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岗至大连高速公路纵贯黑、吉、辽三省,是国家高速公路“7918”网中9条南北纵线中的第一纵,也是国务院批准的《东北地区振兴规划》中重点建设的六大通道之一。项目建成通车后,吉林敦化至辽宁大连的车程由14个小时缩短至7个小时。这条经济大通道加速了吉林省东部地区融入环渤海经济圈,有机联通了东三省资源丰富和经济发达的地区,对推进东北区域经济一体化具有重要意义。
质量管控,打造“品质工程”
鹤大高速小沟岭至大蒲柴河段项目是吉林省投资额最大、里程最长、区域生态最敏感、施工技术难度最大的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在工程建设中,项目建设团队严格把控项目质量管理,不断完善质量管理制度,加强试验、测量以及原材料管控,对影响工程实体质量的环节进行重点检查;积极开展质量通病治理,不断优化施工工艺,工程质量管理取得显著成效。
创新理念,建设“科技工程”
依托交通运输部、吉林省打造“科技示范项目”和“绿色低碳公路主题性示范项目”的双示范活动,项目建设团队积极建设“科技工程”,大力倡导“绿色环保、节能降耗”的施工理念,成功应用了以超长桩旋挖钻施工技术、克服坚硬地质静压植桩施工技术等为代表的建筑业10项新技术9大类40项技术。其中,克服坚硬地质静压植桩施工技术是利用其特有的“除芯理论”,通过螺旋钻钻掘与静压相结合,解决了坚硬地质层常规振动锤无法施工钢板桩的难题,实现坚硬地质层钢板桩植桩施工。该技术为东北地区首次应用,也为以后类似工程提供了有益借鉴。
节能环保,铺就“绿色之路”
鹤大高速公路沿线粉煤灰资源丰富,在桥梁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掺加粉煤灰代替部分水泥,实现对高速公路沿线工业废料充分利用,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的同时,降低工程造价,改善混凝土工作性能,提高混凝土耐久性。项目施工期间,共利用粉煤灰2.66万吨。
在吉林寒区气候条件下,混凝土的抗冻、耐久性是保证桥梁达到设计使用年限,减少桥梁病害及后期维修的关键指标,项目桥梁护栏底座和伸缩缝均采用抗冻等级F300级的抗冻耐久混凝土。在抗冻耐久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项目持续优化矿料级配,反复调整胶凝材料用量,对不同结构采用单掺粉煤灰或复掺硅粉加膨胀剂,同时采用引气型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和低水胶比,恰当引气等技术,经过抗冻性、抗渗性等耐久性指标检测,均优于设计要求。
项目先后荣获2016年度中建协“全国建筑业绿色施工示范工程”,2017年度中国交建优质工程奖、吉林省公路勘察设计协会优秀设计奖,2019年获得中国建筑业协会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
来源:安全质量环保(QSHE)监督部
原标题:《鲁班奖获奖工程巡礼!鹤大高速公路小沟岭至抚松(小沟岭至大蒲柴河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