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
第四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公布
98个项目名单中重庆上榜4处
他们分别是
重庆南开中学近代建筑群
中共重庆市委枇杷山办公楼旧址
重庆市体育馆
八路军重庆办事处旧址
漫步南开中学津南村、图书馆、运动场、水塔
……
这些早已融入南开人生活中的建筑群
背后还隐藏着你不知道的故事
南开中学近代建筑群,位于沙坪坝区渝碚路街道重庆南开中学校内,是重庆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包括:津南村、运动场、图书馆、水塔等多个文物点。津南村
在重庆南开中学西北角,有个始建于1936年的仿北方四合院的小型建筑群,以“天津南开”意思命名,被称之为津南村。△南开之父张伯苓先生1936年,张伯苓在沙坪坝创办南渝中学。
抗战爆发后,张伯苓率天津南开中学及南开经济研究所迁入南渝中学,此后国立北平图书馆也曾迁驻于此。
(20世纪30年代津南村)抗战时期的津南村,名流汇聚,是抗战时期国民政府文化教育界名人重要的社交活动中心,柳亚子、翁文灏先生曾在此居住。周恩来、蒋介石、郭沫若、马寅初等先后来此拜访友人。
1945年国共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曾在周恩来、王若飞的陪同下于9月6日来到津南村11号拜访柳亚子,并因柳亚子“索句渝州叶正黄”之故,在离开重庆回延安时,将那首脍炙人口的《沁园春·雪》题赠给了柳亚子。现在的津南村,修旧如旧,那一砖一瓦,古朴依然,宁静中更多的透出的是一种无声的、厚重的历史底蕴和对当年历史文化的尊重。这里除了有张伯苓纪念馆和校史馆外,还是南开中学的各类学生社团、校友会、退休教师协会等组织的活动场所。南开中学运动场
该运动场建于1936年,为著名教育家张伯苓到重庆创办南开中学早期设施之一。运动场为国际标准400米跑道综合运动场,运动场外围为8道400米跑道,中央为标准足球场,运动场四周设条石砌筑看台,主席台位于运动场北侧正中,上部有顶棚,正中塑有南开校徽。南开中学图书馆
这是栋常年墙上都爬满了“爬山虎”的青砖建筑。该馆建于1936年,为著名教育家张伯苓到重庆创办南开中学最早的校舍之一。
当年,重庆南开图书馆由四川美丰银行董事长康心如和他的兄长康心孚(康宝恕)兄弟二人捐资修建,因康心如名宝忠、康心孚名宝恕,“忠恕图书馆”因此得名。“忠恕图书馆”建成后,1939年9月,当时在全国闻名的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就设在忠恕图书馆一楼,在著名经济学家方显廷的主持下,继续开展研究工作,并编辑出版了大量关于中国经济的著作。1958年,更名为“红旗图书馆”,经过加固整修后,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作学校行政办公楼,2009年,该建筑以“南开中学近代建筑群”为统一名称被列入了重庆市级文保建筑。南开中学水塔
1936年,重庆南开建校之初,沙坪坝没有自来水,因此学校在清溪河边(现杨公桥附近)自建了一个小水电站,又在校内用青砖修了这座约二十米高的六边形水塔,以此来保证全校师生能喝上用上干净卫生的水。该水塔由青砖砌成,横截面正六边形,底部直径约6米,塔高约20米,为当时学校之最高建筑。生活用水自提水房升至塔顶,利用连通器原理可以顺利压流至学校各处场所。
后来学校铺设自来水管网设施,水塔则闲置至今。
该塔设计科学,外形俊朗,结构坚固,在校园内巍然屹立,是南开校友追寻老南开印迹的必到之处。南开中学礼堂
礼堂原名“午晴堂”,砖木结构,可容纳上千人,始建于1936年,曾被日机轰炸夷平,后重建,1948年改建。抗战期间,周恩来以校友身份多次回校再次给师生做形势报告。名字由来:建设南开的财务总管华午晴因劳累过度而突发脑溢血去世,为了纪念他多年来勤恳服务南开,光大他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以及为南开做出的平凡而又重大的成绩,张伯苓提议把1936年修建的南开礼堂以他的名字命名,得到一致赞同。建筑造型朴实无华,颇有几分华午晴生前的风格。
南开中学船舶模型室
从校训墙的位置往左走,在午晴堂的旁边,隔着一条绿树如茵的车行道,对面就是船舶模型室。“船舶模型室”也叫“船舶模型组”,为一暗红青砖老建筑,建筑的两头均为圆弧形,造型独特,让整个建筑外观远看起酷似一艘潜水艇。民国时期这里曾是学校的小卖部,当然那时不叫小卖部,叫“合作社”。当年南开学生的日常生活用品,基本来自于这个“合作社”。后来,这栋建筑成了南开的“校医务室”。
1952年,在学校各种社团活动兴起的热潮中,学校将医务室腾出一半,办起了“船舶模型组”。另外,这里曾经也做过学校的音乐教室。
这些建筑经历过岁月的洗礼
承载着南开中学的历史痕迹
刻写着抗战时期
中国教育高地的烽火记忆
为南开中学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中共重庆市委枇杷山办公楼旧址
修缮之后的中共重庆市委枇杷山办公楼旧址(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供图)中共重庆市委枇杷山办公楼旧址位于重庆市渝中区枇杷山正街 27 号。建于 1951年,该建筑坐北朝南,背依枇杷山,面朝长江,与南岸区隔江相望,为砖混结构风格。
是建国初期重庆百废待兴之时兴建的公共建筑之一,是见证重庆社会发展的近现代重要建筑,是体现时代特征的代表性建筑,对建筑史研究和中共党史研究具有重要价值,目前为重庆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重庆市体育馆
重庆市体育馆外景。通讯员 张鸣 摄位于重庆市渝中区大田湾地区,1951年由贺龙主持修建,1956年5月竣工,占地约12万平方米,为中国第一座现代意义上的综合体育场。
八路军重庆办事处旧址
八路军重庆办事处旧址航拍(渝中区红岩村十三号)。记者 齐岚森 摄位于重庆市渝中区,占地800平方米,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在重庆谈判期间曾住在这里。周恩来、董必武、叶剑英、博古、林伯渠、吴玉章、王若飞、邓颖超等中国共产党著名领导人曾长期在此生活、战斗,为新中国的诞生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据了解
加上本次入选的4处
重庆的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达20处
它们涉及
纪念建筑、观演建筑、会堂建筑等
十几种门类
主办单位:沙坪坝区委宣传部、区委网信办
主编:蒋频编辑:庹世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