侠者之祖。墨子之侠,是胸怀全人类和平理想的侠,是以百姓之心为心舍生取义的侠,也为中国文化温文尔雅之中,注入了一股强劲的刚健、血性和骨气。这个特殊的团体纪律严明,网罗天下豪杰。《淮南子·泰族训》曰:“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旋踵,化之所至也。”《墨子·兼爱》:“蹈火而死者左右百人有余”,“伏水火而死,有不可胜数也”。这是“赴汤蹈火”成语的由来。这种为实现学派宗旨而义无返顾的精神,是墨派显著的特点。晚晴学者陈沣指出:“墨子之学,以死为能,战国时侠烈之风,盖出于此。”

历史上,凡慷慨悲歌之士,其血液中均流淌着墨家精神。在近代,将墨子兼爱思想与侠义思想践行于身的,首推谭嗣同。谭嗣同性任侠,善剑术,涉猎群书,著《仁学》,博采儒佛及西方科学,尖锐批评纲常名教。参加戊戌变法失败后被杀害,死时慷慨高呼:“因变法而流血者,请自谭嗣同始。”真是振聋发聩的血性呐喊。谭嗣同在《仁学·自序》中写道:“墨家有两派:一曰任侠,吾所谓仁也;一曰格致,吾所谓学也。仁而学,学而仁,今之十其勿为高远哉!”谭嗣同以其血性生命践行了摩顶放踵以利天下的墨家思想。

墨学作为华夏显学,在战乱纷争的时代横空出世,并推陈出新后来居上,其如日中天的日子已经过去了2000多年,如今留下的只是一部残缺不全的《墨子》和种种神秘的传说,但墨家的精神延绵千年而不绝,仍闪烁着人性的光辉,它也将永远流传于世。

作者简介

马学庆,河南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宁陵县商务局局长,宁陵县史志办主任,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会员、中国范仲淹研究会理事、郑州大学穆青研究中心研究员、河南省范仲淹研究会理事兼副秘书长、商丘市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兼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商丘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秘书长、商丘市散文学会副会长、商丘市优秀中青年科技专家。其专著有《范仲淹与商丘》《古宋七子》《寻踪梁园》《大明名贤吕坤》《宁陵通史》《厚重宁陵》《古葛探源》《己吾考略》《老坚决》等

总策划:刘少杰

统筹:江涛

原标题:《殷商之源 文化沙龙|《古宋七子》34墨家精神寓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