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届上海美展开幕,“白玉兰”绽放谁家?

2019年10月29日,由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中华艺术宫主办的第十届上海美术大展暨白玉兰美术奖颁奖活动,在中华艺术宫隆重举办。这是上海乃至长三角美术界的一件盛事,也是“上海美术大展”品牌自2001年创办以来,首次将征稿范围从上海扩大至江、浙、皖等长三角地区。展览的参与度、学术性、影响力实现了质的飞跃。

本届上海美术大展共收到应征作品2100件,经评选,共有369件作品入选第十届上海美术大展,其中油画84件、中国画77件、水彩粉画53件、雕塑33件、版画及农民画53件、连环画、漫画及年画35件、综合材料及漆画34件,大展还邀请著名艺术家作品和评委作品共同展出。评选还产生了上海美术界最高奖——白玉兰美术奖优秀奖6名、佳作奖7名,沈柔坚艺术基金奖8名。

( ↓ 作品框内上划可见作者创作谈和评委点评)

白玉兰美术奖优秀奖

倪巍

中国画作品《溪山无尽藏》

创作感言:

《溪山无尽藏》描绘了龙尾山砚农搜山寻石的场景。溪山之间,古人采石制砚,千年以来,遗石无数,后人搜得,为珍为宝。溪山所藏,非止于材质,材质终有尽,文化或绵延,此为无尽藏。我在创作中试图超越传统视觉的羁绊,将画面的制作性降至最低限度,以焦墨粗笔提升绘画性,追求质朴率真的造型和笔墨的沉着痛快。

点评人:上海美协副主席 陈琪

《深山无尽藏》是一件以现代文人画为表现主体的作品,作者用厚、粗、重的线条自由简洁勾勒出人物的造型,用淡彩淡墨渲染,细细品味品读,作品饱含真情、真意,体现出作者对中国画艺术的理解,同时也体现出作者的胆识和对传统绘画的坚守。

罗陵君

油画作品《上海故事》

创作感言:

创作前为了搜集素材,我对这个主题进行了考察式写生。我实地走入这些老房子并与住户聊天,去了解里面的故事。我追求一种超越外在和表面的美感表达。老式的钢窗、褪去浮华的木地板、已被磨得锃亮的扶手和光滑的水磨石地面等都是我重点表现的元素。我追求在油画中融入中国的写意精神,比较强调画面的虚实关系。我想通过我的作品唤起大家对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关注和保护。

点评人:上海美协副主席 殷雄

这件作品以室内、室外片段的截取来构成一件完整作品,展现了上海过往故事的一个侧面,貌似随意一瞥却构图完整、用笔轻松、色彩明亮,带有很强的书写韵味。但选择场景偏于单一和内在结构推敲不足是这件作品的小缺憾。

王剑锋

油画作品《同袍》

创作感言:

作品《同袍》采用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通过两位年轻消防战士休憩时入梦的场景来呈现对逝去袍泽们的思念。我在这件作品中将现实场景与想象进行了空间上的并置,这是在主题性创作一种探索与尝试。我认为艺术家不应只局限于对自我的追求,而更应多一份社会责任感的担当。

点评人:上海美协副主席 殷雄

通过对两位刚从火场下来的年轻消防队员小憩场景的描绘,展开了对和平年代平凡英雄的叙述,远处渐行渐远的是他们的兄弟、战友。他们中有的人已经牺牲,有的转而在其他行业继续奋斗和奉献。正是这些年轻生命的存在,才保得我们社会的一方安宁。这件作品以写实和象征相结合的手法,以纪念碑式的构图完整地呈现了作者的意图,色彩厚重、沉稳,写实技法到位,是一件主题和表现手法结合完整的佳作。

王西林

版画作品《城市的温度:建设者》

创作感言:

我的版画《城市的温度:建设者》旨在讴歌城市普通劳动者的辛勤奉献。创作时我采用轻松畅快的形式,并不拘泥于客观形象的精准,而是营造一种气氛。传统版画多以黑白木刻手法进行创作,而我想在版画创作中融入油画的色彩以及中国画线条的感觉。这是我近几年追求和尝试。

点评人:上海美协顾问 朱国荣

王西林在这幅套色版画中以其个性化的艺术表现手法将三位城市建设者的形象穿插在含有城市与工业元素的抽象结构中,断断续续的、纵横交错的线条和形状不同的色块造成一种繁复纷乱的视觉效果,由此来表现建设者在平凡工作中的艰辛付出和奉献精神。一版多印的技法在作品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

严伟琪

水彩、粉画作品《白发苍苍》

创作感言:

《白发苍苍》是我近期创作的一张西藏题材作品,白发和红衣象征着生命的短暂与精神信仰的恒久,有一种特殊的力量感。画法上我借用了中国画的一些理念和手法,用线来引领和组织色彩和笔触,力求体现画面的书写性。

点评人:上海美协副主席 陈翔

明朗的画面,鲜艳的红色,虽然是一个普通的生活场景,但是因为有了灿烂的阳光而显得格外生机勃勃,那满头的白发,也在沧桑中透露出倔强不屈的生命力。作者巧妙地运用灵活的笔触和丰满的构图,营造出看似平常却又寓意隽永的画面,印证了那句名言:生活中并不缺乏美,而是缺乏发现。

林森

雕塑作品《填浜筑路》

创作感言:

“填浜筑路”是一组上海城市建设者的群像。我选取筑路工人结束一天工作时的场景进行创作,运用写实的塑造语言,人物与道具的穿插以及衣纹的虚实处理突显了这组雕塑的鲜明节奏,灰色的基调在强化体积感的同时亦突显出建设工人的朴实无华。

点评人:上海美协副主席 蒋铁骊

“填浜筑路”是一件典型的现实主义风格的雕塑作品,体现出雕塑家关注生活,融入时代的创作情感和社会责任。作品的整体控制力极为突出,塑造手法扎实、轻松,形体处理果敢、明快,与此类作品的传统表达相比,提炼出了视觉风格中明确的当代气质。

白玉兰美术奖佳作奖

▲滑动看全图

白璎

中国画作品《漾No.26》

创作感言:

多年来我的人物画创作一直围绕着都市生态背景展开。都市水墨人物画,关注的是当下都市人的种种现状,折射的是个体鲜活的生存样貌。这次的参展作品《漾》NO.26,画面充斥着沙滩、阳光、水、慵懒休憩的人们,我试图表现都市人在生活压力下对“慢生活”的一种追求。从构图上说,《漾》NO.26采用一种类似中国画手卷的形式,目的是在画面上更自由地布局和表达。

点评人:上海美协副主席 陈琪

白璎的中国画作品《漾》NO.26是近年来作者在不断挥索中的一件有代表性的作品,作者通过对夏日海滩景象的描绘,人物造型用夸张变形的手法,让人物的形象吸收了卡通和漫画的趣味,表现技巧上保留传统线条,淡淡色彩渲染气氛,构图上很好地运用了中国画散点透视,使画面平而不淡,淡中生意趣。

毛冬华

中国画作品《观海系列—九曲印象》

创作感言:

《九曲印象》是我 “观海系列”的第三幅。作品以纵横穿插的线条描绘投射在玻璃幕墙上的中国传统建筑——豫园湖心亭和九曲桥,寓意历史与当下的对话。我借鉴传统的“没骨法”传达一种虚幻空灵的意境,使景致与情感融为一体。从题材到语言实现中国水墨的当代化转变并找到新的路径与符号,是我探索的主要方向。

点评人:上海美协副主席 陈琪

毛冬华的作品《观海系列—九曲印象》是她城市水墨系列之一。她追现代水墨的艺术语言表现都市的特有气质。画面以淡墨为主体,用笔用墨畅快淋漓,较好地表现出历史建筑的水墨光影,使画面简洁而丰厚,濛濛中意趣滋生。

王斌

中国画作品《城之一隅》

创作感言:

我认为非常能够代表中华文化内涵的形式就是建筑与绘画,因此我选择老建筑作为我创作的主题。在创作中,如何做到“知其白而守其黑”是我思考较多的方面。避免过于繁琐又不能流于空洞,要在两点间寻求一种平衡。

点评人:上海美协副主席 陈翔

作者用装饰性很强的构图,平面铺开的方式,描绘出城市中保留了原始风貌的一个角落,让观众在欣赏极具装饰性的画面的同时联想到城市的历史:在现代社会高速发展的同时,那些留存着以往故事和先人回忆的遗存,保留着历史的温度和文明的烙印。

▲滑动看全图

郑志明

水彩、粉画作品《女性力量三联画》

创作感言:

我这次的创作的水彩画《女性力量三联画》旨在反映女性的坚强与担当。我放弃了传统水彩技法对细腻质感的追求,以富有张力的线条和色块进行大胆的画面组织,整体一气呵成,充满了激情和直击人心的畅快。

点评人:上海美协副主席 陈翔

似非而是的意象在苦心经营的画面中用貌似漫不经心的笔触随意生发似地展现出来,半抽象的画面因为极具韧性的粗犷线条而显得略有野性,或许观众会从那有意味的弧线构成的形象中引导到女性的联想,但略显生硬的不羁色彩又一次强化了画面的张力。

曾泽元

漆画作品《等风来》

创作感言:

《等风来》以江南渔船为主题,以犀皮漆和多种镶嵌工艺表现斑斓的船只和阳光,而远处的天空则以朱漆素髹的手法,动静交融。作品没有描绘更多细节,而是追求一种画面的整体性。在艺术创作中,我比较赞同吴冠中的观点:艺术需要错觉,没有错觉就没有艺术。

点评人:上海美协副主席 李磊

《等风来》是一个充满诗意的标题,也是一个充满诗意的画面。渔船与堤岸形成的对角指向远方,似乎告诉我们,那是渔船要去的方向。画面被鲜红的主色调笼罩着,这不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看到的颜色,但却提示了我们心底向往的光明。作者大胆而巧妙地运用了大漆的皱褶,将颜色的饱和、质地的厚重融铸在浓郁的情感之中,发出静静的心声:“等风来、去远航”。

▲滑动看全图

朱新昌

连环画作品《西游记》

创作感言:

《西游记》是我十分着迷的题材,我的创作理念是运用当代水墨来诠释这部伟大作品,向世界展示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创造力。创作过程中,我注意吸收民间艺术的造型和色彩,并结合西方绘画的构成和空间处理,使画面效果丰富而统一,充满一种装饰的趣味。

点评人:上海美协主席 郑辛遥

作者独辟蹊径,以敦煌壁画为依托,在表达传统题材上取得很大的突破。该作品构图大胆,天马行空。他熟练地运用了点、线、面构成法,有疏有密,张弛有度;以清奇的构图传达出西游故事的神话意境。作品中的人物造型古朴生动,人物性格描画入木刻骨,把神、人、怪的本质揭示得十分充分。他以传统线描为基础,把高古游丝挥洒得得心应手。色彩上他突破了传统概念,强调了色块的对比,不忌红绿;既有平涂,又有墨与色的相破。画面气息流畅,读起来轻松通透。

王震坤

漫画作品《都市絮语》

创作感言:

《都市絮语·组画》原是为一本随笔所配的插图,共有80幅左右。为便于展览,我从80余幅画中挑选了16幅,集成一组,试图以漫画语言表达都市人在城市现代化进程中的思考。我尝试运用了一些剪贴、字体转印等非笔绘手法,这是作品的一个特色。

点评人:上海美协主席 郑辛遥

《 都市絮语》(漫画)人物造型夸张,画面构成荒诞奇趣,色调黑白灰处理富有层次。技术上运用了剪贴、刮刀、字体转印等手段,使之比较好的表现了当今都市人在现代化大潮中,媒体材料的更替以及思绪的变迁。“英文”字体在画面中的运用,恰倒好处的表现了国际化大都市多元文化的“现代感”,亦给作品带来了装饰感和形式感。该组画一文一画,文图相映成趣,生动描画了都市人物的众生相。表现形式具有视觉冲击力,看后令人联想和思考。

沈柔坚艺术基金奖

张玉良

版画作品《谷阳春景图》

创作感言:

作品的创作构思来源于松江的水乡生活,繁忙的小船,充满生活气息的乡村显得生机勃勃。在画面处理上,我追求布局合理、气势流畅,并充分展示丝网版画的特点。

点评人:上海美协顾问 朱国荣

张玉良是一位松江丝网版画作者。他在这幅作品中饱含感情色彩地描绘了江南农村的忙碌景象,人物形体画得很大,而房屋、桥梁、舟船等景物很小,这种超越写实绘画比例与透视关系的表现手法体现了农民画率性天真的艺术特色。画中农村的民居与现代建筑隔河相望,点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时代新貌。

池振明

水彩、粉画作品《船台战歌》

创作感言:

《船台战歌》是我比较熟悉的一类题材。此次创作时,我考虑最多的是两个方面:一是如何通过作品把中国造船业的精神风貌和热火朝天的工作场景表现出来;二是如何运用艺术语言使人耳目一新,并使作品具有强烈的时代性。我选用冷暖对比较为强烈的色彩来表达空间感,使画面效果显得丰富、宏大。

点评人:上海美协副主席 殷雄

这件作品在众多水彩作品中非常引人注目,构图饱满,色彩热烈,技巧老到。用水彩材料将大型工业场景表现得如此生机勃勃,殊为难得。

汪三林

综合材料作品《岁月有痕》之二

创作感言:

造纸术的发明,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我的家乡安徽是宣纸的原产地,我利用家乡所生产的宣纸进行剪裁、粘连,让画面呈现叠加、罗列、重复、遮蔽与显露,在平淡无奇,司空见惯中显现着无尽的变化,以记忆与热情来营造洁白而纯净的画面,使整个画面承载着文明,也承载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

点评人:上海美协顾问 周长江

这件作品是本次大展中综合绘画艺术种类中的材料作品,艺术家通过直接挪用宣纸这个习以为常的材料进行再创作,舒发对造纸工匠精神的赞美!作者是安徽艺术家,他很智慧的运用了安微出产品牌宣纸的知名度,作为创作思考的切入点,又巧妙地把造纸过程中切边工艺产生的边料作为材料媒介,纵向排列,整齐形成一个平面,由于纸张排列中形成的高低差异,在光线作用下又形成了一排排参差不一的光影投射,由此自然产生无数“影线”的交错效果,让观众视觉上有复杂、重复甚至枯糙的贫乏之感,而这个感觉正是作者要叙述的无数工匠的日常生活,每一条影都是他们经手的纸边留下投影,无数影的叠加即是时间的流逝,作者取名为“岁月有痕”是很确切,既反映了匠人们的生活,又点题造纸对人类文明的贡献“有痕”,通过物质的、形式的作品引发观众无限的想象与感慨。

肖素红

综合材料作品《远古生灵》

创作感言:

《远古生灵系列》旨在表现生命、演化等宏大主题,我运用综合材料使作品的历史厚重感得以彰显。传统手法对于这类主题的表现存在一定的局限,而综合材料做出的风化效果和颗粒质感很有自然的韵味。

点评人:上海美协顾问 俞晓夫

这是件画和题目都做的很到位的作品,隽永而致远的大风景用综合的方式做得十分生灵,历史的厚度,原驰蜡象,刀耕石刻之自由流露,韵味朴拙,颇有男性的感怀,这是女性画家肖素红一贯的气息,也许是用功所致,但我看更多的是天然雕凿。

▲滑动看全图

张达兴

连环画作品《叶圣陶的故事》

创作感言:

作品创作起源于2018年10月。前期我查阅了大量资料并得到了叶圣陶家人的帮助,通过反复阅读和画分镜头稿,在我的脑子里有了要画的人物和情节的影子。我选用丙烯颜料以写实的手法,逐一展现出画面。虽然画面中的人脸如同指甲大小,但我立求准确传神,紧贴主题。我在笔触上融入了中国写意画的笔意,使画面富有活力和激情。

点评人:上海美协主席 郑辛遥

“小人书”画大题材,是近年来海派连环画中少有的优秀作品。构图饱满,多角度视觉展示。色彩高雅,调性紧贴主题。人物塑造到位,画面上的人脸虽只有指甲大小,但依然传神有厚度。用丙烯颜料、西画技法,确融入了中国写意水墨画的笔意。是一组可欣赏的架上连环画的精品之作。

沈柔坚艺术基金奖新人奖

刘梦醒

综合材料作品《新碎片画报03》

创作感言:

这件作品反映了我对互联网世界的思考,我希望通过作品体现信息世界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作品并非传统意义上的简单拼贴,而是用到了堆、切、撕等多种手法,底板由几十层的纸堆积而成,有厚度且有温度。

点评人:上海美协副主席 李磊

这是宏观与微观的交响。猛一看,画面仿佛是从高空中鸟瞰的城市地图,凑近了琢磨,却发现那些细节都是日常生活里的圈圈点点。每个圈圈点点都有他自己的故事,每个色彩都有她表达的喜怒哀乐,这些圈点和色彩怎么排列组合,不管怎么喧嚣吵闹,一旦退远了观看,他们只是城市地图里的一个单元,这也许就是生活的哲理。

蔡彧斐

月份牌作品《水乡新导游》

创作感言:

我是美协月份牌年画传承基地学员,《水乡新导游》是2018年底完成的作品。2017年我们去苏州一带水乡下生活采集素材,江南古镇兴旺的旅游景象给了我很大启发,随后就立即展开构思和创作。此作的草图历经了多次反复,最后我选择表现一位江南古镇青年女导游工作间隙休息场景。

点评人:上海美协副主席 李磊

擦笔水彩,一种久违了的画法,它曾经是最具上海特色的绘画方法之一,在20世纪的100年,从月份牌广告到新年画都是用擦笔水彩画出的。《水乡新导游》在继承传统的擦笔水彩画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色彩表现的细腻柔和,以及人物塑造的时代风采,这样的画面连接了城市与乡村,也穿越了过去与现在。

张翔

雕塑作品《烎》

创作感言:

此次的作品《烎》是由一个蜷缩的女人体与LED光球组成,我将人物怀抱的LED光球作为主光源,将光源照射不到的暗部部分进行切割,保留亮部部分。把暗部部分进行大胆的省略与概括,增强了空间感,同时让观众有了可以想象的空间。

点评人:上海美协副主席 蒋铁骊

作者对雕塑语言中的当代性较为敏感,材质及技术手段的运用直指当下社会的审美心理。视觉效果响亮而强烈。此类作品的出现,客观上使年轻艺术家的艺术能量得以充分释放,同时也使今天的艺术展览呈现出更为多样与活跃的创作面貌。

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主席郑辛遥介绍道:两年一届的上海美术大展已成为上海美术创作成果集中展示和检阅的重要平台。

本次大展可以用大、小、多3个字来概括:

大:作品征集面扩大。征集范围首次扩大至江、浙、皖等长三角地区,使画展的参与度、学术性、影响力都有提升。从展出作品中可以看到不少聚焦时代,反映生活的优秀作品。

小:作者队伍年轻化。本届参与作者呈更年轻化,通过大展平台,推新人推佳作,对挖掘美术人才,鼓励新人起到了促进作用。

多:作品形式多元化。题材广泛,艺术表现手法多样,个性化追求和时代性的融合。同时涵盖了各个的画种。

伴随新世纪曙光一路走来的上海美术大展,自2001年创办以来,已经走过近20载春秋,连续举办至第十届,成为上海地区影响最广、规模最大、最具权威性的综合性美术展览。历届上海美术大展,均体现出兼容并包的艺术氛围,彰显出海纳百川的城市精神和开放多元的艺术特色。从知名画家到各大高校的莘莘学子,体制内和体制外的美术家纷纷踊跃投稿。早年参与上海美术大展并斩获佳绩的美术家们,不少已成为当今上海美术界的中坚力量和创作骨干。参与各项中青年人才培养计划、重点美术创作任务的美术家都是从历届上海美术大展中脱颖而出的。

如今,历经近20年的成长,上海美术大展已从呱呱坠地的婴儿,成长为弱冠之年的青年,正展现出愈加蓬勃的生命力。第十届上海美术大展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也是一个崭新的起点。

展览期间,大展在上海市文联微信公众号上开启“网络人气奖”投票通道,评选出“网络人气奖”1名。

开幕式时间及地点:

10月29日 上午10:30(中华艺术宫5米层)

研讨会时间及地点:

10月29日 下午14:00(中华艺术宫多功能厅)

展览时间:

2019年10月29日至11月24日(周一馆休)

展览地点:

中华艺术宫5米层(浦东新区上南路161号)

也可点阅读原文参与哟

文编|刘莉娜

美编|潘华佳

摄影|蔡 晴

摄像|金 捷

送你一个“艺”

原标题:《第十届上海美展开幕,“白玉兰”绽放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