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县情概览
——涞水县
建置沿革
据古籍记载,古时今河北省北部称北幽陵,涞水为北幽陵域。商喾置九州,到唐尧时,涞水属冀州。虞舜定十二州,涞水属幽州,夏复属冀州。西周初,封召公奭于北燕为侯国,建都于蓟(今北京西南附近),涞水即属幽州燕地。战国时期,燕国因内乱,一度被齐国攻占。后燕昭王从郭隗之议,招贤纳士,赶出齐军,收复失地,重划燕国疆界,涞水仍属燕国。此时,在今北关村北拒马河周城湾建起土城一座,称逎城。秦统一中国后,划全国为三十六郡,涞水为上谷郡属地。西汉建立后,实行郡国并行制。汉高帝六年涿郡(郡治在今涿州市)并置涿、逎二十九县属之。逎县即今涞水县,县治在今北关,辖域为今县境山前及定兴县北部地区。汉景帝三年封逎为侯国。新莽改为逎屏,莽败后复为逎县。东汉封逎为侯国,属幽州刺史部涿郡。三国魏黄初六年涿郡改为范阳郡,逎属幽州范阳郡。西晋泰始元年改范阳郡为范阳国,逎县属幽州范阳国。东晋、十六国时,幽州、范阳曾先后为后赵、前燕、前秦、后燕四国之地,逎县亦从属之。北魏统一北方后,太延五年范阳国复为范阳郡,“逎”改作“遒”,遒县仍属范阳郡。县治迁今址。北齐,遒县属东北北道行台范阳郡。北周,遒县属幽州都总管府范阳郡。大象二年遒县废,并入涿县。隋统一南北朝后,政区实行州、郡两级,后又改为郡、县两级制。开皇元年废范阳郡,遒县更置范阳县(原范阳县在今定兴县内、改为遒县),属幽州。开皇六年改名固安县,八年废。开皇十年又改名为永阳县。开皇十八年因与永州永阳县重名,又以涞水(即拒马河)所经,改名涞水县,仍属幽州。隋大业三年改幽州为涿郡,易州为上谷郡,涞水即改属上谷郡。唐改郡为州,上谷郡改为易州,涞水县仍从属之。此前,于开元二十四年曾析五回县(今易县)置板城县,县治在今涞水县山后板城村,天宝后废。五代时期藩镇割据叛服无常,涞水始终隶属易州。后晋天福元年,石敬塘割燕云十六州与契丹,涞水县拒马河以东地区属契丹。后晋开运二年,辽军大举进兵中原,易州、涞水相继失陷。后周显德六年周世宗收复易州,涞水即归属后周,仍属易州管辖。北宋初,涞水归宋,仍属易州。太平兴国六年,涞水被辽攻占。端拱二年,易州陷入辽。景德元年,宋辽订立澶渊之盟,以易水、白沟河为界,北为辽国,南为宋朝,从此涞水即入辽。辽设南京道,涞水属南京道易州。金初,宋宣和四年,金军在宋军配合下攻辽取得燕京,按约定条件,金朝将燕京六州分与宋朝,宋即在燕京设置燕山府路,升易州为遂武郡,涞水即属宋燕山府路遂武郡。宋宣和七年金兵南下,大败宋军,燕京六州即归金朝,涞水县属中都路易州。元朝建立后,涞水属大都路易州。至元二十三年,属保定路易州。明洪武元年,设中书省,改路为府,涞水县属北平行中书省保定府易州。洪武九年,改北平行中书省为布政使司。永乐十九年,明成祖迁都北京改布政使司为北直隶,涞水即属北直隶易州。清,涞水县一直隶属易州。1912年建立中华民国,初,行政区划沿清制。1913年,撤府。州改为省、道,涞水县属直隶省范阳道。1914年,改范阳道为保定道。1928年,直隶省改称河北省,撤道级行政区划。1937年3月,全省划17个行政督察区,涞水县属第二督察区。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9月19日,日军攻陷涞水县城,同年冬建伪县政府,次年在县城周围先后建立伪乡、保政权。1938年1月15日,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建立平西抗日根据地。同年3月,平西根据地将涞水、房山、涿县划为房涞涿联合县,同年12月,房涞涿联合县改为涞涿县。1939年3月,成立平西专区,设涞涿办事处。1940年6月,涞涿办事处改建为涞涿县。同年9月改为涞水县,隶属北岳区第六专区。1943年6月,建立定易涞联合县,属北岳区第三专区。涞水县高易铁路以南地区划归定易涞县,为第六区。1944年10月,房涞涿分建,涿县铁路以西和涞水山前北部及东部划为涿县,属冀察十一专区;县城以西的洛平、永阳、东文山、娄村和水北、涧头一带划归龙华县,属冀察一专区。1945年8月15日,抗日战争结束。8月28日,涞水县城解放。同年11月,恢复涞水原建制,属察哈尔省十一专区。1946年1月,涞水县山前与涿县重新组织涞涿县,属察哈尔省七专区。1946年3月,撤销定易涞联合县。原定易涞县所辖之六区,高易铁路以南,改属定兴县。涞水属察哈尔四专区。1947年11月,察哈尔省撤销,涞水城北地区属北岳三专区,城南地区属北岳五专区。1948年7月15日,盘踞县城的国民党军警特迫于解放战争形势弃城逃走。至此,涞水县全境获得解放。民国1949年1月,重建察哈尔省,原北岳三专区改为平西专区,涞水城北地区属之。原北岳五专区改为易水专区,涞水城南地区属之。同年7月,恢复涞水县原建置和辖区,属河北省保定专区。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58年10月,实行并县。涞水县山前三个区(城关、永阳、石亭)并入涿县;山后三个区(白涧、镇厂、大河南)并入易县。涞水县建置撤销。1962年1月,恢复涞水县建置,仍属保定专区。1970年8月,保定专区改称保定地区,涞水县仍属之,至今。
文化旅游
涞水县历史上曾出过许多杰出人物,最有影响的有东晋时期的祖逖、南北朝时期的祖冲之,以及当代的郭琨等。祖逖是东晋时期的人物。祖冲之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准确到小数点后的七位数字,比欧洲早1100多年。琨曾三次带队到南极进行科学考察,并担任首任中国南极长城站站长。涞水县有光荣的革命传统,抗日战争时期为平西抗日根据地腹地,杨成琥、肖克等一批建国后的党和国家领导人都先后工作和战斗在这里。
风景名胜野三坡 地处河北省涞水县的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野三坡自然风光秀丽,别具风采,历史文化丰富,源远流长。1983年,野三坡白草畔景区出土了距距今28000多年前的完整“智人”(刚有智慧的原始人)化石,考古学家按其出土的地点河北省涞水县,将其命名为“涞水智人”。这一重大发现具有特别重要的历史意义,彻底推翻了原来人类学界关于“中国的古人类发展到北京猿人以后就灭绝了,以后中国的智人都是从非洲迁徙而来的”这一观点。经考证,“涞水智人”具有典型的蒙古人种,即黄种人的特征。这充分证明,野三坡是中国智人的故乡。在人类史上,是智人最早使用天然火,创造了人类最古老的文明与文化,智人时代对人类的繁衍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野三坡风景以天然的山水泉洞、林木花草为主。这里距北京仅100公里,是近年来京城郊外游的热点。这里有酷似桂林的拒马风光,有世界罕风的峡谷奇观,有幽深莫测的溶洞,有神秘难解的鱼泉,还有苍劲的摩崖石刻,巍峨的长城,保存完好的平西抗日烈士陵园等人文景观,当地民风古朴,独具特色,堪称野三坡“七十二景”景景奇特,“八十一峰”峰峰壮观,是一处综合性的自然美的整体,重点突出一个“野”字,即登野山,观野景,宿野舍,食野味,玩野趣。素有“世外桃源”之称。野三坡主要包括6个景区:百里峡、拒马河、佛洞塔、白草畔原始森林、龙门峡和金华山景区。百里峡景区全长105华里,由三条幽深的峡谷:海棠峪、蝎子沟、十悬峡组成,峡谷中最窄的地方不足10米,两侧陡峭的绝壁直插云天,十分幽深、神秘。峡谷中还有各种不同的石景和溶岩景观,在北谷内分布有“一线天”、“龙潭映月”、“摩耳崖”、“铁头崖”、“老虎嘴”、“回头观音”、“上天桥”、“下天桥”等68个景点,是我国北方罕见的幽谷。拒马河景区环境清幽,气候凉爽,河水异常清澈,两岸有不少奇峰怪石。在炎热的夏季可顺流泛舟,饱览两岸风光。景区内建有度假村,是消暑避暑的胜地。佛洞塔景区,是因其山峰形状似塔、洞中有佛而得名。白草畔原始森林景区,因遍山生长黄的野草而得名。这里山势刚劲挺拔,泉水清澈,十余万亩天然林地密密匝匝,郁郁葱葱。龙门峡景区有明代大龙门城堡、蔡树庵长城和摩崖石刻。金华山景区有一望无际的林海,飞流而下的瀑布,高耸入云的千年银杏,风格别致的古建筑清禅寺。野三坡风景区内还兴建有少数民族村寨,到这里可以领略到野三坡村民独有的古朴典雅的民风。
地方特产
薄皮核桃 涞水县已成为河北省乃至中国薄皮核桃的主要产区之一,产品远销京、津、鲁、豫等地。涞水县薄皮核桃种植历史悠久,自1996年开始引种辽字号系列品种。薄皮核桃质地纯正,风味独特,具有皮薄(0.7—0.9毫米)易剥,核仁饱满(出仁率60%,高出普通核桃3—8个百分点),指捏即开,易取整仁,壳皮白净、仁皮金黄、成熟期早、早结果、早丰产等特点,深受国际、国内市场青睐,可与美国“钻石”核桃一争高低,特别是兼有补脑降脂、强肾健体等功效,享有“脑黄金”“长寿果”之美誉,倍受广大消费者欢迎。
经济总情
原标题:《【河北县情概览】保定市涞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