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东嘉兴路267号的天堂大戏院,由英商业广地产公司投资兴建,华人经营,民国二十一年(1932)6月19日开幕。民国二十四年(1935)易主经营,改名天韵大戏院。据当地年长居民介绍,该地因江浙籍居民众多,上演的剧种以江淮戏和越剧为多,成为附近居民小有名气的娱乐场所。
民国三十一年(1942),由日本人强行转让经营,改名日进剧场。虽然时过境迁,当地老居民,如谢稚柳先生的女儿谢璎教授和现居住在瑞康里100号的蔡医生,至今还依稀记得日进剧场。据年过八旬的蔡医生告诉笔者,如果望文生义,这“日进剧场”是否专迎客日本人,是否和外滩“华人与狗不得入内”有异曲同工之处还无依据,但当年日本侵略者依仗淫威,横行霸道的嘴脸却是昭然若揭。
笔者居住的瑞康里当年有不少日本侨民居住。我清晰地记得,读小学时,我参加的季同学学习小组,楼上有叫桥本绿郎的住户,每每在楼下相遇,他和他的太太总是谦恭有加,鞠躬“九十度”;另外是我的一位邻居,也是日本侨民,嫁给中国人后,和左邻右舍和睦相处,还学起了沪语,一口上海话说得像模像样。
抗日战争胜利后,日进剧场改名嘉兴大戏院,主演淮扬剧,兼演京剧、越剧、沪剧与滑稽戏等其他戏种。1970年3月起,嘉兴大戏院改名为嘉兴影剧院。在我童年的记忆里,居家附近的嘉兴影剧院是我们小伙伴最向往的地方。那年月,没有电视机,没有游戏机,没有平板电脑,没有智能手机,能够在电影院每周享受一次观赏电影的机会,对工薪家庭的孩子是梦寐以求的。读小学的时候,表弟每周六来我家玩,就是由我陪同他看一场电影,而且是“打仗”的。在小学阶段,我们在电影院观赏了《英雄虎胆》《沙漠追匪记》《南征北战》《上甘岭》等。回忆那时看电影的快乐,年过六旬的表弟依旧记忆犹新,津津乐道,虽然他是留俄博士,被所在的复旦大学公派于莫斯科大学进修数年,也算是见多识广的主了,但儿时美好记忆给我们带来的快乐是难以用语言来表述的。
嘉兴影剧院的票价很亲民,只要“一角钱”。和沪上高大上的大光明、和平电影院是无法相比的,就是和附近的国际、永安、胜利电影院也差一个“档次”,但于我们是大大地满足了。我印象最深的是两件事:一件事是,每逢电影院晚上演出戏曲前,总能看见一身戏服的演员,花枝招展在嘉兴路招摇过市。有一次,我和儿时小伙伴看见“孙悟空”出现在电影院后门,被弄堂里居民团团围观。邻居说,这是绍兴“大班”。回到家,我缠着父母要去看“孙悟空”,经不住我们兄妹三人苦苦“哀求”,我们一家人终于如愿以偿观赏了绍剧“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时光流逝了50多年,但绍兴大班高亢激越的唱腔、孙悟空手中金闪闪的金箍棒还是记忆尤深。第二件事是每年放暑假,我和小伙伴相约去电影院“出外快”。电影院后门就在我居住的瑞康里弄堂的后门,天热电影院没有空调,为了通风,后门往往虚掩着,这就给我们小伙伴有了可乘之机。轻手轻脚推门进去,悄悄地席地坐在银幕后面,有时工作人员看到了,也是善解人意地轻轻地说一句“不要发声”去忙别的工作去了。因为是熟面孔,因为我们“守规矩”,电影院叔叔阿姨也不难为我们,每年暑假弄堂里的小伙伴享受免费专场。
20世纪80年代末,电影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嘉兴影剧院也难改一蹶不振的颓势,久经失修的电影院处于破败而将遭废弃的境地。好在虹口区相关部门及时得知电影院要改造成为火锅店的信息,果断紧急喊停。由于电影院正好处于虹口重点打造的文化创意项目——上海音乐谷内,继而立马进行保护性整修,恢复这幢老建筑的演出功能,使得嘉兴影剧院幸运地逃过一劫。
原标题:《钩沉|嘉兴影剧院忆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