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凉山日报”关注我哦
1939年2月,西昌东门城墙边九皇宫庙宇内,在青灯相伴之下诞生了“西康卫生院”。其间,经历了再迁院址、四变隶属、六易院名的曲折历程,于1979年5月1日正式定名为凉山彝族自治州第一人民医院。
建院以来,一大批胸怀救死扶伤神圣使命的有志之士,从上海、山东、西安、重庆、华西等地聚集到此。在极其艰难困苦的环境下,留下了一段段救死扶伤的佳话。建院以来,州一医院积极履行社会职责,从改变民族地区医疗卫生基本条件、促进各族群众就医水平到抗击非典、禁毒防艾、抗震救灾、精准扶贫,出色地完成了多项急难险重任务。
80年栉风沐雨、波澜壮阔。
80年来,通过一代又一代的薪火相传、汗水浇灌,医院从开办之初的6张床位发展到了如今的1800名职工、1516张实际开放床位、一个院部两个分院的一家国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在凉山这片热土上谱写了耀眼的医疗发展篇章。
80年来,州一医院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办院宗旨,始终把提升能力与服务群众统一在正确的办院思路之中,积极履行社会职责。
每一次更迭都是一次挑战,每一次变迁都是一次磨炼。
80载岁月铸就的丰碑,印刻着州一医院始终坚持服务社会神圣使命,始终坚持创新是不竭源泉,始终坚持人才是战略资源的建设精神。
这个精神,引领着州一医院人一次次勇攀高峰,再创辉煌。
新的节点,任重道远。州一医院将继续践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履行社会职责,以更大的胸襟和更好的服务社会能力,为建设健康凉山献策出力,为凉山医学事业进步作出应有的贡献。
务实简朴:“学术引领”,着力医技提升
冬日暖阳映照着6.04万平方公里的凉山大地,又将到一年收尾时节。对于州一医院的1800余名职工来说,即将过去的2019年,是个特别的日子——建院80周年。
“当前,全州上下正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服务群众健康和全州医疗水平的示范窗口,我们想以更务实的方式庆祝这样一个重要的日子。”说起建院80周年庆典的方式,州一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曹力生道出了医院的初衷。
本着“学术引领、热烈隆重、务实简朴”原则,秉承着“全心全意为各族群众健康服务”的优良传统,坚持“科教兴院”的发展战略,州一医院选择了用系列学术活动,向建院80周年献礼。
从年初1月便贯彻至年末的系列学术活动,以平均每月10余次的频率分批开展。截至10月底,州一医院共召开数学术活动177次,国家级继教项目2项,省级继教项目16项。
更值得一提地是,在通过系列学术活动促进医院持续发展的同时,州一医院还把系列学术活动立足在了公立医院承担着的责任与使命上。
翻阅一年来排得满满当当的系列学术活动列表,便能领会这一所民族地区三级甲等医院的担当。
1月18日,开展凉山州医师协会肾病医师分会第一次常委会,州内各医院肾病内科医师参加;
2月4日,到西昌城区社区医院开展“与健康同行,让关怀相伴”心衰患者自我管理;
4月13日,邀请北京协和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等专家,举行凉山州重症医学专委会年会暨中国医师协会重症医学分会基层行;
5月23日,在西昌红星幼儿园开展儿童呼吸道异物急救讲座;
6月10日,在昭觉县人民医院,开展凉山彝族地区妇产科、儿科基础培训班;
8月26日,在会理县开展凉山州医务人员、公安干警艾滋病防治与职业防护培训班;
10月18日,邀请英国专家开展健康快车海外专家志愿项目;
……
11个月的时间里,通过走基层、进社区、到学校等覆盖医务工作者、老年群体、儿童、病患者等多类人群、多个层面的多形式学术活动,将涉及临床、医技、护理、医院管理、健康宣教、家庭急救等各个健康专业的知识进行了宣教普及。
177场学术活动,一万余人次受益。进一步加大了全州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工作人员能力建设,推广了实用急用的健康科普知识,更加快了打造“健康凉山”的步伐。
使命担当:“三大攻坚战”,聚力脱贫攻坚
凉山,是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和精准脱贫的主战场。
在医疗卫生领域,经济欠发达所带来的全州医疗资源总体匮乏、分布不均、各级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及服务水平与内陆地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等问题依然较为突出。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与凉山卫生现状间的差距,成为摆在当前卫生健康工作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近年来,医院领导班子及全院职工上下一心、不计得失、多措并举、攻坚克难,在各级各部门的帮扶下,以狠抓自身能力建设为基础,不断发挥凉山地区龙头医院公益性,大力开展脱贫攻坚、禁毒防艾及健康扶贫“三大攻坚战”,为凉山脱贫攻坚作出了应有的积极贡献。
在对口帮扶昭觉县书租村、金野以匹村的23年里,州一医院结合帮扶村实际,因地制宜采取因地制宜发展养殖业、尽力改善当地基础设施、以教育扶贫工作为抓手以及开展“暖冬”送温暖活动和助农活动“四措”,以高度的责任担当精神坚持精准施策,帮助当地贫困群众走出了一条深度贫困地区脱贫致富之路。
“三大攻坚战”工作上了台阶,慈善帮扶也同步推进。2012年至今,州一医院通过中华慈善总会、四川省扶贫基金会项目,以远低于市场价格的经费为医院引进多项设备,累计节约资金670万元,实现了医院整体实力提升,解决了民族地区优质医疗资源紧缺、医疗设备落后的问题。
据统计,6年来共直接减免贫困病人医疗费用183万元。该院妇科新成立的海扶治疗中心,也特别为病人开通了绿色检查通道,并直接减免病人检查费89万余元。
一个个倾情帮扶的故事背后,映射的是州一医院的使命与担当。今年9月完工的州一医院内、外科住院大楼装饰改造及消防改造第一期工程,更是收获了就医群众的满满好评。
今年国庆节前夕,改造面积16730平方米的一期工程正式完工。住院区内,新增设了中央空调、残疾人厕所、男女浴室,合理划分了晾晒区、吸烟休息区、健康宣教区、医生护士工作区,并提供24小时热水供应;病房内,增加了隔帘、绿色植物、防滑地砖等;院区内,还增加了污物电梯、风雨长廊、休闲广场花园等。
同时,为满足更多需求,州一医院还通过搭建钢结构区域,在有限的空间内,增加2300平方米面积,新增床位70张。
这是州一医院向全州各族人民交上的一份合格答卷。
交流科研:“请进来送出去”,助力医学发展
2015年9月,由凉山州人社局引智办牵线搭桥,州一医院参加了第三届中国(绵阳)科博会引进国外高层次人才项目洽谈会,从此打开了国际交流的大门。
4年以来,该院共引进外国专家14人次,实施1项“天府高端”科研项目,使用国家外专局引智项目资金54.5万,30名年轻骨干医生及专家赴国外研修交流学习,建立起了3家国际友好医院。
2017年6月,州一医院出访团抵达以色列,参观了以色列2家3级医院和一家医学院,并与以色列MATAT组织签署了长期合作协议,和瑞班姆医院商讨了友好医院共建事宜。
以色列瑞班姆医院心脏介入中心主任Aridl Rougin博士,便是州一医院首位引入的外籍专家。在州一医院工作期间,他引导开展支架植入2例,指导冠脉血管造影术15例,留下专业课件15个并依据凉山医疗实际情况写下胸痛中心展望建议书。
外籍专家的专业支援,助推了州一医院胸痛中心的正式成立。该中心的成立,是该院对外交流工作目前为止收效最明显的实例,也是凉山各族人民群众的福音,意味着急性心肌梗塞的病人患者,将会在医院得到最有效、最积极、最有保障的抢救治疗措施。
随着对外交流及合作的稳步推进,州一医院为凉山带来了国际先进的医疗理念、技术及管理经验,提升了医院的国际视野,也提升了医院在本地区的影响力,让当地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接受到国际先进医疗技术的服务。
对于民族偏远地区的医疗事业发展来说,这样的境外交流互访学习,难能可得、弥足珍贵。
同时,这样的交流学习,也是州一医院新一轮转型发展的节点——从以医疗为主,到着重医技、医教和医学科研。
近日,州一医院还在忙着做一件事:收集整理近5年来,该院各级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在国内正式出版发行期刊上发表的362篇论文。打算以这样特别的方式,以更持久的力量,献礼建院80周年。
砥砺奋进80年,不忘初心谱新篇。“仁医仁术、同心同德”的院训,将激励着新时期的州一医院人,不断创新,稳步前进。
■我和医院的故事:
仿佛又重回到那段难忘的岁月。80年来,医院名称和建制几经变迁,但不变的是一代代医务人员甘于奉献,自强不息的人文情怀。他们在平凡的岗位挥洒热血,奉献青春,精勤不倦的职业操守,生生不息、仁心不改。难以忘怀前人对医院创业发展付出的真挚情怀,更难以忘怀广大同仁对患者无私的爱谱写的动人诗篇,历代凉一医人将永远铭记。
——州一医院党委书记 刘昌林
正处于决战决胜冲刺脱贫攻坚的最关键时期,这片古老而年轻的热土,正迎来摆脱贫困、迈进文明、走向辉煌的历史性巨变。让我们携手奋斗吧,把州一医院建得更好,让母亲更美,为每个家庭的母亲提供更优质更贴心的健康服务,这是我们的初心使命所在,是我们对祖国母亲的最好报答。
——州一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 曹力生
医院建院80周年,我目睹了医院翻天覆地的变化,衷心祝愿我们的医院未来更辉煌,明天更灿烂。
——1961年来院 主任医师 杜贵华
我不是医生,但我为医生服务。我经常骄傲而自豪地给旁人介绍医院有哪些重点科室、有哪些大型设备、 能诊治哪些疑难杂症。我和大家以样一天忙到晚,但我觉得很充实和满足。
——院办公室副主任 吴洪波
作为新时代的医务工作者,在今后的工作中,将继续勇担“让全州各族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国际先进医疗服务”的使命,对待患者充满饱满的热情,对待工作一丝不苟,为全州人民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手术室护士长、主管护师 杨丽
每当和朋友聚会聊天时,我都会自豪地说:“我是州一医院的职工。”朋友们都会用羡墓的眼神看着我。我知道并非是我本人有多优秀,而是因为我的身是凉山州第一人民三甲医院这个平台。我将继续怀揣当名优秀白衣天使的梦想逐梦前行。
——外科党支部书记、副主任护师 田梅
回想自己的点滴付出,望着科室挂得满满的感激锦旗,我对“只要心存病患者,在平凡的岗位上一样能干出不平凡的事。”这句话有了更深的感悟。
——麻醉科护师 徐晓燕
回首在医院工作的20年,随着医院的发展进步,将给我们每一个人搭建更好更大更广阔的成长平台,我也将继续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努力为医院发展添彩。
——党委办公室副主任 尹亚丽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我要对老师们郑重地说一声“谢谢”,向八十年来“不忘初心,甘于奉献”的老师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大内科护士长、副主任护师 李磊
在医院建院80周年华诞之际,祝福医院的明天越来越好,同时我们也会一如既往地搞好医院的中医药学科建设,将中医小专科建成医疗大品牌,为医院的美好未来奋力拼搏。
——肛肠科主任、副主任医师 张兵
平凡的岗位也能得到人们的尊重,平凡的工作也能得到患者的肯定。爱弥漫在平日的点滴中,珍藏在生命的记忆里。只要自己真心付出,踏实做好每一件事情,平凡的工作也能绽放出美丽的花朵。
——医保办医保员 蒋明
有忙,有累,有苦,可是现在回忆起来,似乎成了嘴边的甜。我想,这可能就是奉献的幸福,工作的快乐吧。
——医务科医师 申子里扎
时光如流水轻逝,静静地流淌在岁月芳华里。纵使芳华已逝,纵使年深久运,我仍然“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祝愿我们的医院在医、教、研方面取得更大的成就,也祝愿我们医院的明天越来越好。
——内二科护士长、副主任护师 邹红
■大事记:
•1939年,建立“西康卫生院”,门诊开始应诊,日诊150人次左右
•1940年,住院部设6张病床
•1941年,病床增加到30张,职工36人
•1941年,改称为“西昌中心医院”
•1948年,改称“卫生部西昌卫生院”
•1958年,内科楼竣工投人使用,病床250张,儿科、传染科、妇产科设为独立科室
•1973年,医院成立党总支部
•1979年,正式定名为凉山彝族自治州第一人民医院
•1992年,医院被省卫生厅正式命名为“二甲医院”
•1993年,经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专家评选,医院为“中国500所 大型医院之一”,首批进入“中国500所大型医院”信息库
•1996年,医院被省卫生厅规划为“九五”期间省内民族地区唯一一所三级医院
•2005年,原西昌铁路医院整体并人我院,更名为凉山州第一人民医院马道分院
•2009年,四川省卫生厅正式命名医院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
•2012年,长安分院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中心成绩显著,获全省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先进集体
•2018年,成立胸痛中心委员会,10月获国家胸痛中心授牌
•2019年,完成内外科装修、消防措施
文/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 郭舒曼
图/凉山州第一人民医院 提供
主编:蒋映春 副主编:苏勇
原标题:《栉风沐雨八十载 仁心仁德铸丰碑 ——写在凉山州第一人民医院建院80周年之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