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济精神再讨论 | 江基尧:救死扶伤,精益求精

江基尧

仁济医院首席专家

上海市颅脑创伤研究所所长

仁济医院历经175年的风雨洗礼,一代代仁济人始终牢记“救死扶伤,精益求精”的至高使命。颅脑创伤团队是仁济医院的一分子,也在最近10余年医院快速发展的进程中展现着自己的风采。可以说,急性重型颅脑创伤的救治是“救死扶伤”最生动的诠释,也是“精益求精”最迫切的要求。

2003年1月,我刚从第二军医大学来到仁济医院担任神经外科科主任,病房是在内科大楼7楼,总共23张床位。到2007年搬迁至外科楼,再到现在东院、南院神经外科3个病区、外加一个国内领先的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神经外科的体量和规模在医院的支持下获得了巨大发展。与此同时获得大幅提升的是内涵,是专业上的精益求精。神经外科先后成立各亚专业组,成为全国首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并获批成立了上海市颅脑创伤研究所。仁济颅脑创伤团队主要成员包括:高国一博士、冯军峰博士、毛青博士。各种类型颅脑创伤病人救治效果显著提升。重型颅脑创伤病人的死亡率从20年前的60%,下降到现在的20%左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创伤昏迷的早期促醒成功率,也位于国内先进行列。颅脑创伤医护团队对每一位颅脑创伤患者全力救治、“救死扶伤”的同时,我们也在不断地拓展着“精益求精”的高度、宽度和厚度。

“精益求精”意味着要有“高度”。作为国际神经创伤协会第十任主席、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的主任委员,我带领仁济医院以及中国颅脑创伤专家团队,已经完成欧盟与中国颅脑创伤大数据前瞻性疗效比较研究、正在开展2项美国注册的多中心前瞻性随机临床对照研究。部分临床研究成果已经被美国第4版《重型颅脑创伤救治指南》(2016年)作为IIA强度向全球推荐,中国的循证医学证据已经在全球颅脑创伤救治中发挥重要指导作用。与此同时,我作为唯一通讯作者、2019年带领颅脑创伤团队已经在世界顶级杂志《柳叶刀神经病学》连续发表3篇论文,进一步在世界舞台发出中国的声音。精益求精的“高度”,是为了能够更好地“救死扶伤”。

“精益求精”也要做“宽度”。近5年来,共举办30场约900人的“仁济颅脑创伤参访班”。每次参访都邀请全国各地县、市级医院为主的一线临床医生,前来参加学习交流并参观神经外科监护室。30人左右的小班化教学,为学员们提供了接地气、可以借鉴的手术策略、技术、重症管理经验等等。我们正朝着将其打造成中国颅脑创伤培训的“黄埔军校”这一目标阔步前进。由仁济颅脑创伤团队牵头制定的颅脑创伤相关的救治指南、专家共识共计12项,主编3部专业书籍,已经成为国内颅脑创伤医生的基本工具书、根本性指导文献。“精益求精”在宽度上的努力,是为了让更多人、更规范的“救死扶伤”。

“精益求精”还要求有“厚度”。包括救治全流程的关注,也包括青年医护团队建设。重型颅脑创伤的救治第一步是让病人能够“活下来”,然后还要“醒过来”、“好起来”。我们团队在昏迷的早期促醒、整个康复进程中,都投入了许多精力和探索,以期病人能有更好的恢复。与此同时,我们欣喜地看到,仁济颅脑创伤救治青年团队获得了2018年度“上海市青年突击队”、“上海市青年五四奖章集体”,体现了年轻梯队的战斗力和精神传承。青年医生参加全国手术技能大赛、脑积水病例大赛,分别获得了全国亚军和全国冠军,展现着年轻医生奋勇争先的良好精神风貌。所以,精益求精的“厚度”拓展,是颅脑创伤救治的全流程覆盖,也是青年团队的茁壮成长。

原标题:《仁济精神再讨论 | 江基尧:救死扶伤,精益求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