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沂市区向东南驱车6公里,
便到了时集。
一栋栋徽派建筑映入眼帘。
三五分钟后,
我们便与厂房林立的现代化工业园区打了个照面。
拐点出现在近几年,时集抓住发展水蜜桃的机遇,农民富了起来;抓住标准厂房建设的机遇,很快成长为新沂镇域的重要增长极。
抓住天时、用好地利、尽使人力,从“东南荒”到工业大镇和幸福宜居的小城镇,时集的这片土地实现了华丽转身。
标准厂房建设“筑巢引凤”,
促进项目建设“快马扬鞭”
从去年开始的两年时间里,
“标准厂房建设”
毫无疑问是时集的一个“热词”。
这个词到底能有多热?
时集镇党委书记陆波说,
一定要到创新创业产业园去看看。
11月5日下午,在创新创业产业园三期建设现场,搅拌机正轰鸣作业,施工人员在紧张地施工。而施工人员的身后,正是一座座刚刚建成不久的标准厂房二期。
俗话说“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在当今各地都在拼政策、拼人脉、拼诚意的招商引资形势下,时集镇创新建设模式,搭建多元化投资标准化厂房平台,吸引和鼓励各类投资主体、民间资本参与标准化厂房建设。
陆波介绍,标准厂房二期,8栋3万平方米双层框架式混凝土结构标准厂房已完工,部分企业已入驻进行试生产,工业邻里中心、展示中心、人才公寓以及双创园三期的建设工作正在稳步有序推进。
创新创业产业园一、二期标房建成运行后,项目纷纷找上门,“筑巢引凤”初见成效。今年已经新招引项目10家,其中四大新兴主导产业4家,新材料项目4家,农产品加工项目2家。
刚刚投产一个月的江苏汇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负责人李立勇介绍,标准厂房建设最吸引他们的地方,就是装上生产设备就可以投产,省去了项目前期的规划、立项、建设、验收等众多复杂环节,节约了大量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不会因为建设厂房而导致与市场脱节,保持了产品的竞争力,为企业赢得了发展先机。时集镇创造的“拎包即住”的营商环境让客商们尝到了甜头,并表示非常愿意介绍商业伙伴来抱团投资发展。
漫步在时集镇创新创业产业园,
你会深刻感受到这里的变化。
园区占地400亩,总规划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总投资近16亿元。目前已建成标准厂房18栋13万平方米,配套用房6000平方米,包括企业服务中心、食堂、员工宿舍等,入驻企业12家,其中新能源和电子科技类企业4家、新材料类4家、新医药1家、绿色食品类3家,资源集聚、产业集群效益日益显现。
沉寂到蝶变,
这里成为了创业干事者的乐土
在刚刚投产的江苏汇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记者看到,企业的一条涂布生产线,一年产值就能达到一亿元。
“刚开始,外地根本不知道时集,只能抓到机会就推介,发现有投资意向的客商就‘软磨硬泡’,苦是苦,但大家都很拼。”有多拼?陆波举了一个例子。
今年上半年的一天,下午4点,招商团队偶然获得信息:位于雄安的一家企业计划到别处投资。牵上线后,双方约定次日9时再面谈。电话一挂,大伙儿立即多渠道收集企业信息,制定个性化招商方案……所有工作准备妥当时,已是次日凌晨4时。“还剩5个小时,怕大家太辛苦,我建议眯一会儿再出发,但所有人都怕睡过头错失机会,坚持要到企业门口蹲守。”陆波说,大家下楼买了早点就直奔企业。
拼了命招商引资,使全劲推动项目,
正是这样的团队,造就了“时集速度”。
1-9月份,时集镇预计实现工业应税销售收入6亿元,同比增幅101%以上;工业增值税0.4亿元,工业增值税贡献率为5.9%;固定资产投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年初任务的104.8%;新招引总部经济企业19家,累计完成税收1.4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2亿元,同比增长587.81%。
出走与归来,
如今村民们生活幸福,
喜欢唱歌的人越来越多
同吴从强一样舒心的,还有在时集镇的创新创业产业园务工的刘海艳,“以前,我在浙州一家制鞋厂打工,月工资6000元左右;眼下,我在家乡干干,每月能拿4000元,虽然比在温州挣得少点,但除去来回车费及房租,和家里也差不多。”
乡村工业化提速,让时集近1万名农民不离乡土进厂挣工资、到桃园打工。
当地农户对记者说,拆迁后新房子拿到手8万元多一点,而现在市场价已经涨到每套30万元以上,许多城里人打起了这些房子的主意,可是农民不卖。
农户愿意搬新家,外因在于原居住点生活不便。
农民集中居住区主要是白石村的农民搬迁过来。经前期调研和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白石村计划对邵圩、小焦两个自然村进行搬迁,涉及农民近300户。特别是小焦庄基础设施配套较为落后,群众改善居住环境愿望十分强烈。
“桃花源”农民集中居住区占地145亩,建筑面积42720平方米,建设房屋共3种户型266套(含老年房),并配有村民活动中心、图书馆、礼堂、游园等公共基础设施,可满足搬迁区群众的多种需求。“桃花源”小区一期工程共18栋、102户,于2018年11月开工,目前主体工程已完工。同时,二期工程正在建设中。
目前,时集按照美丽宜居村庄创建要求,打造郝湖村西姜庄和西洪村艾庄,形成示范带动效应。按照“123”的规划布局,即:1个农贸市场、2个公园(滨河公园、人民公园)、3条路(迎宾路、新时路镇区段、425镇区段),对镇区环境进行改造,全年铺设水泥路、沥青路达28公里。山东村“桃花居”集居区已完成首期28户搬迁和设计工作, 2个镇级集居区“桃花坞”和“桃花里”正在完善规划设计。
时集的未来,可期。
原标题:《时集“实绩”逆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