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古称雍州、凉州,位于河西走廊东端。这片土地,是中国数千年封建王朝历史的万花筒,这里发生的很多历史故事,深刻影响着我国古代封建王朝的走向和兴衰。
周朝时此地为雍州,是中国古九州之一,春秋以前为西戎占据。秦为月氏(yuezhi,旧读rouzhi)驻牧地。公元前174年 (西汉文帝前元六年),匈奴击败月氏,占领河西。匈奴休屠王筑盖臧 (即姑臧)城。公元前年126(汉武帝元朔三年),改雍州为凉州,以其金行,土地寒凉故也,凉州从此得名。
公元前121年汉武帝派骠骑将军霍去病出陇右击匈奴,击败匈奴休屠王,在姑臧城缴获匈奴“祭天金人”,使整个河西走廊纳入西汉版图。公元前106年西汉设置武威、酒泉、张掖、敦煌四郡,武威郡辖10县,以姑臧(今凉州区)为治所。后继的封建王朝不断地用凉州、武威更换命名此地。东晋十六国时期,凉州曾做过前凉、后凉、南凉、北凉、大凉地方割据政权的都城,均定都姑臧;凉州还做过西夏王朝的陪都。唐朝与吐蕃、宋朝与西夏、蒙元与西夏等封建王朝在这里反复争夺。古代的凉州最辉煌时,曾是继长安、洛阳之后的全国第三大城市,一度成为中原士子躲避战乱的理想之地。金戈铁马、刀光剑影、边塞诗词、葡萄美酒为武威留下了梦幻的历史文化和无尽的故事。
时至今日,在武威留下的历史文化遗迹众多,均属独有性、稀缺性文化旅游资源。
作为一个消费者,我们在全国任何一家星级酒店登记住宿时,都会看到一个“马踏飞燕”的标志,举世闻名的马踏飞燕(又叫铜奔马、马超龙雀)就出土于武威市雷台汉墓,已成为中国旅游标志。雷台汉墓现在是4A级景区,是历史文化爱好者理想的旅游景点。
凉州会盟与白塔寺是独属于武威的历史文化财富。公元1247年,蒙古宗王阔端(成吉思汗之孙)代表蒙古汗廷与西藏萨迦派活佛萨迦·班智达在凉州成功举行了“凉州会盟”。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使西藏正式纳入祖国版图,成为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凉州会盟之后,阔端对萨班弘扬佛法非常赞成和支持,在凉州城外为萨班特地建造了府邸和东部幻化寺(又叫白塔寺或百塔寺,距今武威城东40里),萨班从此在凉州传教再未返回西藏。如今的白塔寺成了西藏纳入中国版图的一个历史见证,被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成为游客品读历史的圣地。
位于武威凉州区的鸠摩罗什寺,始建于东晋后凉时期(公元386年至403年),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古代著名的西域高僧、佛经翻译家鸠摩罗什初入内地弘法演教之处,也是世界上唯一一座以鸠摩罗什命名的寺院。据史书记载,在后凉建国初年,后凉建立者、氐人吕光取西域高僧鸠摩罗什到达武威后,为了安顿他,便下令召募各地能工巧匠,大兴土木修建寺院,建好后,便命名为鸠摩罗什寺,让鸠摩罗什住在其中,弘扬佛法。寺内的宝塔是为纪念鸠摩罗什而修建的,塔内供奉鸠摩罗什的舌舍利。鸠摩罗什寺是研究五凉文化的珍贵遗存,也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武威的一大奇观。古人曾经盛赞罗什寺是“由来僧宝摇篮地”,因“弘法利生集英”而“天下名”。鸠摩罗什是世界著名的佛学家、哲学家和翻译家,是中国佛教八宗之祖,乃三藏法师第一人,与真谛(499-569)、玄奘(602-664)、并称为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其译经和佛学成就乃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著名弟子有道生、僧肇、道融、僧叡,合称“什门四圣”。武威籍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茅盾文学奖评委徐兆寿所著的《鸠摩罗什》,已在业界产生了较大反响,是了解鸠摩罗什和鸠摩罗什寺的一本好书。
武威天梯山石窟(也叫凉州石窟)始建于东晋十六国时期的北凉,距今约有1600年历史,被誉为中国石窟鼻祖,属我国早期石窟艺术的代表,是云冈石窟、龙门石窟的源头。北魏灭北凉后,从姑臧迁宗族吏民3万户到平城(今山西大同),其中有僧侣 3000 多人。参与修建天梯山石窟的工匠、高僧法师及其衣钵继承者,后来又参与修建了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天梯山石窟的修建培养了一批高水平的石窟工匠,是那个时期最具工匠精神的大国工匠。
保存于武威市西夏博物馆的西夏碑,是迄今所见保存最完整、内容最丰富、西夏文和汉文对照字数最多的西夏碑刻。碑阳西夏文篆额2行8字,汉译为“重修护国寺感应塔碑”。碑首呈半圆形,两面正中用汉文和西夏文篆额,边阴刻对称的伎乐舞女,翩翩起舞,动作优美,造型准确;舞女胸和手腕上有饰物,赤露上身、双脚,下着长裙,面形肌肉丰满,吸收了敦煌飞天的艺术特点。该碑对研究西夏语言文字、社会经济、土地制度、官制、民族关系、阶级关系、国名、帝后尊号、佛教盛况等均具极重要价值。
武威文庙(孔庙)始建于明正统四年(公元1439年),历经扩建,规模庞大,号称“陇右学宫之冠”,是全国第三大孔庙建筑群。文庙坐北向南,原由东中西三组建筑物构成。东为文昌官,中为文庙,西属凉州府儒学,现存建筑以圣庙和文昌宫保存完好。总面积1500平方米,是历代文人墨客的祭祀孔子之地。
凉州乐舞是中原王朝乐舞中的精华,历史上常被定为国乐。“西凉乐”是隋唐燕乐中最早的一部大曲,具有久远不衰的艺术魅力,这些乐舞的形成就在五凉时期。凉州乐舞是在凉州多民族乐舞的基础上,融汇了中原汉族乐舞和西域(包括印度)乐舞中的精华。凉州乐舞的代表作《秦汉乐》传入北魏后改名为《西凉乐》,被尊为“国乐”。隋朝时确定9种乐为国乐,有七部是河西输入的,其中《西凉乐》最著名。《旧唐书·音乐志》说《西凉乐》“最为闲雅”。唐代《霓裳羽衣曲(舞)》,就是由河西节度使杨敬述进献的由西域传到凉州的天竺乐曲《婆罗门曲》改编而成的。北魏至唐数百年间宫廷乐舞的源流,均与凉州和河西地区息息相通。
凉州是边塞诗人的心灵原乡和圣地,“凉州词”是边塞诗歌独有的题材,代表了边塞诗歌的巅峰。王之涣、孟浩然、陆游、王昌龄、王翰等唐代著名诗人的各版本《凉州词》流传千古。元稹、白居易的《西凉伎》更是让梦幻凉州闻名海内外。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的诗句写的是古凉州的物产和风情。自汉武帝时西域葡萄传入武威后,凉州葡萄和葡萄酒以其优良的品质盛名于世。凉州是国内酿造葡萄酒最早的地区之一,东汉凉州葡萄已负盛名,凉州葡萄酒也以味美醇厚驰名遐迩,显赫于京师。东汉灵帝时,孟佗用一斛凉州葡萄酒就换取了凉州刺史的高官,被传为千古笑柄,但却反映出凉州葡萄酒的名贵。曹魏时期,魏文帝曹丕特颁《凉州葡萄诏》,下诏把凉州葡萄酒定为国酒,凉州葡萄酒显赫于京师、苏杭、福建等地,深受达官贵人青睐。由此开启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葡萄酒的大发展。直到唐朝,凉州葡萄酒仍是达官贵人才能喝得起的高档消费品。今年热播的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电视镜头中,持金鱼袋被狼卫首领曹破延所杀的焦遂,喝的估计就是凉州葡萄酒。现在的武威,已被命名为“中国葡萄酒城”。
本文由文史著作郎团队出品,本期作者程若雨,媒体人、策划人,北宋理学家、教育家伊川先生程颐之三十二世裔孙,历史文化研究爱好者。
原标题:《梦幻凉州(武威)是封建王朝历史的万花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