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画传 | 孙玉:60年躬耕的静静辉煌人生

/ 60年躬耕的静静辉煌人生

【院士档案】

孙玉,通信技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五十四研究所首席专家、研究员,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工程学院通信与信息系统学科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工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科研方向:数字家庭和小区通信网络),长期从事战略兵器试验系统及军事战略通信系统研制工作。

“以前我只知道人与人有感情,殊不知这人与物也存在感情。我们把那些毫无生气的零件组装在一起,它居然具有了一种功能。每次质检完成之后,那绿灯闪闪,似乎告诉我它好着呢。”孙玉话语间洋溢着对科研的热爱之情。

愤奋

进取

在磨难中成长

近年来,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实现高速发展,军事通信技术发展取得显著成就,这些都凝结了一代代信息技术人员的智慧和汗水。

而其中的佼佼者、军事通信技术的第一代“开荒人”孙玉院士,更是扎扎实实为我国的通信技术和国防军事事业的发展贡献了一辈子,提携后学、薪火相传,推动我国军事通信实现飞跃发展。孙玉1936年出生于黑龙江省肇东县,在战乱、饥荒的磨难中成长。“幸清华寒暑,愤奋进取”。1962年孙玉清华大学毕业后参军,分配到国防科委第19研究所(即现在的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54研究所),这是新中国成立的第一个电信技术研究所。在导师的带领下,他废寝忘食、刻苦钻研,全身心投入到第一颗原子弹遥控系统、第一代火箭试验系统等研制工作中。

苦辛

30年

我国军事通信技术第一代“开荒人”

其后,连着六个“五年计划”,孙玉始终在科研第一线,为党为国家效力。他担任技术负责人或者总设计师,完成了包括我国第一代散射数字传输系统研制、我国第一代数字复接设备研制、我国第一代数字用户程控交换机的研制、第一代综合业务数字网研制、第一代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的研制等在内的一系列总体设计工作,并领导创建了所在研究所的电信网络专业部,参与了我国电信技术数字化的全过程。他发表论文和撰写报告100余篇,出版了13部电信科技著作,为我国电信产业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从1978年到2013年,35年间中国将民用电信产业发展到全世界最大,这不得不说是奇迹。”孙玉表示。

峰回

退隐

乐于成为学生的助手

孙玉不仅是一名勇攀科学高峰的专家,也是一位尽心尽力传道授业的师者。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后,孙玉辞去所有的技术领导工作和总设计工作,主动让位学生,支持学生的工作。他乐于成为他们的助手,鼓励其发挥优势,攻坚克难,创造更大价值。现今83岁高龄的孙院士依然精神矍铄、思维敏捷,与学生所带领的专家团队,在物联网产业发展的第一线,攻克一个又一个课题和难关,推进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

回望六十年的科研创新之路,对于取得的辉煌成就,孙玉显得很谦虚,反复强调自己是一个幸运的人,就像其自传书名中提到的那样,是一段“静静的旅程”。那就是——“面壁十年、苦辛三十,耳顺临院士、峰回退隐。识时务,知天命,风风雨雨,唯躬耕而已”。

院士小百科

散射通信:一种超视距的通信手段,利用对流层及电离层中的不均匀性对电磁波产生的散射作用,进行的超视距通信。我国上世纪70年代开始研制数字对流层散射设备,并陆续建站投入使用。

数字复接:在数字通信系统中,为了扩大传输容量和提高传输效率,将若干低逨数字信号合并成一路高速数字信号的过程。

END

原标题:《院士画传 | 孙玉:60年躬耕的静静辉煌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