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带大家去认识一位奇女子
她是我国著名的慈善家
一生救助妇孺无数
她就是毛彦文
-----
-----
《武林“星”说》第三十二期
毛彦文
慈善是一项高尚、圣洁的事业,也是一项艰辛、坎坷的工作。和平时期坚持慈善尚且不易,在战乱年代扶危助困更是难上加难。本期《武林“星”说》,就让我们去认识一位奇女子,她在战火中救助妇孺,为慈善事业奋斗半生,她就是毛彦文。
毛彦文(1898—1999),小名月仙,英文名海伦,浙江省江山市人。她是中国第一位留学女博士,曾任北平香山慈幼院院长、国民政府国大代表,是我国现代著名慈善家,著有自传《往事》。
毛彦文生长于清末民初,这正是中国女性自我意识开始觉醒的时期,她也因此有机会获得了和男孩同样的教育机会。她7岁入家塾启蒙,辛亥革命后就读于江山西河女校。1913年,杭州女子师范学校(现杭州第十四中学前身)加办讲习科二级,由各县政府在县内女校中选择一名女生免费入学,毛彦文获得保送机会。入学后,她被分在成绩较好的甲班,虽是班级中年纪最小的学生,但成绩依然名列前茅。
毕业后,毛彦文短暂当过一年小学教员,随后辞职继续求学。她先后就读于浙江吴兴湖郡女校、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南京金陵女子大学。五四运动期间,还被推选为女权运动同盟会浙江支会临时主席。1929年,她赴美国密歇根大学攻读教育行政与社会学。回国后,任暨南大学、复旦大学教育系教授。
毛彦文在婚姻问题上也极有主见,不愿接受传统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她先后与民国时期三位鼎鼎有名的男性:朱君毅、吴宓、熊希龄有过情感交往。最终,选择了比她年长33岁的熊希龄。熊希龄是民国时期著名的教育家、实业家、慈善家,曾担任过国务总理一职,创办了香山慈幼院、中国华洋义赈救灾总会等慈善组织。毛彦文与熊希龄结婚后辞去大学教职,全心协助丈夫开展慈善事业。
1936年,毛彦文赴青岛参加第二届全国慈幼大会,发表题为“儿童习惯之养成”的演讲,对儿童生活习惯之训练、儿童心理之培育、儿童思想和知识之造就等方面作了精辟的阐述,赢得了与会者一致好评。抗战爆发后,毛彦文又冒着战火,协助时任世界红十字会中华总会会长的熊希龄,做好红十字会的救护工作。
1937年12月25日,熊希龄突发脑溢血在香港逝世。毛彦文强忍悲痛,决心继承丈夫的未竟之志,把发展慈善事业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1938年春,毛彦文继任香山慈幼院院长。此后数年,她奔波于桂林、重庆、香港、上海等地,筹资创办多所香山慈幼院分院,救助妇孺无数。她甚至将天津的房产出售,用于各项慈善开支。1945年抗战胜利后,毛彦文在上海撰《祭先生熊公秉三文》,将抗战胜利的消息祭告熊希龄先生在天之灵,同时在遗像前保证:“吾当吾力之所及,重整慈幼,藉继君造福孤寡之遗愿,亦以报相知于天上人间也。”
晚年,毛彦文定居台湾,重拾教鞭,并热心两岸同胞的交流、合作、联谊工作。1999年10月3日,繁华阅尽后的毛彦文与世长辞,慈者长寿,享年102岁。
参考文献:
方融,《杭州女师出了个毛彦文》,《下城今古钩沉》2007年第8期;
戴明桂,《毛彦文与民国时期的慈善事业》,《联谊报》2019年3月30日。
●气温骤降!这个致死率很高的疾病要警惕!身体出现这种症状,危险!
来源:区委宣传部、中国美院
原标题:《《武林“星”说》毛彦文:战乱中救助妇孺的慈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