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贵州省委宣传部出品的38集电视剧《伟大的转折》于今晚(8月26日)在中央电视台一套黄金时段首播。该剧主要讲述了中央红军长征期间,在贵州冲破艰难险阻,取得重大胜利,实现伟大转折的战斗历程和传奇故事。浓墨重彩展现了中国革命和建立新中国历程上的最为伟大的一次转折。
作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优秀电视剧首部展映剧目,《伟大的转折》深入挖掘题材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深入挖掘遵义会议实事求是、修正错误、独立自主、坚定信念、务求必胜的精神内涵和历史意义,以电视艺术形式再现中央红军在贵州各族群众的拥护和党的地下组织支持下,转战贵州等地,克服重重困难,实现伟大转折的艰辛历程,从胜利走向胜利的伟大实践。
《伟大的转折》从去年12月开机到8月26日正式播出,仅用短短8个月时间,高效、高速完成。在制作中,这部背景宏大、场面壮观、剧情跌宕的电视剧有哪些亮点?显示出一个什么样的品质追求?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专访该剧总制片人、编剧,贵州省文联主席、省作协主席欧阳黔森。
还原历史就是最大的亮点
“长征故事的精彩无需‘戏说’,真实地还原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就是最大的亮点,红军的故事比我们编的精彩得多。”欧阳黔森说。
他介绍到,接到创作生产《伟大的转折》的任务后,时间紧、任务重,出品公司组建编剧团队时要给我派编剧助理,我说不用,贵州的李俊可以和我搭档,他研究红色文化10多年,经验丰富。李俊是贵州省电影家协会主席,创作过8集电视连续剧《杨虎城将军的最后岁月》,我们一定会保质、保时完成剧本创作。最后他们尊重了我的意见。
欧阳黔森说:“我们在剧本创作中遵循“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原则,还原那一段我们党在生死攸关、艰苦卓绝情况下的真实历史,从而再现我们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
《伟大的转折》的整个制作,严格按照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总体要求,宏观上准确把握,细节上精益求精。面对“真实”,剧组在拍摄过程中哪怕使用一颗纽扣、一双鞋、一个子弹袋,都要经过查证以后才能用。“不管是红军还是国军,每一支部队出来,都得跟历史中的部队服装枪件相符。这样它的代入感、真实感就很强。”欧阳黔森介绍说。
为了更好呈现出红军身经百战,剧组邀请了武警官兵加入饰演红军战士。在战争场景的拍摄中,有着专业训练的武警官兵穿梭在炸弹爆炸的环境中,那种真实专业的反应,让观众真切感受战争的残酷。
无论是摄影、美术还是实地取景,拍摄过程始终围绕着还原真实这一标准。即便是在拍摄中表现不突出的战壕,剧组都做了深入研究,把防御战、进攻战、地壕战还原到战争的真实效果。“对于制作方面我们严格要求,绝不放过每一个环节。”欧阳黔森说。
在数场拍摄战斗中,剧组都是尽可能地选取与战斗环境极为相似的场景。例如娄山关战役拍摄,就是采取实地拍摄,50-70度坡面,剧组需要绕行几个小时,把拍摄道具搬到山顶,一场戏足足拍了25天。最终把娄山关“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境呈现观众面前,把红军战士攻打娄山关的真实与艰难立体呈现出来。
在欧阳黔森看来,只有把工匠精神运用到每一个细节的拍摄中,才能更加完美呈现那段波澜壮阔的伟大历史。
红色历史题材的伟大现实意义
《伟大的转折》是按照“实事求是,修正错误,独立自主,坚定信念,务求必胜”遵义会议的精神内涵进行拍摄。欧阳黔森认为,“遵义会议精神包含了我们对历史的高度的认知,伟大的转折体现在这5个关键词中。”
在拍摄的时候,主创团队要吃透遵义会议精神内涵,让每个镜头的表现有血有肉有情感。用精神内涵来指导拍摄工作,现实的映照就有了根脉,在整个的拍摄过程中,一直以遵义会议精神来对待艺术创作生产。欧阳黔森介绍说。
红军入黔那个时期,整个工农红军,或者说中国革命,处于一个低潮的时候,已经处于危难的时候,到红军出黔,我们党实现了一个大的转折。我党在长征途中找到一条独立自主的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毛泽东在遵义会议、苟坝会议之后成为实际的核心、统帅。在中国革命到了最紧急的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这段历史告诉我们,我们党必须要有一个领导核心、统帅、领袖。”
“从当下来说,遵义会议精神、长征精神是我们党,甚至全国乃至是人类的一种精神财富。它甚至超越了一个党派、一支军队。”欧阳黔森认为,这种精神靠初心和信仰支撑,达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和中国梦的最终目的。
当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长征、新征程开始了,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道路上,我们必须要坚决拥护核心、统帅、领袖,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梦才会成为现实。“作为一名文化战士,在这个时候讲述当年党和红军的伟大转折,恰如其分,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欧阳黔森说。
撰文: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赵相康
编辑设计:陈豪 何涛
统筹:胡莹
编审:赵国梁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