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旅游,扶贫有看头!

广西旅游资源丰富

少数民族文化绚烂

利用文化旅游资源

助推脱贫攻坚决战

一定可以大做文章

图为巴马瑶族自治县那桃乡平林村的田园风情,光绪皇帝曾于1898年钦命广西提督府为该村邓诚才老人题赠“惟仁者寿”的寿匾,是巴马长寿文化发祥地之一。目前,该村已发展成为融现代农业、乡村旅游、养生度假等于一体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广西日报记者 李 军 摄)

这台宴席成色究竟如何

还是得看“大厨”的手艺

↓↓↓

聚焦发布会

2019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一年,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脱贫攻坚工作,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统筹部门力量,创新构建了“主要领导统筹挂帅、班子成员牵头推进、部门协同落实、全员共同参与”的脱贫攻坚格局,文化和旅游扶贫工作卓有成效。

广西的文化和旅游扶贫模式作为典型,得到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正面肯定的报道,在全国旅游扶贫工作培训班上作典型发言,多次得到全国层面的表彰和肯定。

为了让大众更好地了解2019年广西文化和旅游扶贫工作进展情况,自治区政府新闻办于2019年12月10日10时在广西新闻发布厅举行广西文化和旅游扶贫情况新闻发布会。

发布会现场

文旅助脱贫

上个月,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仫佬族土布染制技艺” 代表性传承人梁金燕在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易地扶贫搬迁仫佬家园安置区举办土布染制、扎染、腊染工艺培训班。50多名移民搬迁妇女参加培训,提高自己的就业能力。(据广西扶贫网 韦如代 廖光福 摄)

2019年,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先后召开了20多次党组会议和厅务会议,专题研究脱贫攻坚工作,统筹全区文化和旅游行业力量,充分发挥乡村旅游在脱贫攻坚中的助推作用,按照中央和自治区关于脱贫攻坚三年行动的决策部署,紧扣“两不愁三保障”基本要求,以钉钉子的精神,坚决完成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和乡村旅游产业扶贫两大扶贫核心任务,并重点关注革命老区、边境地区、石漠化地区,以及4个极度贫困县和20个深度贫困县,全力开展脱贫攻坚。

1

文化扶贫

广西全年共下达文化事业经费2.7亿元,用于支持贫困地区脱贫攻坚。

安排了1.4亿元,建设贫困村公共文化服务中心560个。投资1600多万元,支持15个贫困县提升改造乡镇综合文化站;投资9700多万元,支持6个贫困县建设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补助4000万元,支持全区贫困地区免费开放图书馆、文化馆(站)、博物馆。

此外,扶持6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建设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示范户和传统工艺工作站,鼓励开发非遗产品,引导“三农”开展艺术创业生产。

2

旅游扶贫

全区共切块下达贫困县旅游发展专项资金2.2亿元,用于支持贫困地区脱贫攻坚。

争取国家旅游发展基金2500万元,支持贫困地区建设旅游厕所323座。指导贫困地区建设高铁无轨站旅游集散中心11个,新创广西四星级以上乡村旅游区(农家乐)46家,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30家,自治区级生态旅游示范区11家、自治区级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16家。

全年发动48家旅游规划单位,完成84个旅游扶贫村屯编制工作,以公益规划方式,助推贫困地区的乡村旅游发展。

3

市场营销

广西成功举办了“壮族三月三·相约游广西·携手奔小康”和“诗在壮乡何必远方-广西人游广西”等系列主题宣传推广活动,以及2019乐游广西——乡村嘉年华、2019年乡村旅游电商扶贫专题活动等。

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还联合南宁铁路局,开通“高铁畅游·壮美广西”旅游扶贫专列,组织采风团开展“壮美广西行”采访,宣传推介广西15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联手国内知名电商、网站,搭建“扶贫新天地,快乐游广西”专题营销平台,畅通产销对接,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脱贫。

12月7日,来自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的演员在广东廉江市红橙节暨家电博览会开幕式上表演民族歌舞。极富广西特色的斗马、芦笙舞等民俗风情表演吸引了当地众多市民观看,来自大苗山的油茶、香糯、红薯、灵芝、银饰等苗乡特色脱贫产业产品受到廉江市民青睐。(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 摄)

4

“志智双扶”

着力开好专题培训、搞好政策解读、办好文化惠民活动“三件事”,全力提升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全年开办了14期主题培训班,培训近1000人次,组织参加文化和旅游部举办的培训班7期,培训60人次。

5

扶贫协作

组织广西33个贫困县在广东26个帮扶县成功举办“携手奔小康”系列宣传推广活动。其中在深圳市举办了广西(河池·百色)文化旅游产品项目招商暨消费扶贫推介会,整合贫困地区22个投资项目,参加2019广东文化和旅游产业投融资对接活动,加速“东资西引”进程。督促广西8个市,持续实施粤桂帮扶协作优惠政策,扩大“东客西送”旅游消费扶贫成效。

据综合测算,预计2019年,全区接待广东游客超2.01亿人次,广东游客占接待外省游客17.1%,实现接待总量和外省占比“双增长”。

6

定点扶贫

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负责联系的昭平县6个贫困村和巴马县的3个贫困村,定点扶贫工作按质按量、对标对表有序推进。

此外,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携手贺州市人民政府,签订“厅市合作协议”,共建黄姚古镇文化旅游产业示范区,带动8个村壮大村集体经济。以打造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为契机,联合广东和深圳帮扶方,共筑“深巴试验区”,开启大健康产业发展新模式。

展望2020

2019年,在全行业的共同努力下,全区文化和旅游脱贫攻坚卓有成效。据测算,预计2019年全区乡村旅游接待游客约3.89亿人次,同比增长约26%,约占全区接待游客量的46%;乡村旅游消费约2766亿元,同比增长约34%,约占全区旅游总消费的27%以上。乡村旅游对全区脱贫攻坚的推动作用越来越突出。

目前,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正在总结经验,以更大的责任担当和更有力的攻坚举措,全力助推2020年全区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实现小康作出文化旅游系统更大的贡献。

12月7日,柳州市融安县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在舞龙庆丰收。当日是“大雪”节气,在融安县老乡家园融城移民小区,易地扶贫搬迁群众自发组织起来,舞龙庆丰收。(据广西扶贫网 覃庆和 摄)

发布会答记者问(摘选)

问:2019年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在乡村旅游扶贫带动方面,进展如何?

答:2019年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在乡村旅游方面,一是继续开展“旅游规划扶贫公益行动”,全年发动48家旅游规划单位,认领75个旅游扶贫村屯规划任务,实际完成84个,超额完成公益规划9个。

二是加强业务指导,全年共组织22批近110人次的专家指导组,指导旅游扶贫村屯理清产业发展思路,拓展村集体经济发展渠道。

三是推进品牌创建,全年引导贫困地区和非贫困县贫困村新创广西星级乡村旅游区(农家乐)46家,超额完成26家。

四是加强指导旅游扶贫村发展乡村旅游,全区全年共指导150个旅游扶贫村、58个培育村大力开展乡村旅游,提升旅游经济在村集体经济中的比重,实现年度指导扶贫村乡村产业全覆盖,乡村旅游已发展成为全区旅游业的一大亮点、旅游消费的一大热点、助力脱贫攻坚的一个有力抓手,更多的贫困群众在文化旅游大融合、乡村旅游大发展中分享到更多的旅游经济红利。

根据旅游统计抽样调查综合测算,预计2019年全区乡村旅游接待游客约3.89亿人次,同比增长约26%,约占全区接待游客量的46%;乡村旅游消费约2766亿,同比增长约34%,约占全区旅游总消费的27%。

问:广西经过几年的脱贫攻坚,文化和旅游方面有什么亮点工作,形成了什么模式呢?

答:2019年,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发挥广西文化和旅游独特优势,狠抓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形成文旅融合、助推脱贫攻坚的新格局,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针对亮点工作:一是形成了广西经验面向全国推广。4月,金秀县平道村温明坤获得国家乡村旅游扶贫工程观测中心表彰。7月,广西的南宁市马山县小都百村、灵川县袁家村等11个旅游扶贫村,被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共同评为首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9月,广西在国务院扶贫办举办的全国旅游扶贫工作河北正定培训班上,作典型发言,向全国推广了广西乡村旅游脱贫减贫实践经验。10月,全区20个旅游能人成功入选2019年度全国乡村文化和旅游能人支持项目名录。

二是打造了一系列助推脱贫攻坚的文化艺术精品。成功推荐《打扁担》《海的女儿》等舞蹈参加全国第十八届群星奖决赛,其中《打扁担》荣获全国群众文艺领域的政府最高奖项——群星奖。

三是扶贫扶智成效突出。10月,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推荐的全区20个旅游能人成功入选2019年度全国乡村文化和旅游能人支持项目人员名单。

四是打进了国家级的宣传栏目。在央视焦点访谈专栏中推出《绿水青山脱贫路》,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让广西旅游扶贫工作在全国得到更好地宣传报道,进一步鼓舞了全区旅游扶贫的士气。

在旅游扶贫模式上,广西也有创新,形成了“景区+农户、企业+乡村合作社”和“景区带村、能人带户”等多种旅游扶贫新模式。其中龙胜的“景区带村寨”模式多次在央视上作了报道,龙州的“非遗+扶贫”模式在全国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融水的“企业+合作社”模式在全区发挥了示范作用,富川的“能人带户”等模式也在贫困地区广泛推广。今年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先后向国家发展改革委推荐了30个旅游扶贫典型,向文化和旅游部推荐了10个成功案例。此外,还在全区推广了“龙胜十三寨”“融水双龙沟”“南丹千家瑶寨•万户瑶乡”“金秀瑶家民宿”“龙州非遗扶贫”等乡村旅游扶贫新模式,目前在全区得到广泛的宣传和推广。

问:请问机构改革后,广西文化和旅游部门合并对助推扶贫工作形成了怎样的合力呢?

答: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使旅游的品质得到提升,旅游使文化得以广泛传播,通过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发展,文化更加富有活力,旅游也更加富有魅力。实践证明,文化旅游是脱贫攻坚的“造血”产业,广西坚持把文化旅游、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结合起来。

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形成了“1+1>2”的强大格局,有利于挖掘广西传统的农耕文化、民族文化、历史文化和红色文化资源,对文旅产业示范区、示范县建设起到积极推进的作用。2019年,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与贺州市人民政府签订了“厅市合作协议”,共建黄姚古镇文化旅游产业示范区,促进文旅产业发挥特长、突出特点、形成特色,融合发展。文旅融合加快了旅游市场的发展速度,促进了贫困群众增收脱贫。

问:经过几年的脱贫攻坚,文化和旅游厅在定点帮扶方面有哪些具体做法?

答: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负责联系贺州市昭平县的马圣、新寨、白山、阳朔、北莱、凤立6个贫困村,以及河池市巴马县的合乐、仁乡、平林3个贫困村的定点扶贫工作。9个贫困村共有5803户2.57万人,识别贫困户1569户。到去年底,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的定点扶贫村中已有8个村实现了整村脱贫摘帽,凤立村将于今年预脱贫。

一是强扶贫队伍。目前,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已选派2名工作队长、11名扶贫工作队员,充实扶贫一线干部队伍,落实“星级化”管理,发挥第一书记示范和纽带作用,促进村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

二是办实事解扶贫难题。厅领导带队深入定点扶贫县,驻村调研、入户问策、开展对口帮扶,召开现场办公会,多途径破解“两不愁三保障”等突出问题。

三是提脱贫成效。充分发挥文化和旅游两大扶贫抓手的功能,完善村级公共服务设施,培育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和壮大定点帮扶村集体经济,形成稳定、可持续的收入渠道,助力昭平、巴马2县今年整县脱贫,以及凤立村整村脱贫摘帽。确保今年底,9个贫困村的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6万元,全面超过了自治区确定的4万元标准。

��上下滑动阅览

点击下面文字链接关注广西云客户端

了解发布会上更多精彩内容

↓↓↓

广西还有许多文化和旅游资源

等待着人们的开发和利用

脱贫致富更是所有广西人的目标

两者的完美结合

离不开大家的共同努力!

来源|广西日报-广西云客户端记者 黄静 车伟强

编辑|梁笑天

责编|陈佳嘉

值班主任|晏彦

广西日报新媒体出品

原标题:《文化+旅游,扶贫有看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