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学堂书博会丨毛佩琦:丝绸之路体现大国风范 带去中华文明

8月31日,第三届孔学堂·国学图书博览会名家系列讲座开讲,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教授毛佩琦,为大家带来题为 《丝路双星——陈诚使西域和郑和下西洋》 的讲座。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教授毛佩琦

讲座以明太祖朱元璋提倡与国家来往时注重“厚往薄来”的想法,在丝绸之路上的体现徐徐展开。毛佩琦认为,丝绸之路体现了大国风范,是中国的宝贵遗产。明成祖所要建立的天下秩序,是当时历史的产物,他的思想观念无法超出历史的限制,因此,我们不能用今天的国家关系准则去要求他。

在当时的情况下,明朝以其力量所及,为维护和平秩序,保护商路通畅,以及各国之间的和平交往做出了重要贡献。“明朝不掠夺别国财物,不侵占别国领土,坚持厚往薄来,不仅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泱泱大国的风采,也让我们不能不赞叹中国传统文化‘强不凌弱,众不暴寡,共享太平之福’的优秀理念。”毛佩琦说。

毛佩琦主题讲座现场

毛佩琦认为,丝路双星陈诚、郑和分别在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上都发挥了重要作用,“稳固并发展明朝政府与西域各国、地方政权间的关系、丰富了中原与西域各族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等历史问题,将和平理念带到了西域各地,使丝绸之路重新恢复了和平与繁荣,允协万邦之和,传播共享太平之福的理念。”毛佩琦说。

在互动环节,毛佩琦向听众解释了当今世界的“文明冲突”。在他看来,“文明冲突”是一个历史的问题,但他并不认为这是个无解的难题,中华民族“和而不同”的智慧,可以让所有文明和谐共生。

主讲人简介:

毛佩琦,1943年出生,中共党员,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明清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明史学会副会长;北京郑和下西洋研究会副理事长;北京吴晗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国际友谊博物馆馆长;曾任国家文物局文物出版社副社长、党委书记;中国人民大学科研处长、工会主席;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百家讲坛》“明十七帝疑案”主讲学者。

来源:多彩贵州网

记者:邓小艺 实习生:田佳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