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国王最心爱的女儿,访华49次,走遍中华大地:“友谊的使者”诗琳通

以下文章来源于婚姻与家庭杂志 ,作者风停以后

婚姻与家庭杂志

“中国情感帮助知名品牌” 看《婚姻与家庭》,每个人都可以更幸福。

推荐阅读

她是中泰友好的使者,也是邻家慈祥的奶奶。

女人可以是花,

姹紫嫣红;

可以做树,

成为栋梁;

可以为石,

铺出宽广大道,

通往明亮壮阔之处。

01

公主吉祥

她含着金汤匙出生,

父亲是世上最富有的国王,

她是国王最心爱的女儿,

24岁即被封为女王储。

但她却简衣素行,

不施粉黛,

在她眼里,

七宝琉璃无异彩,

霓裳羽衣不增色。

她醉心学业,

勤于国事,

终生未婚,

却如暖阳照亮千万家庭。

在她心里,

三千繁华,抵不过一纸书香,

九重宫阙里的笙歌鼎沸,

比不上田间地头对民情的察访。

她,

就是泰国的诗琳通公主。

行是因,爱是缘,敬是果。

在古老习俗里,她的生日对应紫色。

每逢公主生辰,万千民众,自发地穿上胸口绣有公主徽章的紫色衣衫。

政府部门、学校、医院与酒店,处处飘扬着紫色旗帜,高悬着公主的紫色画像,仿佛紫丁香开满整个首都。

她善结友邦,酷爱华夏文化,孜孜不倦地学习并推广中文,她推动孔子学院在本国建立,支持优秀学子来中国求学,在当地掀起“中国文化热”。

玉树地震她慷慨解囊;

汶川地震,她捐资千万重建灾区小学,并亲自去北川遗址祭奠遇难者,她关切地问:“那个被埋104小时后获救的女孩,现在还活着吗?”

2019年9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她“友谊勋章”。

当诗琳通公主拿起勋章的那一刻,泰国上下,一片欢腾。

一分钟内,网上留言刷新数十万条:

我好高兴,我流泪了,公主殿下是最可爱的……

公主此刻的成就,是我国的骄傲,是世界的骄傲……

更有无数民众,在留言区内“保持队形”,统一发布:“公主吉祥,圣寿无疆”。

在公主的国度里,人们将她视为行在地上,福泽万民的“神灵”。

在中国人的眼里,她则是可敬的朋友,是友谊的使者。

02

如果爱慕明月,

公主也须亲手去摘

诗琳通的妹妹曾说:二姐自小不爱打扮,反倒专注于学问。

公主聪颖通达,她明白,命运可以赐你尊贵出身,也可以赐你稀世容颜,但读书这回事,非亲力亲为不可。

三更灯火五更鸡,她不敢稍有懈怠。

1973年,诗琳通以全国第四的成绩,考入泰国最高学府朱拉隆功大学语言文学系;

1976年,获得语言文学学士学位,并因连续四年全系考试第一获金质奖章;之后,她又获得东方文学考古学硕士学位、东方语言学硕士学位;

1986年,获得诗纳卡林威洛大学教育发展学专业博士学位。

有一次,公主出访瑞典时,于博物馆第一眼见到中国的瓷器与青铜器,就无比惊艳,念念不忘,从此缘分深结,绵延不断。

起初,她夜夜挑灯,大量研读与这个古老国度有关的泰文、英文和法文资料,但终觉是雾里花、水中月,看不真切。

1980年,她师从中国大使馆选派的教师学习中文。

彼时,公主身兼数职,宵衣旰食,挤了又挤,也只能每周学习3小时。

她出访欧洲时,行囊里装着中文作业,于马不停蹄的活动中,见缝插针地写功课。

归国已是凌晨,她一身风尘未洗,短发随意拢在耳后,准时赶来上课,令老师肃然起敬。

那一刻,她不像身居高位的女王储,倒像寒窗苦读的执拗书生。

当然,公主亦有烦恼,她向好友感慨:“中文难学,没有语言环境,拼命记住的东西,又会轻易忘记。”她颇为黯然,但没有退意。

为突破听说障碍,公主于2001年来到北大,是年,她46岁,却变为那个四岁就进入皇家吉拉达学校学习的小学生:眼睛眨也不眨地听课,乖乖地记笔记,活泼泼地提问。

老师还记得,在初次相见的宴会上,她用拗口的汉语致词,老师顿时乐了:“敢说,就成功了一半。”

公主回答:“我敢。”

公主在燕园的每一秒,都像在奔跑:学语言,学艺术,并通过参观、座谈与看演出,练习听说能力。

待一切活动结束,她回到房间,静静温习功课至深夜。

公主吃得了苦,

从前,

她练习二胡,练到指尖生茧;

学写毛笔字,写到手腕肿痛;

苦学唐诗,努力揣摩意境,甚至根据诗意画出一幅幅水墨画。

这次,

在北大短短的一个月,她用完8支圆珠笔。

如果爱慕天上的明月,即便是公主,也要亲手去摘,才能拥皎洁入怀。

03

做三四月的事,八九月自有答案

自1981年起,公主就成为了中泰友谊的使者。她几乎每年都访问中国,至今,已访华49次。

她走遍中华大地的东西南北,探寻文明古国蕴藏的坚韧力量。这是他乡,亦是故乡,擦肩而过的是中国人,也是最亲爱的朋友。

她震撼,惊叹,想把自己了解到的一切分享给国人。

她想让所有人看到中国,像她一样,爱上这个古老而迷人的国度。

她举办了摄影展,展出的全部是在中国拍摄的照片:

既有气势磅礴的名川大漠飞瀑,也有古朴自然的历史遗迹和精美绝伦的现代艺术;

既有肩背口袋、满脸沧桑、笑容灿烂的老农,也有快乐嬉戏的儿童;

既有佛殿庄严肃穆的神佛塑像,也有小河流水中的船上人家;

既有奋力摇橹的三峡船夫、也有原生态的黑衣壮族歌舞。

她想让所有人读到中国,并了解这个伟大的国度。

她奋笔疾书,写下了《踏访龙的国土》、《平沙万里行》、《云南白云下》、《清清长江水》等10余本游记,并亲自将唐诗宋词和10部中国知名文学作品翻译成泰文,激发了泰国民众学习中文的热情。

她极力倡导中泰友好,促进泰国中文教育的发展。从“孔子学院”到“鲁班工坊”的建立,诗琳通公主在各个领域推动着中泰的友好合作。

星移斗转,两国已建交44年,泰国海啸,中国人民鼎力相助,中国地震,诗琳通公主大力支援。

中泰人民守望相助,心手相连,“中泰一家亲”已成为人们的共识。

做三四月的事,八九月自有答案,诗琳通公主得偿所愿。

如今,64岁的公主,面有皱纹,短发花白,但依然充满活力。

参加活动时,她着粉色T恤,站在卡通松鼠前挥手微笑,任凭民众拍照,慈和宛若邻家奶奶。

那一日,公主前往乌泰他尼府的一个菜市场考察,菜农拿起一个南瓜送给她,公主高兴地接过来,开玩笑地说:“既然送了南瓜,就再送点辣椒吧,要回家炒南瓜吃。”

把周围的人都逗乐了。

诗琳通公主就是这样一位女性,她既是高瞻远瞩的政治家,也是能与百姓唠家常的亲人。

她是花,开得洁白芬芳;

她是树,成为国之栋梁;

她是石,铺出宽广道路,一直通向那明亮壮阔之处。

来源:婚姻与家庭杂志(ID:hunyinyujiating99)

原标题:《她是国王最心爱的女儿,访华49次,走遍中华大地:“友谊的使者”诗琳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