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坪遗址
【三坪遗址】 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积石山县安集乡三坪村三坪社以北700多米处的山咀边缘上,地处黄河南岸台地上,东面为二坪沟,南邻三坪小学,西面为死人沟,北隔河与炳灵寺相望,东西宽约90米,南北长约150米,面积约0.14万平方米。
新庄坪遗址
【新庄坪遗址】 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积石山县银川乡新庄村新庄社周边,地处银川河台地上,北到后庄尕寺根,南至上社西沟,东靠多多山,西至银川河,南北长约1400米,东西宽约320米,面积约44.8万平方米。
元山遗址
【元山遗址】 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积石山县石塬乡三二家村大地社以西300米的元山上,属马家窑文化马厂类型、齐家文化聚落址,东邻大地社,西接三二家村,南与扎麻山相望,北至元山顶北侧,东西长约2000米,南北宽约160米,面积约32万平方米,地形为多台地,多沟洼的山梁地势,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上山遗址】 是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积石山县安集乡钭家山村宗家山社东南角300米处的山梁上,地处黄河南岸二阶台地,属马家窑文化马厂类型、齐家文化聚落址,东西宽约72米,南北长约156米,面积约1.1388万平方米。文化遗存主要分布在上山、大树岭、岭坪、白崖湾一带。白崖湾断崖上暴露出灰层和白灰,出土有泥质红陶大双耳罐、夹砂断陶垂腹罐残片等,属齐家文化。大树岭出土的双耳彩陶罐,泥质红陶,饰黑红两彩,多为圆圈网纹,变体人形纹,属于马家窑文化马厂类型。
【大坡洼遗址】 是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积石山县大河家镇四堡子村陈家社南2400米处。黄河南岸第二台地上,东西宽约200米,南北长1500米,面积300000平方米,遗址东连陈家沟,南靠旱地坪,西临大坡洼沟,北依王家社,地形为山梁多台地多沟湾地形。1986年临夏县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临夏州普查队调查时发现墓葬坑两处,其中一处墓葬坑旁边的泥土里拌有大量的陶器物残片,有彩陶残片和泥质素陶片。在遗址阳坡面的墓坑旁处发现有许多陶器残片和人骨,残片多为红黑彩相间的平行纹、弧线纹陶片,泥质绳纹红陶片,为马家窑文化马厂类型和齐家文化并存的文化遗存。
【崖头坪遗址】 是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积石山县刘集乡团结村一社以北2000米的平川地上,刘集河滩的第一台地上,遗址东临大河家至吹麻滩公路,南接团结村一社,西临尕沟,北依洼坡根,东西宽80米,南北长600米,面积为48000平方米。出土文物有彩陶罐、钵、豆、壶、石器、骨珠等,为马家窑文化马厂类型、齐家文化类型的聚落址。
【庙坡根遗址】 是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积石山县别藏镇吊地洼村下王家社以西300米的庙山梁上(桥头车站西南的山梁上),东西长约350米,南北宽180米,面积约63000平方米。遗址东临临大公路,南接背后沟,西至插碑梁,北面是砖瓦厂。出土大量的素陶残片,大多为泥质红陶和夹砂粗陶,纹饰为兰纹,绳纹、印纹、轮纹。是一处比较典型的以齐家文化类型的聚落址。
【石家咀遗址】 是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积石山县银川乡水陈村線家二社以西的坪沿边,东面是喇嘛山阴洼,南面为圆咀沟,西望银川河滩,北面为西番沟,石家咀遗址南北长130米,东西宽97米,面积约12610平方米。出土许多泥质橙红陶残片,夹砂粗陶片、石杵、石块、人骨、兽骨等,残片纹饰有黑红彩纹、宽带纹,夹砂粗陶片纹饰有附加堆、绳纹等,并捡到鬲罐圆形马奶头一角,是一处以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马厂类型、齐家文化的遗址。
【阳洼沟遗址】 是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积石山县安集乡苟家山村洼口社大山脚下的沟底住户周边。遗址南北长约200米,东西宽60米,面积约12000平方米。该遗址文化遗存十分丰富,主要集中在村庄前后,遗址南北面有几处灰土层、白灰层散布面较多,在阳洼社村口断面上可以明显地看清白灰面房址痕迹,是一处典型的齐家文化聚落址。
【迭脚遗址】 是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积石山县郭干乡大杨家村苟家咀社西面约300米处,陈沟沟沿的台地上,南面为陈沟,隔沟与酸梨树村相望,偏东北为苟家咀社,北面约1000米处为大杨家社,遗址东西长约300,南北约50米,总面积约15000平方米。发现有白灰面房址五处,其中三处在同一平面上,距地表2米多,白灰面厚度为0.5厘米,残存可见长度为1.5米,2米和2.5米.另一处距地表2.2米,厚度为0.3米--0.6米,残长1.3米,房址呈半地穴式,房壁涂有白灰。出土一些泥质红陶和夹砂粗陶腹部残片,为齐家文化的聚落址。1987年12月被临夏县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庙咀梁遗址】 位于积石山县大河家镇康吊村台子八社南700米处,康吊村东边的小山梁上,黄河第四台地上,山梁中部隆起,形成多块台地。东西宽约20米,南北长约800米,面积约0.16万平方米。出土大量饰有旋纹、折线纹、网格纹的彩陶残片,属马家窑文化马厂类型聚落址。
【坡头顶遗址】 位于积石山县大河家镇克新民村郭家社,黄河南岸二阶台地上。东至堡子沟,西接郭家社居住区,南依上梁地,北临堡子沟南端,南北长约1000米,东西宽约50米,面积约5万平方米。出土大量彩陶残片,一部分残片多为锯齿纹、平行线纹,黑红两彩,另一部分残片饰折线纹、弧线纹,还发现有窑址和墓葬。属于半山类型和马厂类型文化遗存。
【马鞍桥遗址】 位于积石山县刘集乡陶家村,在刘集河滩西岸第一台地上,东西长约250米,南北约80米,面积近2.5万平方米,遗址为一个椭圆形台地构成,该遗址马厂类型、齐家文化和辛店文化并存。马厂类型陶片纹饰有网纹和黑宽带纹,齐家文化陶片纹饰有兰纹和绳纹,辛店文化陶器残片为黑平行带,陶质为夹砂,是一处三种类型的合遗址。1976年6月临夏县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白家坪遗址】 位于积石山县关家川乡张谢家村善家坪社以南的白家坪台地上。北面有关家川河,隔河与乡政府所在地何家村相望,南面有者旦山,东面为善家坪社,西面与白家社为界。遗址东西长630米,南北宽400米,面积约250000平方米。出土文物以泥质红陶、夹砂粗陶为主,还有少量灰陶,纹饰多为兰纹、锥刺纹、绳纹和附加堆纹。属青铜时代齐家文化类型的遗址区。
【阳洼遗址】 位于积石山县安集乡前进村洼头社,分布于地势较高、呈南北走向的阳洼岭中部西侧避风向南的坡地上,北至洼头社居住区,面积约1.26万平方米。有大量灰层灰坑和白灰居住面,东南面有窑址1处,窑室高0.9米,底径1.2米,呈圆拱型,窑顶部开有4孔,顶部式烟道。属齐家文化和窑址共存的古文化遗址。
【禹王庙遗址】 位于积石山县大河家镇关门村西面的临河台地上。明弘治甲子(1504年),巡按御史李玑重修,有诗匾、碑文。嘉靖三年(1524年)御史卢向之奉命巡按陕西,路过禹王庙,看到庙宇残败不堪,于第二年(1525年)将禹王庙移到关内,增展基地,扩建庙宇。嘉靖《河州志》载:庙宇“东向,中为殿六六楹,设神位,肖像龛幕;后为寝殿八楹,左右各为庑,前后共有十六;绕以周垣,广一丈,计八十有五,袤二百丈,前为重门,各四楹,题额如制”。建制宏伟,闻名遐迩,盛极一时。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河州知州王全臣《重修禹王庙碑记》载:“余任河之明年,以事至积石关,问禹王庙所在,则颓垣败瓦,回民犁锄及宇下”,又在旧地重修禹王庙,“面河北向,为大殿,左右廓,庙门,周以土垣,足给祭祀而已”。禹王庙几经盛衰,后遭兵火,遗址日渐鲜为人知。
原标题:《积石山:星罗棋布的文化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