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消逝的电波”再成焦点:接收者公开亮相,情报已解密

10月13日下午,胡歌突然在自己的微博上发了这样一段文字:“同志们,永别了!我想念你们!”

很多网友一样都被这句话吓了一跳,然后又毫不犹豫地在这条微博下面点了“赞”。如果知道了这句话背后的故事,都会忍不住泪如雨下。

1958年,中国第一部谍战片《永不消逝的电波》引发全国轰动。在影片的结尾,孙道临扮演的地下工作者李侠在敌人冲向秘密电台的最后一秒,一口吞咽了电文,在特务枪口的包围下,发送出了最后一份情报……

61年后,李侠、何兰芬这对英雄伉俪从假扮夫妻到最终相爱的故事,被胡歌、刘涛搬上央视舞台。

你知道吗?银幕上的李侠、何兰芬,他们的爱情,他们的战斗,他们的牺牲奉献,有真实的人物原型。李侠发出的最后的电波,在历史中也是真实存在的。

1948年12月30日的凌晨,这道从上海发出的电波,被年仅16岁的女报务员苏采青,在中共中央的驻地——西柏坡接收了

这封电文的内容曾是最高级别的绝密情报,直到近些年才终于解密。与此同时,一个追寻了60年的疑问也终于有了答案……

现实版的《潜伏》,从假夫妻到真相爱

1948年12月30日凌晨,在上海一间寓所的阁楼里,一双有力的手正在电键上快速地敲击着。

他刚刚发送完最后一条电文,敌人端着枪把他包围了。1949年5月7日,他被秘密杀害,年仅39岁。他,就是李侠的原型李白烈士。

左:《永不消逝的电波》李侠 右:李白烈士

李白牺牲20天后,上海解放。在庆祝的人群中,

一位妇女抱着孩子,到处寻找丈夫。这位年轻的母亲就是李白的夫人,中共地下党员——裘慧英。

李白,原名李华初,别名静安,1910年出生在湖南浏阳县一户贫苦农家。1937年10月,走过两万五千里长征的李白,作为第一批掌握无线电台技术的骨干被派往上海,在日寇和汪伪军警的严密监控下建立秘密电台。

为了保护李白不暴露身份,1939年,党组织决定派一名女同志与他假扮夫妻当时,从没谈过恋爱,只有20出头的裘慧英接受了这个任务。

两个从未谋面的陌生男女刚见面不久,就拍了一张“假”结婚照。

1939年,裘慧英与李白的假夫妻照

“结婚”后,他们一起生活在一幢西式小楼里,裘慧英睡床,李白打地铺。

夜里,李白在阁楼里收发电报;白天,裘慧英除了上街买菜,还要负责传送情报和电文。在长达一年的接触中,两人相爱了,于是在1940年的冬天再次走进照相馆,拍下了一张真正的结婚照。

1940年,两人又一次拍了结婚照

噩梦毫无征兆地降临。1942年中秋前的一个深夜,李白正在阁楼上紧张发报时,日本兵突然包围了他们的住所。

李白坚持把报发完,才拆机器,几十名日本特务和汉奸闯进屋里,搜出了还发热的电台。

在日军宪兵部,敌人对李白严刑拷打。把昏死过去的李白浇醒之后,敌人又开始拔他的指甲,鲜血淌了一地……

在狱中,裘慧英也受尽酷刑,但她跟丈夫一样咬紧牙关。他们除了一口咬定这是一部传递商业信息的商用电台,再不肯吐露半个字

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

被折磨一个月后,敌人释放了裘慧英,8个月后,饱受折磨的李白终于被营救出狱。

“永别了,同志们,我想念你们”

1946年,抗战已经胜利,裘慧英怀抱着她与李白刚出生35天的儿子,脸上满是初为人母的喜悦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是他们二人仅存三张合影中的最后一张。

1948年年底,淮海战役正在激烈进行。此刻的上海,军车、警车飞驰,敌人正在地毯式排查、搜索秘密电台,特务抓人的频率也越来越高。

李白几乎每天通宵工作,小阁楼里发出的电波频率愈来愈高,持续时间愈来愈长。

1948年12月30日凌晨,一封最高保密级别的关键军事情报必须马上上报中央。这封情报内容很长,需要发送的时间也很长,这就意味着,李白可能随时暴露。

这一次,李白的电台被特务监听到了……

当特务秘密包围黄渡路这座3层小楼时,裘慧英依然陪伴在丈夫身边。

午夜2时左右,李白听到脚步声,他马上要求妻子带着儿子从邻居家快速撤退,自己则用最快的发报速度坚持着把最后一条电文发完!

然后,他郑重地在电报机上敲出了3个“V”的紧急警示信号,向同志们作了最后的告别。随后,他迅速烧毁了情报内容和密码,一个人静静地坐着……

敌人对李白连续30多个小时严刑拷打,动用了几十种酷刑,但他始终坚贞不屈,没有透露任何秘密,没有出卖任何同志。

李白被捕后,裘慧英一边给人当洗衣工,一边四处打听丈夫被关押在哪里。4个月后,她得知在上海南市蓬莱监狱后墙,有一户人家的2楼阳台正好可以看到李白监室的窗户。

1949年5月7日,裘慧英抱着儿子站在对着监狱窗子的阳台上,与李白见了面。

这一天,李白对妻子说,今后你不要再来看我了。裘慧英哭着问为什么?是不是要判决了?

李白回答,不是的,因为天,快要亮了……

裘慧英并不知道,这是她与丈夫的诀别。就在5月7日晚上,李白等12位同志被秘密杀害……

李白狱中写给妻子的书信:“我在这里,自知保重,尽可放心,家庭困苦,望你善自料理,并好好抚养小孩。”

李白牺牲后20天,上海解放。6月20日,上海杨思戚家庙挖出了12具烈士遗体,这其中就有李白。

烈士遗体已经面目全非,可裘慧英一眼就认出了丈夫。当她看到自己亲手缝在李白裤子上的那个补丁时,顿时昏了过去。

“李白前辈,您期盼的黎明,到了!”

1957年,八一电影制片厂找到裘慧英,要以她的丈夫李白为原型拍摄一部电影。

1958年,在李白烈士牺牲9年后,《永不消逝的电波》上映,在全国引起轰动……“永别了,同志们!我想念你们!”当这句话化作那永不消逝的电波,25岁的女报务员苏采青坐在大银幕前,已经哭成泪人。

9年前李白被捕的那个夜晚,千里之外电波的那一头,正是她接收了发出的电报,但是她并不知道在上海发报的同志是谁,是否还活着。

2005年11月,70多岁的苏采青在报纸上看到一则大标题——“《永不消逝的电波》原型——李白”。

她突然心跳得厉害,在这篇文章里,1948年12月30日凌晨发生的细节被报道得清清楚楚,时间、地点、发生的事情与苏采青16岁时的经历完全都对得上。

时光仿佛又回到了那一刻。那天,李白发报的速度非常快,苏采青将这份非常长的电报抄录下来。“END(结束)。”终于,苏采青从耳机里听到了这个标志结束的电码,但在下一刻,她听到的不是平时工作完毕后道别的信号“GB(英文“再见”缩略词)”,而是十分急促的3个“V”字电码。

这是事先约定的警示信号,表明对方正处于危急情境。

苏采青顾不上关机,连忙跑到台长那里报告了这一情况,顾不得等待台长的回应,又跑回电报机前戴上耳机细细守听。但她再也没有听到过那熟悉的发报声……

如今已是白发苍苍的苏采青剪下这则新闻,并在报纸旁边写下了这样一行文字:“是我记忆中的那一晚!肯定是那天晚上……”

尽管报道描述的情景极为相似,苏采青依然不能排除同样的情况发生在其他电台的可能。

2008年,苏采青从报纸上得知在上海解放第三天,时任中央社会部长李克农曾专电时任上海市长的陈毅,请不惜代价查明李静安同志(李白)的下落。

至此,整整60年之后,苏采青终于可以确认她当年的联络人就是李白!

1948年12月30日凌晨,他用生命发出的最后的电波终于在近些年解密——敌人的长江布防计划。

2019年10月13日,央视《故事里的中国》节目再次把李白烈士的故事展现在我们面前。

在节目现场,年过八旬的苏采青再一次坐在了她熟悉的发报机前,在电键上一下下敲击着,“滴滴答答”的发报声响彻演播大厅——“李白前辈,您期盼的黎明,到了!”

天地英雄气,

千秋尚凛然。

向英雄致敬!

来源:央视《故事里的中国》、江西卫视《跨越时空的来信》

杭州日报(ID:hangzhoudaily)、北洋之家(ID:bypm2016)

原标题:《胡歌突然发文“同志们,永别了!”背后往事让人泪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