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山小一 山一国际女性电影展
自从电影出现以来,就有女性拍电影。当卢米埃尔兄弟用他们对运行的列车的令人难以置信的表现震惊观众之时,艾丽斯·盖伊·布莱克则用全新的艺术形式开拓了自己的技术。在 D.W.格里菲斯引导了开创性的技术进步并建立了自己的工作室来进行他的工作之时,洛伊丝·韦伯在做的其实是同样的事情。在好莱坞的黄金时代,多萝西·阿兹纳、多萝西·达文波特、特雷西·索德斯等众多女性都正在那里制作着她们自己的电影。女性拍电影甚至不是一个真的减弱了的趋势,因为它从来就不是一个趋势;长久以来,女性作为电影制片人只是常态的一部分。
然而大约就在有声电影的出现之时,女性在制作电影中的参与就开始下降。而这个数字在最近十年的下跌甚至难以衡量。圣地亚哥州立大学妇女电视和电影研究中心的最新赛璐珞天花板报告显示,女性在250部最卖座的影片担任导演的比例从11%到2018年下降到2017年8%。女性在最佳100和500部电影导演电影的百分比都在下降——女性指导的最佳100部电影的只有4部(4个百分点的下降)和最佳500部电影的15%(3个百分点的下降) 。尽管如黛布拉·格兰克,克洛伊赵,马里埃尔·埃莱尔,塔玛拉·詹金斯,卢茨雷西亚·马尔泰勒等女性在2018年发布了备受好评的电影,女性实则再次完全离开了在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导演提名。
但女性电影的宝藏是真实存在的,并且有着几十年的深厚积淀。因此独立电影的工作人员推出了这个有史以来由女性执导100部最伟大的电影作品名单,来赞美从电影开始存在以来就开始创作的作品并一直在电影文化中留下的独特标志的女性指导的电影。我们的作者和编辑选出了200部电影,然后投票决定入围名单以确定最终排名。
我们希望这个名单捕捉了女性在摄像机背后创造的广泛性和多样性,并提醒人们,女性导演已经把她们的标记深深印在了每个十年、每个流派和每个种类的电影中,并且她们会继续做到这一点。
50
浮沉
苏·弗里德里希 1990
49
拆弹部队
凯瑟琳·毕格罗 2009
《拆弹部队》开启了凯瑟琳·毕格罗(Kathryn Bigelow)职业生涯中最激动人心的时期。这是一部基于在伊拉克战争中陆军亡命连拆弹组的经历创作的悬疑电影。靠这部电影毕格罗打破了奥斯卡的先例,成为第一位(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位)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奖的女性导演。但无人会将这一巅峰成就仅仅归功于电影界的进步,而是归功于她的卓越导演才华。她将观众熟悉的化险为夷情节转化成深入人心的经历。结局中的重头戏刻画了身处腹地战斗的精英们对以命换命的冒险中毒般的渴望。这是一部引人入胜的惊悚片,惊心动魄又不失真实思考。马克·鲍尔(Mark Boal)写实风格的剧本为每个场景注入了一股深刻的现实主义暗流,但《拆弹部队》尤其令人欣慰的是在巩固了毕格罗几十年的电影制作技艺的同时,又升华了它。
48
西方文明的衰落
佩内洛普·斯皮瑞斯 1981
47
黑屋
福罗克·法罗赫扎德 1963
福罗克·法罗赫扎德在27岁那年拍摄了一部时长22分钟的纪录片,聚焦伊朗麻风患者的聚居地。她在参与受试者的过程中表现出强烈的同情心,并真实展现了受试者们的生活、接受治疗的过程和上学的日常。标题出自一个身患麻风病的学生在黑板上写的一句话。《古兰经》和《旧约全书》中的话以背景音的形式贯穿整个影片——以及法罗赫扎德的原创诗。法罗赫扎德以创作诗歌出名,她的作品打开了伊朗中世纪女性世界的窗户,让人有幸穿越过往,似惊鸿一瞥。她的这部电影是如此美丽和诗意,以至于让人产生一种接近于美感的苦痛。而导演的经历也表明她的同情心不仅仅是肤浅的做戏,制作本片极大地影响了她,她也以此为契机收养了影片中出现的一个年轻的男孩。然而人生如戏,几年后法罗赫扎德死于一场车祸,享年32岁。
96
米奇和尼基
伊莱恩·梅 1963
45
搭便车的人
艾达·卢皮诺 1953
20世纪50年代,艾达·卢皮诺是第一位在好莱坞电影制片厂制作美国主流电影的女导演。《搭便车的人》是她巅峰之作——一部大胆改写视觉风格题材的悲剧电影,并在其中注入了连环杀手的恐怖悬念元素。卢皮诺也是本片的联合编剧,她以比利库克的美国杀人狂潮为基础,讲述了两名渔民抓获一名逃犯的故事。卢皮诺选择了加利福尼亚州阿拉巴马山的某个地点作为拍摄地,利用汽车幽闭的内部环境和当地广阔空间所形成的对比,创造出一种令人不安的忐忑,让每一刻都充斥着恐惧感和悬念感。如同卢皮诺在女导演的历史上做出的突破,“黑色电影”的《搭便车者》也在悲剧电影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44
我们的故事
莎拉·波莉 2012
43
西瓜女人
谢丽尔·邓耶 1996
1996年,荧幕上展现黑人女性的形象屈指可数,黑人同性恋女性更是少之又少。这一现象驱使谢丽尔·邓耶在她首次以纪录片人身份出道的作品中使用了这一聪明的戏剧元素,并为这个迷人的低成本爱情故事添加了另一层色彩。以费城为背景,谢丽尔开始沉迷于了解一位来自上世纪三十年代的神秘而美丽黑人女演员“西瓜女”。与此同时在另一喜剧的层面上,由于无法找到合适的幻想对象,邓耶与女同性恋艺术家佐伊·伦纳德合作创造出了“西瓜女人”。卡米尔·帕格里亚、托希·里根和莎拉·舒尔曼客串了本片,它是女权主义者的梦想,也是不被赏识的艺术家为自己发声的典范。
42
处女的自杀
索菲亚·科波拉 1999
41
鲸鱼骑士
尼基·卡罗 2003
这部尼基·卡罗令人惊叹的处女作源自一个纯粹的爱之地——新西兰——在每一个阳光普照的画面中都能看到。但这也是一部关于爱、毅力、抱负和每个年轻人都能召唤的力量的电影。作为电影节巡回演出的热门影片,该片获得了多伦多国际电影节的大众选择奖(其主要荣誉)、圣丹斯世界电影观众奖和鹿特丹运河嘉奖。凯莎·卡斯尔·休斯靠本片也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女演员的提名——作为当时最年轻的提名人,而导演本人对指导拍摄和演员的投入让初出茅庐的卡罗备受关注。本片在运用细腻拍摄手法的同时也体现了导演对纯真女性力量崛起题材持之以恒的思考。
40
塞尔玛
艾娃·杜维奈 2014
39
怪物
帕蒂·詹金斯 2003
这是一部最人性化的连环杀手主题电影。从影片开场开始,我们就深深地扎根于爱玲·沃诺斯(Charlize Theron饰)对爱的渴望——属于这个世界。导演帕蒂·詹金斯用宽广深厚、丰富多彩、充满音乐的笔触描绘情感。但性暴力迫使女主角变成了怪物。导演巧妙而充满苦痛的暴力镜头从受害者的视角出发,刻画主角深受暴力影响的内心世界。尽管多数连环杀手主题电影最后都沦落为表象研究,但詹金斯却在借助塞隆真情实感的完美表演下,利用相机制作了一部充满令人心碎的生活和人性的电影。
38
不留痕迹
黛布拉·格拉尼克 2018
37
胖女孩
瑟琳·布雷 2001
凯瑟琳·布雷拉的一些电影(如《罗曼史》)充满挑衅意味。但是《胖女孩》是其中最具火药味的,拥有不可磨灭的地位。本片直接论述了两性在对于性觉醒认知上所受到的动态压迫。这是一个被扭曲的大众成年故事,残酷地叙述了年轻女性是如何重新习惯于默认侵犯行为的合理发生。胖安娜(安娜·瑞博)正刚刚步入在青春期,在一个家庭假日,她被迫和她的模范生姐姐埃琳娜(罗克珊梅斯基达)生活在一个屋檐下。安娜随波逐流,埃琳娜胆小脆弱;两个人都渴望长大。而她们也梦想成真了,跌入现实的深渊。
36
小约瑟的故事
尤詹·帕西 1983
35
沙漠之心
唐娜·迪奇 1985
唐娜·迪奇开创性的浪漫故事让女同性恋第一次在电影院感同身受。故事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的内华达州雷诺市,英国教授维维安·贝尔(海伦·肖弗饰)等待离婚并准备开始新的生活,经历婚变的她脆弱拘谨,却立刻被一个年轻的雕刻家卡伊·里弗斯(帕特丽夏·夏波诺饰)所吸引。她胆大随性,总是追寻心之所向。《沙漠之心》是第一部没有与男人发生三角恋或以悲剧告终的女同性恋电影。凭借横扫荧幕的视觉效果以及所刻画的多个复杂的女性角色,这部经典的影响力不容否认。
34
来自家乡的消息
Chantal Akerman 1977
33
巴巴多克
詹妮弗·肯特 2014
早在成为病毒式表情包和让人产生好奇的同性恋偶像之前,巴巴多克是历史上最令人毛骨悚然的儿童图书中的人物。澳大利亚导演詹妮弗·肯特的处女作成功地描述了一个母亲的焦虑,同时也塑造了一部充满灵感的怪物和刺激的电影。埃西·戴维斯饰演一位忧郁的寡妇,她尽其所能地抚养她六岁的儿子萨姆(诺亚·怀斯曼)。萨姆房间里莫名出现的一本图画书让他找到控制母亲的一个很好的理由:“你不能摆脱巴巴多克”。这是一句标志性的台词,因为它表达了对一种无法克服的、挑战成人理解力的恐惧。这个形体细长的怪物看起来像是E.T.和Edward Gorey插图的恐怖混合体:巴巴多克是一个真正的超自然威胁还是一个源于女人起伏内心的想法。起初,萨姆似乎属于大家都很熟悉的“毛骨悚然的孩子”,但当肯特把指挥棒传给了他的母亲,这一说法就被颠覆了。尽管如此,“巴巴多克”还是设法做到了两者兼得。最高潮的决战让萨姆拥有了他自我挑衅的时刻,最后一幕把他的命运作为一个可怕的问题悬而不决。不管怎样,这部电影把巴巴多克变成了一个非常真实恐惧的化身,罕见的恐怖似乎能从电影画面中溢出,并伴随你回家。
32
惊爆点
凯瑟琳毕格罗 1991
31
欧罗巴,欧罗巴
阿格涅丝卡·霍兰 1990
20世纪70年代,阿格涅丝卡·霍兰在波兰电影届崭露头角。她的早期经历与她的朋友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相似。由于波兰的动荡,她离开了祖国去了西欧。霍兰一直都活跃于影坛,但直到1991年借与德国合拍的电影《欧罗巴,欧罗巴》才让她名声大噪。直到今天,她的知名度仍然很高,她最新的电影刚在柏林电影节首映。《欧罗巴,欧罗巴》讲述了一个真实的故事:为了度过二战,一位犹太青年隐瞒了自己的身份伪装成一个雅利安人。这部电影在美国获得了巨大成功,票房高达1200万美元。它使得霍兰成为了国际上一位重要的导演,并让她成为了第二个凭借自己的电影获得奥斯卡最佳编剧提名的女导演。纵观她的职业生涯,“坚持不懈”一词完美地描述了她的所作所为,她通过自己的抗争赢得了不少于任何男导演的关注度。
30
仲夏夜玫瑰
卡斯·莱蒙斯. 1997
29
寻找苏珊
Susan Seidelman 1985
1985年,这部以纽约为背景的时髦喜剧在影院上映。这是流行歌手麦当娜在银幕上首次亮相,成为她通向超级明星的路上的垫脚石。不过,为了拍摄这部独立电影,她依然做出了很多努力。年轻的罗珊娜·阿奎特完美地饰演了一个无聊的新泽西家庭主妇罗伯塔。罗伯塔被波西米亚派对女郎苏珊(麦当娜饰)迷住,两人很快成为了朋友。苏珊的活力感染了罗伯塔,开启了她单调家庭生活之外的可能性。随着罗伯塔跟随她的新缪斯在城市中闲逛,她们的友谊渐渐变成了一种执念。本片的编剧乐拉·布莱西受到了雅克·里韦特1974年的电影《塞琳和朱莉出航记》启发,借鉴了其中与现实脱离关系这一要素。该片票房大获成功后,导演苏珊·塞德曼执导了一系列以女性为主导的喜剧片,之后又执导了几集《欲望都市》。
28
无头的女人
卢奎西亚·马特尔 2018
27
节节败退
凯萨琳·柯林斯 1982
这是一件非常罕见的事情:一个年近中旬的黑人女性的心理被开诚布公地审视,并以丰富的象征主义术语加以华丽地描述,栩栩如生地勾勒出她的梦想和失望。尽管导演兼编剧凯萨琳·柯林斯并不属于当时著名的洛杉矶电影反叛运动中的一员,但她的作品无疑为当时新一代非洲和非洲裔美国导演希望创造的“黑人电影”做出了贡献。只要好莱坞电影涉及非洲移民的后代形象塑造,“黑人电影”都会选择有别于好莱坞叙述的另一种方式。由塞雷特·斯科特主演的《节节败退》在30多年后仍然让人感觉栩栩如生。这不仅证明了这部电影的永恒,也悲哀地表明,在当代美国电影中,对黑人女性复杂内心生活描写是多么罕见——尤其是如此巧妙的描写。
26
幸福
阿涅斯·瓦尔达,1965
25
美国哈兰县
芭芭拉·库珀 1976
1976年,芭芭拉·库珀的纪录片《美国哈兰县》获得了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这部纪录片讲述了肯塔基州布鲁克赛德的罢工。为自己争取更安全的工作条件、更合理的工资和公平的待遇,180名矿工和他们的妻子联合起来反对杜克电力公司。库珀对电影场景的深度沉浸剖析让这部纪录片获得了引人入胜的魅力。库珀花了数年时间与罢工的家庭在一起,并获得许可来展现工人们糟糕的采矿条件。导演甚至在抗议者被射击时仍旧继续拍摄。而这最混乱的时刻造就了这部电影最出名的片段。《美国哈兰县》证明了电影具有新闻性的重要意义。
24
我们需要谈谈凯文
琳恩·拉姆塞,2011
23
我在伊朗长大
玛嘉·莎塔琵,2007
很明显,玛嘉·莎塔琵用她自己的自传体成长漫画来激发她的动画创作。动画影片以伊朗革命为背景,在现代(彩色画面)和过去(黑白画面)之间切换,既呼应了漫画,同时有自己独特的展开方式。虽然莎塔琵的故事非常个人,也非常特殊,但她讲故事的技巧使这部电影扎根于简单易懂的普遍问题。故事的展开让导演发掘了年轻的自我是一个复杂的并值得崇拜的女英雄。电影不仅在技术上令人感叹,也在感情上令人满足。
22
悬念
洛伊斯·韦伯,1913
21
迷失东京
索菲亚·科波拉 2003
索非亚·科波拉的第二部电影讲述了置身于人群中能有多么孤独,或者说,置身于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会有多孤独。这部电影用独一无二的细腻手法描写了处于茫茫人海中的感觉。过气电视明星鲍勃·哈里斯(比尔·默瑞饰,这是演员本身诠释过最打动人心的角色)和年轻任性的研究生夏洛特(斯嘉丽·约翰逊饰,同上)一样,都无法理解东京宛若外星的城市风景。这一点迫使他们面对自己的陌生感,并促使他们之间建立了联系。这种联系既短暂维持了几天,也在两人的未来中延续。科波拉典型的如薄纱般的拍摄和数十个显眼的推动点很容易使得《迷失东京》局限于美国白人的优越感视角。不过,鲍勃和夏洛特用苦乐参半的方式改变对方,这点与普世真理的温柔产生了共鸣。洛克希乐队(Roxy Music)的评论很有道理:没有比这更重要的。
20
黑客帝国
莉莉·沃卓斯基 / 拉娜·沃卓斯基,1999
19
旺达
芭芭拉·洛登 1970
在拍摄《旺达》之前,芭芭拉·洛登主要为人所知的是她的舞台作品、一些电视出境和电影《天涯何处觅知音》里饰演的一个小角色,以及她与伊利亚·卡赞的婚姻。和很多有才华的女艺术家相似,她与男人的关系备受瞩目。在凭借《万达》获得1970年威尼斯电影节国际影评人奖后,那些真正关心电影艺术的人才意识到她是二十世纪70年代最优秀的导演之一。除了导演本片,洛登还在电影中饰演旺达——一个看起来没有善恶之分的女人。之前旺达的漂泊生活一直平淡无奇,直到有一天被莫名地卷入了一个银行抢劫犯的抢劫阴谋之中。本片聚焦社会对女性的种种负面偏见,并通过女性的角度讲述这个抢劫案。如同戈达的《随心所欲》一样,旺达展现了社会将女性视为可抛弃物的不适观点。不过和戈达有距离感的电影不同,洛登的电影让人身临其境。电影最后一幕使人难以忘怀,是所有电影中最令人魂牵梦绕的镜头。
18
阿基米德王子历险记
洛特·雷妮格,1926
17
鱼缸
安德里亚·阿诺德,2009
在2009年《鱼缸》首映时,安德里亚·阿诺德已经斩获戛纳殊荣并获得了奥斯卡短片奖,但这部讲述成长的电影证实了这位英国导演理应跻身世界最佳导演之列的不争事实。《鱼缸》由凯蒂·贾维斯主演,她饰演一个15岁的女孩,与母亲的男友(迈克尔·法斯宾德饰)开始了一段婚外情。这部电影是迄今关于女性性征作品中最为大胆的几部中的之一。阿诺德用手持摄像机捕捉到了主人公的性觉醒和情感骚动,画面震撼人心。导演在拍摄前并没有给演员们完整的剧本,而是决定在拍摄当天告诉他们这一天的故事情节。而临场发挥的能量和探索的感觉也正是每一个场景的核心。
16
猎杀本拉登
凯瑟琳·毕格罗 2012
15
跳吧,女孩子
多萝西·阿兹娜 1940
尽管好莱坞无声电影时代有过一些女导演,比如喜剧女演员梅布尔·诺曼德,但随着电影行业越来越商业化,男性完全地掌握了这个领域。阿兹娜是早期有声电影时代的第一位女导演,1927年到1943年间执导了多部电影,也是第一位加入美国电影工会的女性。她在自己的第一部电影中,发明了吊杆话筒技术,这部电影是《狂野派对》的翻拍版,由克拉拉·鲍主演。同时,她还捧红了凯瑟琳·赫本(《雌雄同体的克里斯托弗·斯特朗》)和罗莎琳德·拉塞尔(《克里格的妻子》)。她导演的20部电影即使算不上开创性的,也绝对是经典佳片。杰出女权主义电影代表《跳吧,女孩子》由阿兹娜的长期伴侣马里恩·摩根编舞,讲述了演艺界幕后的故事,并被选入美国国家电影名录。影片中,两位顶尖舞者露西尔·鲍尔和莫琳·奥哈拉,争夺工作以及同一位男子(路易斯·海沃德饰)的青睐。在一场关键的试镜一幕中,严肃的舞蹈演员莫琳·奥哈拉引诱叼着雪茄负责选角的男人失败后,鲍尔靠着卖弄风情得到了一份跳草裙舞的工作。阿兹娜通过大特写镜头展示男人对两个女人的反应,从面无表情到满脸色相,在影片中传达了女权主义思想。
14
燕特尔
芭芭拉·史翠珊,1983
13
独领风骚
艾米·海克林 1995
《独领风骚》的文化意义怎么夸大都不为过,因为它既是90年代精神的完美代表,又是对那些讽刺女权主义者的有力一击。90年代的孩子们看到超短裙或者色彩鲜艳的格子呢时,脑海中总会浮现出雪儿·霍洛维兹站在她那令人羡慕的自动衣橱里的画面。当苔对雪儿说“你是个不会开车的老处女”的时候,你几乎可以听到当今这种持有积极性观念、痴迷流行文化的DIY女权主义诞生的声音。这部充斥着流行用语的喜剧由艾米·赫克林创作并且执导,将简·奥斯汀的经典作品成功包装成一部讲述一群青少年长大成人的时髦浪漫喜剧片。赫克林的第一个妙招是把“爱玛”重新塑造成一个来自比弗利山庄的姑娘,她虽然傻头傻脑,但是十分时髦、感染力强、颇受欢迎。尽管能真正理解导演的人越来越少,但是赫克林凭借她富有远见的选角本领开拓了许多事业,凭借聪明的剧本,创造了一个极具感染力且经久不衰的词汇,凭借前卫的置景和服装设计,创造了一个极具辨识度的世界。就像雪儿·霍洛维兹说的那样,“那,可真是开天辟地。”
12
冬天的骨头
黛布拉·格兰尼克,2010
11
骑士
赵婷 2018
赵婷的《骑士》单枪匹马地证明了电影的移情作用无与伦比。与她的处女作《哥哥教我唱的歌》类似,赵婷用《骑士》一片探索了美国生活的一角,与观众最初的期待不同,影片更多地是关于牺牲和成长的普世真理。电影的成功一半归功于让银幕首秀布雷迪·詹德罗演出了自己生活。《骑士》因而成为一部自传性电影。片中,男主角与过去的选择及其对他现在经历的影响作斗争。赵婷手持相机的拍摄手法体现了她的艺术敏感性,当她敞开视觉范围去捕捉开阔平原上稍纵即逝的日落时,电影的抒情性达到了更高的层次。
10
大地的女儿
朱莉·黛许 1991
09
七美人
里娜·韦特缪勒 1976
影评人宝琳·凯尔曾不屑一顾地写道,在《七美人》里,里娜·韦特缪勒“靠不断地把意大利腊肠扔向观众来推动故事情节”。也许她说的没错,毕竟,这部咄咄逼人的黑色喜剧里的特写镜头在大屠杀电影史上是史无前例的,但并不是凯尔说的那个意思。到1975年,电影界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寻找新的方法来再现20世纪最严重的暴行,因为战后30年间的电影已经僵化成易消化的过时的影像语言。韦特缪勒必须喂大众些新东西。从这个角度上说,她的代表作可谓是一场盛宴。传奇人物吉安卡洛·贾尼尼在片中饰演帕斯夸里诺弗拉福索,又名“七美人”,他是那不勒斯最淫乱、最招摇的流氓,他的无耻最终成为他忍受堕落的集中营的唯一希望。《七美人》把将古老寓言中的流浪汉式的轻松与现实生活中深不可测的恐怖结合起来,并且巧妙利用了磨坊电影院的颠覆性的快感,重新把人们带回那个快要被遗忘的噩梦里,这是韦特缪勒最伟大、最怪诞的电影,她大胆地把幸存本身看作是一种美德。正因为《七美人》从始至终都坚持着这一理念,才能阻止大屠杀成为另一种电影类型。而40多年过去了,它的影响力从未衰弱。
08
午后的迷惘
梅雅·黛伦 1943
07
五至七时的克莱奥
阿涅斯·瓦尔达 1962
影片由米歇尔·勒格兰德配乐,让-吕克-戈达尔和安娜·卡里娜客串。情节围绕着塔罗牌,存在主义恐惧,和内化的厌女症展开。《五至七时的克莱奥》在1962年首映后,阿涅斯·瓦尔达借此片成为法国新浪潮时期的重要导演之一。但是57年过去后,这部电影一点也不过时,不管是那种毫不费力的年轻感觉,还是那种对未来的深切焦虑。从这种角度上来说,克莱奥令人唏嘘的名言(只要我还漂亮,我就活着)甚至可以作为拉娜·德·雷德的歌的标题。
这种永恒源于瓦尔达作品寓言般的特点,影片讲述了金发女主人公焦虑等待癌症检测结果的90分钟。克莱奥(科琳娜·马尔尚饰)曾经以为自己会永远活着,也许她确实会长寿,但在一个夏末午后发生的一切似乎都在告诉她是生命是多么短暂;无论是唱流行歌曲,坐出租车兜风,还是与注定要重返阿尔及利亚战争的士兵调情,自恋的克利奥都被死亡的征兆包围着。从一个完美的场景到另一个场景,在一系列令人难忘的镜子画面的刺激下,瓦尔达漫不经心地尝试着调和对美的需求和自我反思的危险,她的不断突破引起广大观众共鸣。
06
伯德小姐
格雷塔·葛韦格 2017
05
雏菊
维拉·希蒂洛娃 1966
《雏菊》是一部怪异而创新的剧情片,讲述了两个愉快地摆脱社会习俗束缚的女孩(都叫玛丽)的故事。电影也鲜明地展示了为什么维拉·希蒂洛娃是现代捷克电影的先驱。尽管希蒂洛娃在捷克电影界,尤其是女性主义电影界都举足轻重,她始终讨厌被贴标签,力求按照自己的方式办事(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她经常与捷克政府发生冲突)。
希蒂洛娃在一家政府资助的电影制片厂的全力支持下拍摄了这部电影,但最终却拍成了一部颠覆性的经典之作,把玩着对女性的描绘、真正愚蠢的图像,以及一种难以匹敌的自我意识。尽管电影最初获得了政府的支持,但最终政府认为它“描绘丑恶”,并禁止这部电影上映近十年。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希蒂洛娃都做到了创新,很少有哪个艺术家能实现如此强有力的个人创作。(而且,《雏菊》真的非常非常有趣。)
04
红粉联盟
潘妮·马歇尔 1992
03
钢琴课
简·坎皮恩 1993
简·坎皮恩的作品总是与女权主义不谋而合——把女性的故事放在中心,看重她们,尊重她们。她的早期作品致力于用新颖的方式探索女性的生活,比如她在《甜妹妹》里探索两个截然不同的的姐妹的生活,或者她在传记片《天使与我同桌》里探索单身作家简妮特·法兰姆的生活。不过坎皮恩在1993年的《钢琴课》是她真正的飞跃。
故事背景设定在19世纪中期,改编了经典的蓝胡子民间故事,将霍莉·亨特塑造成一个沉默不语、看似温顺的爱达,嫁给了一个冷酷无情的陌生人(山姆·尼尔饰),然后被送到他远在新西兰荒芜的西海岸的家里。在女儿和钢琴的陪伴下(安娜·帕奎因饰演并因在电影中的出色表现获得奥斯卡奖),爱达并不关心世界,而是沉浸在自己的音乐中。
《钢琴课》不仅仅是一个伟大的爱情故事,这也是一个女人逐渐探索内心、认识自我的故事。起初,艾达没有能力说出自己的欲望,但从自我释放的那一刻起,她就能做到真正地去追寻对自己欲望的满足。即使在最后关头,慌张的尼尔企图打着惩罚的旗号彻底残废爱达的时候,也无法打败她了;这只会让她更加充满渴望地表达自我。
02
军中禁恋
克莱尔·德尼 1999
01
让娜·迪尔曼
香特尔·阿克曼 1975
如果你觉得在几乎与现实同样长的电影时间里,看一位单身母亲白天削土豆皮,晚上出卖身体,听起来不像是电影的精髓的话,或许你可以看看《让娜·迪尔曼》这部影片是如何表现的。这部香特尔·阿克曼的代表作品长达201分钟,而且故事几乎完全发生在女主角的小公寓里。影片很大程度上是电影史上的里程碑,不仅仅是因为这是第一部女性主义的杰作。《让娜·迪尔曼》太与众不同了,但这也不是说阿克曼没有影响整整一代甚至两代电影人,无论男性还是女性。德菲因·赛里格通过两天里有限的对话,无尽的情感,和做最普通的事情等令人难忘的精湛演技向我们展现了一个被家庭问题困扰的女人。每一帧都静静地散发出紧张和兴奋,使得这部电影苦乐参半而不是味道寡淡。如果说让娜做家务只是晚饭时暴风雨前的宁静的话,未免和说《让娜·迪尔曼》是女性执导的最佳影片一样低估了这部电影。没错,这确实是女性执导的最棒的电影,但它也是有史以来最重要的电影之一,毋庸置疑。
作者 | Christian Blauvelt, Eric Kohn, Anne Thompson, Kate Erbland, David Ehrlich, Chris O'Falt, Jude Dry, Tom Brueggemann, Bill Desowitz, Tambay Obenson, Michael Nordine, Zack Sharf
译者 | 李竺芫 胡华慧 彭元龙 林芷衣 唐钰淇 冯媛 白今明
校对 | 陆惠欣 尤钰淇 任嬿如
排版 | 顾芳绮
制图 | 杨帆
编辑 | 黄周颖
原文链接:https://www.indiewire.com/2019/02/female-directors-best-movies-directed-by-women-1202045399/
相关链接:【第二辑】影史100部最伟大女性执导电影排名(上)
官方邮箱:contact@oneiwff.com
官方微博:山一国际女性电影展
官方微店:山一国际女性电影展
版权说明:所有原创文章版权归山一国际女性电影展所有,感谢喜欢的朋友转发,转发时请注明出处。用于商业用途时,请务必联系我们。
原标题:《【第二辑】影史100部最伟大女性执导电影排名(下)》