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4年
我市各类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
要覆盖所有城市社区
到2024年
全市护理型养老床位
达到总床位的50%
……
未来5年
大连将着力加强基本民生保障
创新基层社会治理
优化基本社会服务
第十五次全市民政会议上
传来了一些惠民的好消息
一起来看看吧
将加大低保政策完善和资金保障力度
◆ 通过逐步提高保障标准、准确核对家庭收入、科学确定保障对象等举措,将符合条件的人员及时纳入低保范围,切实织密扎牢民生保障安全网。
◆ 全面落实特惠政策,对低保家庭中的高龄老人、未成年人、重度残疾人等进行分类施保,上浮保障标准。
◆ 完善低保标准调整机制,确保“十三五”期间我市城乡低保标准年均增速不低于4%和7%。
◆ 制定《大连市最低生活保障办法》,完善低保申请审批流程,实现低保管理城乡统筹。
◆ 建立低收入家庭救助制度,修订临时救助政策,出台因病致贫家庭救助规定,健全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协调机制、“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机制和居民经济状况核对机制。
◆ 继续提高城乡低保和特困人员供养标准,严格落实困难居民取暖救助、电价补贴、物价补贴、元旦春节期间补贴等其他各项社会救助政策,更好地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
将着力健全养老服务体系
◆ 到2022年底,要将不低于55%的福利彩票公益金用于支持发展养老服务。
◆ 建立健全社区居家养老照护服务体系,继续推进内设嵌入式小型机构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综合体建设,到2024年各类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要覆盖所有城市社区。
◆ 支持养老机构运营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上门为居家老年人提供服务,鼓励养老服务机构规模化、连锁化发展,在养老服务领域努力形成一批具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养老服务品牌。
◆ 大力推进养护型床位建设,到2024年全市护理型养老床位达到总床位的50%。
◆ 完善农村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定期巡访机制,到2024年,80%以上的农村社区要建立包括养老在内的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和站点。
将着力提升儿童福利保障水平
◆ 加强困境、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工作,开展孤儿医疗康复明天计划拓展工作,推进市儿童福利机构脑瘫儿童康复训练示范基地建设。
◆ 着力创新基层政权建设和城乡社区治理。到2024年底,全市城市和农村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达到100%。
◆ 大力推进城乡社区治理“三社联动”,积极推行社区“全岗通”工作模式,逐步实现社区基本公共服务“一口受理、一站服务”、社区工作者“一专多能、全岗通用”。
◆ 加大社会组织尤其是社区社会组织培育扶持力度,完善政府购买服务、公益性创投项目和税费优惠等政策措施,完善社会组织有序有效退出机制。
◆ 继续推进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工作。推动大连海葬服务品牌建设。
◆ 加大政府购买慈善服务力度,完善慈善表彰和激励制度,公民志愿服务记录制度,规范公民服务记录行为。
过去的七年是
大连民政事业发展
质量最高的七年
这七年来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
◆ 七年来,全市民政事业费总投入累计达220.29亿元,年均增长9.84%。
◆ 市财政累计安排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救助资金由2012年的6.14亿元增加到6.45亿元,增长5%,年均救助困难群众约40万人。
◆ 七年全市累计销售福利彩票113.7亿元,筹集市级福彩公益金10.25亿元,民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得到全面提高。
◆ 连续七年提高城乡低保、特困供养和孤儿养育标准,城市低保标准由每人每月480元提高到720元,农村低保标准由每人每月251元提高到500元,年均分别提高6%和10%。
◆ 全市社区工作人员数量达到1.44万人,培育社会工作专业人才4397人;在市区两级民政部门注册登记的社会组织5390个、慈善组织16个;发展社会志愿者53.2万人。
◆ 投资近2000万元,实施民政信息化建设项目,低保、殡葬等14个信息系统上线运行。
◆ 全市发展各类养老机构305家、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370家,养老床位达5.1万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33张。我市文明殡葬建设经验在全国推广。
文字:大观新闻大连日报记者刘湘竹
图片:大观新闻大连日报记者王华
原标题:《关系每个人!大连未来5年民政事业蓝图出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