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载披荆斩棘,风云激荡;70年砥砺耕耘,追梦前行。
回首70年发展,中国银行业已从单一银行体系,逐步发展成为多元化、多层次的银行业体系,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市场效率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的高速腾飞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这之中,民营银行被赋予了不一样的期待,它的发展是深化金融改革、激发金融市场活力、优化金融机构体系的重要举措,是加强中小微企业、“三农”和社区金融服务的重要突破口。
自2014年中国首批民营银行批筹,已获批开业的民营银行已达18家。其中有这么一家银行备受业界关注,网友称它是“傻子银行”,监管层却为它频频点赞。
这家民营银行就是网商银行,从成立之初就确定只做一件事:服务好小微企业,解决他们的痛点和问题。
“网商银行是幸运的,它赶上了一个好时代,小微企业虽然微小,但却是经济结构中重要组成成分,我们将坚定服务小微的初心不改变。”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网商银行行长金晓龙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专访时表示。
1
感恩“好时代”
与印象中的银行机构都喜欢扎堆金融城不同,浙江网商银行总部坐落于杭州,比邻浙江大学科技园。
年轻、有活力,刚刚年满4周岁的网商银行,已成为中国最大的小微金融机构。今年6月,网商银行交出了4周年成绩单:服务小微企业的数量3年时间翻了10倍,已达到1700万家。这个数字在10月时,又上涨到了2000万家。这家银行是如何做到的?
近日,《国际金融报》记者在网商银行大楼内见到了网商银行掌门人金晓龙,身着白色衬衫、藏青色西裤,简单、干净,透露着学者气质。
根据履历,金晓龙拥有丰富的银行从业和小企业服务经验,公开资料显示,他曾任平安银行小企业金融事业部/网络金融事业部总裁、现金管理部总经理,深圳发展银行现金管理部总经理等职,2017年3月加盟网商银行担任副行长。今年3月,既懂金融又懂技术的金晓龙被寄予厚望,升任网商银行行长。
“网商银行是非常幸运的,它赶上了一个好时代。”回顾近4年来的发展历程,金晓龙感慨道,“网商银行发展非常迅速,因为这个时代,老百姓创新、创业的热情空前高涨,小微经济的发展空间巨大。并且,小微企业和个人经营者们的金融需求非常强烈,才给了我们极丰厚的发展‘土壤’。”
在移动支付不断普及的当下,凭借一张“二维码”就可以实现日常经营交易的“码商”群体正在迅速崛起。
金晓龙也向记者分享了他们做过的一份调查结果,“在我们所服务的码商群体中,80%的人之前从未成功在其他银行获得过贷款,但每1万元贷款却可以给他们带来3万元的营收。这些码商群体,半数以上是一些路边摊和街边小店,也多是一些亲友、夫妻共营的小店铺,他们多数贷款需求仅在5万元内,每笔贷款平均使用时间为107.8天,每年贷款7.6次⋯⋯与商业银行的客户们相比,他们需要更灵活、更高频的金融服务。”
金晓龙坦言,“服务如此小的小微客群,这在没有互联网的年代,是无法想象的。”
“网商银行的幸运是,今天的科技发展给了我们去实现自己梦想的机会。”金晓龙告诉记者,区别于商业银行的信贷模式,网商银行没有一位信贷员,绝大部分人员都是工程师和技术人员,他们通过AI、生物识别、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手段来服务用户。“这些科技手段,在风险识别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否则,如此海量的信息,仅依靠人识别已经不可能,必须依靠AI人工智能等更前沿的科技手段”。
2
甘当“傻子银行”
背靠“蚂蚁金服”、阿里巴巴,网商银行天生带有浓重的互联网基因。独创的“310”,是其引以为傲的全流程线上贷款模式:3分钟申贷、1秒钟放款、全程0人工介入。
今年两会期间,网商银行屡次被提及。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称,网商银行贷款做得很不错,不良率也比较低,今年会进一步推广这些经验。全国政协委员刘尚希说,网商银行的“310”信贷模式很让人“震惊”。网商银行在全国两会上频频被“点赞”,也引来了不少人的好奇。
网商银行的贷款模式也得到了国际认可。10月8日,世界银行集团和二十国集团(G20)旗下的“全球中小企业论坛”,颁布2019年度的“全球中小微企业银行奖”,来自中国的网商银行在全球140多家银行中脱颖而出。
世界银行集团与G20认为,网商银行通过大数据技术和移动互联网,重新定义了贷款。借助互联网技术,网商银行在不设网点的情况下,就完成了对2000万用户的服务,且基于对10万多个风险指标的智能识别,其不良率仅为1.5%,大幅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不过,就是这样一家被频频“点赞”的银行,却被网友笑称为“傻子银行”。
究其原因,主要是网商银行净利润几乎年年垫底,一年赚的钱还不如大行一天赚得多。年报显示,2018年,网商银行净利润仅为6.7亿元。
对于这样的称号,金晓龙不以为然,反倒称,“我们内心其实是挺光荣、挺自豪的。”
“网商银行从成立第一天开始,就确定了一件事,那就是只服务于小微企业。而我们能够取得如此快速的发展,也主要得益于对战略的笃定与坚守,只有初心不变,才能有后续更多产品、服务的持续创新,以及新的模式出现。”金晓龙对记者强调,“我们从未将营收、利润作为考核指标,目前是将服务小微企业的数量及满意度作为真正的考核。”
在金晓龙看来,一个路边摊往往是一家人的温饱支撑,帮助了这个路边摊,就等于帮助了千千万万家庭。在任何一个国家,无论经济发展程度如何,其经济结构中必然会存在这样如毛细血管类似的经济单元。“这样体量微小、但数量庞大的群体不应该被忽视,他们的需求得不到解决,可能就会成为一个社会问题”。
公开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小微企业多达5600万家,仅有11.9%的中小企业能够获得银行贷款,约有三分之二的小微企业没能熬过前三年的“死亡期”,其中重要的原因便是融资难、融资贵,以及面临的贷款信用难题。而如果以每家3口人来计算,5600万家小微企业,便是涉及到近1.5亿人口的生计问题。
3
普惠金融需“聚合”
网商银行在官网上披露的使命是:普惠金融。
“我们的使命不会改变,服务小微企业的专注力也不会动摇,但我们会用更开放的姿态来践行它。”金晓龙解释称,“打个比喻,大企业是大树,小微企业是草,资金是水,大树可以享受农夫点对点的浇水服务,但是小草不行,只有在草皮地下铺设一套灌溉系统才可以,然而,这也是需要我们大家努力去做的。”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动普惠金融发展。普惠金融涉及小微、“双创”、扶贫、涉农等众多领域,涵盖范围广泛,关系着国民经济质量和效益、就业及民生改善。
在各方努力下,我国普惠金融也取得长足发展。央行发布的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末,人民币普惠金融领域贷款余额13.39万亿元,同比增长13.8%,增速比上年末高5.3个百分点;全年增加1.62万亿元,同比多增6958亿元。
不过,在业内人士看来,普惠金融推进过程中仍存在一定的难点痛点。比如,单一金融机构想要开展普惠信贷,往往会存在获客渠道单薄、自有数据风控效果不理想、资金受限等诸多问题,在可持续上也容易遭遇瓶颈期。
记者注意到,不少金融机构也已作出改变,不再“单打独斗”,采用“科技赋能”模式以及聚合模式。
“网商银行在不久前,也和政策性银行之一的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合作,对方首次开展手机移动贷款业务。在与我们的合作中,农发行引入了这一整套的互联网技术,自主完成了线上贷款评分模型、线上贷款智能审批、线上放款等全新的信贷流程。”金晓龙表示,“这也将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我们输出技术,共享技术,农发行结合这些技术,利用自己的资金优势、利率低的优势服务小微企业,最终小微企业享受到了便捷而便宜的贷款服务,节省了成本。”
去年6月,网商银行宣布启动“凡星计划”,向行业开放所有能力和技术,与金融机构共享“310”模式,目标在未来三年,与1000家各类金融机构合作,共同为3000万小微经营者提供金融服务。
对于中小银行该如何发展普惠金融服务,金晓龙认为,每家银行都有各自的特点,在对中小微企业的服务上暂时还没有固定的模式和固定的经验。“这个不能一概而论,每家中小银行它所处的区位、股东背景、目标客户群体及能力的沉淀均有一定差别,如何才能发展好普惠金融需要根据自身的环境及特点去制定属于自己的战略,但对科技的应用肯定是最重要的”。
最后,金晓龙也谦逊地对记者表示,“很多大型银行机构也开展非常好,我们都只是在各自擅长的领域利用技术与资源为普惠金融及小微企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银行业发展历程】
1949年至1956年
银行业促进国民经济恢复和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
●1949年9月,《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明确将中国人民银行纳入政务院的直属单位,确立其作为国家银行的法定地位。
●1956年,公私合营银行纳入中国人民银行体系,形成“大一统”的银行体制。
1956年至1965年
银行业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1958年至1962年“二五”计划时期,经历了“大跃进”和三年严重困难,银行的业务制度和原则遭到破坏,导致信贷投放失控,现金发行过多。
●1963年至1965年,中央决定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对国民经济实行全面整顿。
1966年至1976年
银行业遭受“文化大革命”重创。
●“文革”10年,银行的制度被废除,业务活动无法正常开展,银行的作用被削弱,货币被批判,商业性金融机构被撤销,中国人民银行并入财政部。
1976年至1978年
迎来历史的伟大转折,银行系统开始恢复。
●银行业整顿规章制度和各项金融工作,认真贯彻经国家批准的信贷计划。
●1977年12月,国务院召开全国银行工作会议,决定恢复银行独立的组织系统。
1978年至1993年
向专业化转型阶段。
●1983年9月17日,国务院颁布《关于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决定》。至此,我国中央银行体制开始建立,由工、农、中、建组成的国家专业银行体系开始形成。
●招商、兴业、广发、光大、华夏、浦发等股份制银行相继组建,外资银行从经济特区向沿海扩展。
1994年至2003年
向商业化转型阶段。
●确立强有力的中央银行宏观调控体系,成立银监会、强化金融监管。
●形成以国有银行为主体、政策性金融机构和多元金融机构并存的金融组织体系。
●提高商业化机构占比,建立起统一开放、有序竞争、严格管理的金融市场体系。
●颁布《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等法律,为商业银行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提供法律保障。
2004年至2016年
向市场化转型阶段。
2004年,国务院启动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革,推进建立现代金融企业制度。
●措施包括国家注资、财务重组,彻底消化历史包袱。
●按照《公司法》《商业银行法》对国有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革。
●引入境内外合格机构投资者,通过引资,实现“引智”“引制”,完善公司治理与内控管理。
●在境内外资本市场发行上市,接受市场监督。
2017年以来
迈入高质量发展新时代。
●进入新时代,经济增长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要求金融业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健全监管体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2018年以后,在构建现代金融体系方面,中国推出一系列新的改革开放措施,如规范资产管理业务机制、实行银行业全方位和高水平对外开放、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
资料来源:《金融时报》
记者 马嘉辛
—— / 好文推荐 / ——
原标题:《网商银行甘当“傻子银行”做普惠金融——专访网商银行行长金晓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