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红色记忆(四)
革命先驱姚彦:与李大钊一起英勇就义的青年
当历史的时针转回在1927年4月28日这天,李大钊等20位革命先驱勇敢地走向绞刑架,为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献出了宝贵生命。而在这20位革命先烈中,有一位就是保靖县大妥乡年仅24岁的青年姚彦。今天的湘西红色记忆,我们拂开历史的烟云,去认识这位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
姚彦,1903年出生在保靖县大妥乡红岩溪村。自幼便勤奋好学,1920年,17岁的姚彦受“五四运动”的影响,秉着“好男儿志在四方”的信念,毅然离开家乡只身来到北京。
中共湘西州委党史研究室 宣教科科长王菊平:姚彦听说李大钊先生在北大任教,他便慕名考进北京大学附属中学读书。也就是在这段时间他结识了李大钊,以及同乡好友北京市地下党的秘密交通员米世珍等人,正是在他们的启发下,姚彦不仅认清了当时的时局形势,更是懂得了青年志士在国弱民穷的情况下,应该承担的历史责任。
1925年11月,经米世珍介绍,姚彦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1926年2月被选为国民党北京市党部执行委员、商民部长兼训练员,受李大钊的直接领导。
中共湘西州委党史研究室 宣教科科长王菊平:在李大钊的领导下,姚彦经常奔走于机关、厂矿、学生之中,从事党的各项秘密活动,以主编《中年生活社》为掩护,积极宣传共产主义思想,发展地下党组织,拟定斗争方案。
在此期间,姚彦回到家乡开展“联俄、联共、扶助工农”工作。
中共湘西州委党史研究室 宣教科科长王菊平:米世珍当时被北洋军阀以嫌疑犯拘捕,姚彦积极开展营救,动员群众拒绝为军阀提供证据,并且发动同乡,一致以“米系孤儿,一贯忠诚,绝非歹徒,甘愿具结”为证,迫使敌人以“查无实据”准予交保开释收场。
1927年4月,蒋介石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4月6日,刚当上“安国军总司令”的张作霖在北方遥相呼应,下令军警闯入苏联使馆旧俄兵营内,将李大钊、姚彦等共产党人及无辜居民共60余人逮捕。
中共湘西州委党史研究室 宣教科科长王菊平:在狱中的时候,姚彦多次被威逼利诱、严刑拷打,但他始终一言不发,敌人要他写所谓的悔过书的时候,他就写下了“方此国家多事之秋,危急存亡之际,正宜我辈努力奋发,预备将来出而用世,以救同胞于涂炭之中,措国家于盘石之安……”
同年4月28日,张作霖不顾广大舆论的反对,将李大钊、姚彦等20人押解刑场,执行绞杀。
中共湘西州委党史研究室 宣教科科长王菊平:姚彦被害后,在京同乡亲友冒着生命危险,将遗体安葬在北京西郊湖南义园里,很多群众也怀着满腔悲愤的进行悼念。
湘西州广电全媒体
记者:郭原畅 朱开朗
编辑:李书航
审核:雷鸣
投稿信箱:2970425662@qq.com
长按二维码下载
湘西融媒手机客户端
新浪微博:湘西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