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为何唤蟾宫?玉兔捣的何许药?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今年的白露后紧接着中秋。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八月十五,老少在桂花树下喝茶吃月饼,遥指天穹:“你看这白玉盘底,是不是描有桂花树下白兔捣药?”这只玉兔对捣药的工作恪尽职守,人间知晓并有记载的已然千年。战国时期的屈原在《天问》写道:“夜光何德,死则有育?厥利维何,而顾菟在腹?”

一般认为“顾菟”指兔子。也有文献资料指出“顾菟”指蟾蜍,因为月宫中有蟾,所以人们俗称月宫为“蟾宫”。

汉代的帛画或石像等图像材料中所见的月亮,里面往往画有蟾蜍,有时在蟾蜍身旁还有兔子相伴。马王堆汉墓一号墓出土的T形帛画自上而下分段描绘了天上、人间和地下的景象。在帛画的左上部绘有一轮弯弯的月亮,在月亮的上面有一只体形硕大的蟾蜍,和一只腾跃而起的玉兔。月亮之下,有一美丽的女子飞翔仰身擎托一弯新月缓缓升起。

马王堆汉墓锦画上宽92厘米,下宽47.7厘米,全长205厘米,为T字形。上部最上端彩绘左右对应的日、月,日内有一金乌,月上有玉兔、蟾蜍各一。

马王堆汉墓锦画左上角局部

东汉中晚期,山东省嘉祥县满硐乡宋山小祠堂汉墓画像石中,描绘了西王母不死药制作厂的分工:兔子和蟾蜍是捣制不死药操作工,另有一个羽人正把一串药丸献给西王母。

山东省嘉祥县满硐乡宋山小祠堂汉墓画像石

开始时玉兔和蟾蜍一起捣药,神话故事发展到后来,变成了玉兔对蟾蜍说:“快到我碗里来”。于是玉兔独自捣不死药——又名“蛤蟆丸”。《太平御览》卷四引傅玄《拟天问》云:“月中何有?白兔捣药。”《太平御览》卷九百七引《乐府歌诗》云:“采取神药山之端,白兔捣成蛤蟆丸,奉上陛下一玉柈。

类似的画像石、画像砖还有很多,历代以玉兔捣药为纹饰的铜镜也是屡见不鲜。

扬州市博物馆藏唐代月宫镜

《山海经》等各类神话传说中充满了先民对不死药的渴求。自先秦起,不断有历代帝王和重臣名士热衷于炼丹,道家更是成了炼丹的主力军。

炼丹虽然不可能达成长生不死的愿望,但在客观上给现代化学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也推动了古代医药学的发展。比如道医孙思邈所创制的紫雪丹、磁朱丸等在今时今日依旧有极高的临床价值,白降丹等外丹对某些外科病和皮肤病也有着不俗的疗效。

“丸、散、膏、丹”是古代中药最常见的剂型,“蛤蟆丸”根据名字推断,剂型是丸剂,在制作时必须先把干药材制成粉末状,玉兔捣药真是充满着智慧与经验。

月亮由圆而缺而消失,并在下月朔日再次出现。寄居月亮之中的白兔、蟾蜍、嫦娥与桂树都具有长生不老的特征。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